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即便是再不起眼的普通人,在一個行業中深耕多年之後,也會成為這個專業的行家。
尤其是對於語言藝術類的從業者而言,豐富的知識儲備其實是在這個行業立足的基礎。
相聲就是我國比較傳統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在其創立之後以及發展期間,也經歷過從興盛到衰微再到復興的過程。
現如今説到相聲,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德雲社,不得不承認德雲社是依靠相聲為大眾所熟知,而相聲也是通過德雲社才能夠再次被觀眾喜愛。所以相聲和德雲社其實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兩者相輔相成。
而郭德綱作為德雲社的“大哥”,自然是深受觀眾們喜愛,也深得學徒的尊敬。並且只有真正尊重相聲的人,才能夠用心去將這份工作做到極致。
隨着相聲的再次崛起,很多人都想要進入這個行業分一杯羹,其實在某些人眼中,説相聲就像聽相聲那麼“簡單”,更有甚者認為只要會説話就一定能夠學好相聲,不得不説這樣的想法很幼稚。
這樣的想法若是存在於國內頂級名校的學子腦海中,似乎還挺悲哀的。可是真的有位高校的博士,通過自創的“公式相聲”,拿理論書籍叫板郭德綱,他便是交大的博士李宏燁。
一、相聲的“興衰史”
相聲主要的形式就是説學逗唱,起源於清朝末期的咸豐同治年間,由宋朝時期的“象聲”發展得來。後來逐漸融入了現代的特色和風格,也就變成了如今我們常見的相聲的模樣。
要學好相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你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同時還需要額外學習口技、説書之類的技藝。並且文案中所包含的笑點,還要做到不動聲色,説得簡單一些,就是要在不經意之間讓觀眾體會到笑點。
可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國內出現了一種新的語言類節目—小品,它的表演模式要比相聲更加豐富,所以很快就打開了市場,相聲在娛樂節目中的地位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90年代時期,相聲就開始逐漸被小品所取代,很多在相聲行業中深耕多年的老演員,也不得不離開這個行業另尋出路。
好在21世紀出現了郭德綱,他憑藉着自己過人的才華,將相聲逐漸從邊緣地帶拉回到大眾的視野之中。他並非一味地傳承傳統相聲行業,同時也在不斷創新,最終有了他畢生的心血—德雲社。
但是光靠郭德綱一個人的努力,也不太能夠力挽狂瀾。郭德綱還培養出很多優秀的弟子和自己並肩作戰,讓人倍感欣慰的是,一些年輕人出於對相聲的熱愛,爭先恐後的要去德雲社做學徒,讓這個行業後繼有人。
二、沒有靈魂的“公式相聲”
前面我們説到很多人因為相聲行業的崛起,都想要進入這個行業試一試,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李宏燁夫婦就是其中之一,這對學霸夫婦總結了一套“公式相聲”。
在這兩人眼中,一段相聲該在哪裏埋下笑點,在哪裏抖包袱,都可以通過公式計算得到。其實這不過奪人眼球的噱頭而已,因為在夫婦兩人的現場表演中,並沒有人喜歡他們的作品。
不懂得謙虛的人自然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或者是不足,這對夫婦認為觀眾不笑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欣賞。李宏燁甚至還將自己編寫的三本“公式相聲”的書籍送給郭德綱,還暗諷郭德綱看不懂自己寫的書。
筆者真的十分好奇,這樣的人為什麼可以如此自信呢?在前輩面前竟然絲毫不謙虛。即使是最後在《相聲有新人》中被淘汰之後,也絲毫不願意去總結自己的錯誤。
三、不尊重行業的人不會成功
如果説李宏燁在《相聲有新人》失敗之後會自省的話,或許人們只會認為他無非是想早點成功,並沒有什麼壞心思。但是事實是他在參加另一檔綜藝節目時,依舊不斷地諷刺郭德綱。
不過這次郭德綱的粉絲並沒有讓這件事情就此平息,無奈之下,李宏燁才在公開向郭德綱道歉。並且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公式相聲”,甚至夫婦兩人還花錢舉辦了一場相聲專場。
但是這次專場現場十分慘淡,除了夫婦二人極力邀請來的親友團之外,並沒有其他任何人。雖説後面的幾年時間裏,李宏燁也在不斷創新他的相聲,但是並沒有觀眾願意買賬。最終這對夫婦的“相聲夢”以失敗告終。
結語
任何行業都需要我們用心去對待,尤其是對於傳統文化的弘揚,更應該懷着一顆謙卑之心。
若是一味地投機取巧,非但不能取得成功,還有可能將自己變得面目全非。無論何時,踏實努力都是年輕人的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