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如今的沈騰,已經成了中國喜劇演員中最大的排面。
喜劇電影中的“含騰量”,已經成了影片能否大賣的重要因素。
沈騰主演的《獨行月球》上映之後,簡直氣勢如虹。
上映首日便拿到2.39億票房,3天票房破10億,上映10天破20億,成了影視行業的“救市之作”。
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獨行月球》最終的票房預估成績,也十分樂觀。
這些年來,“沈騰”幾乎成了國內喜劇電影的品質保障,他也被大家視作是這個時代“喜劇之王”的不二人選。
可即便如此,若當真把大師級的喜劇演員一字排開,沈騰想擠進這個陣營也有些勉強。
當然,這裏的大師是指在各自領域開宗立派,處於該領域頂尖地位的人物。
也不怪沈騰擠進去很勉強,畢竟他前面的個頂個都是“大師”級人物。
九、沈騰
沈騰絕對是近年來風頭最盛的喜劇演員。從《夏洛特煩惱》,到《西虹市首富》。
他的名字幾乎成了票房保障,這是不爭的事實,當然也包括這次新上映的《獨行月球》
其實就目前來説,沈騰、徐崢、黃渤3人差不多都處於同一賽道。
他們都在喜劇電影的領域中稱霸一方,算得上是“三足鼎立”。
只不過最近幾年,沈騰較之二人略勝一籌。
如果放在前幾年,徐崢肯定穩壓沈騰一頭。
但現在,徐崢更多的是在製片、導演領域耕耘,演員反而逐漸成了他的副業。
黃渤也不必説,他的演技大家有目共睹,可這幾年他掉隊的趨勢越發明顯。
再放到喜劇領域,黃渤這幾年的作品就更不夠看了。
再者,黃渤吃的是演員的大鍋飯,啥都能演。
而沈騰吃的卻是喜劇演員的小碗飯,術業有專攻。
從綜藝、春晚小品,再到開心麻花的系列電影,沈騰在這三人中是最純粹的喜劇演員。
一直在喜劇領域耕耘,有自己的班底和團隊,同時也在為喜劇新秀提供土壤。
這些都是其他兩位所不能比的。
所以,沈騰是眼下國內喜劇電影的執牛耳者。
但是比起其他的喜劇大師,沈騰還需要再經歷一些歲月的沉澱。
放眼十年後,説不定他的名次就可以提前幾位了。
八、郭德綱
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算是當下相聲領域的排面。
縱觀相聲百年曆史,郭德綱絕對稱不上將相聲説到登峯造極的人物。
但就現在而言,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卻是無人比擬的。
2000年左右,相聲市場一片蕭條。
很多相聲演員紛紛轉行,開出租的開出租,做生意的做生意。
直到2005年郭德綱和德雲社的崛起,相聲這門藝術門類再度迎來春天。
侯寶林、馬三立等相聲大家,將相聲推向後來者不可攀越的高峯。
而郭德綱,則將衰退的相聲一把拉回來,屬於力挽狂瀾式的人物。
郭德綱自己也曾説:“相聲行業已經沒有江山了,德雲社就是海上的一條孤舟。”
德雲社將相聲這種較為傳統的藝術表演形式,同當代文化結合在一起。
培養出岳雲鵬、張雲雷等“相聲明星”,為相聲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從“相聲演員”,到“相聲明星”,或許會有人詬病郭德綱和德雲社拉低了相聲的內涵。
可如果相聲這個行業都沒有了,又何談內涵呢?
何況相聲的本質不就是惹人發笑,娛樂大眾。
就這一點而言,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不能説空前,那也是絕後的。
而喜劇表演形式多種多樣,相聲小品自然也包含在內,郭德綱自然也算是喜劇演員。
將郭德綱排在第八,並未言過其實。
七、黃百鳴
一些年輕的朋友對黃百鳴的名字可能並不熟悉。
但這絲毫不影響這個男人是香港喜劇電影一個時代的縮影。
《家有喜事》系列、《開心鬼》系列,這些都是他手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當初黃百鳴幾乎白手起家,和幾位朋友一起成立了新藝城影業。
在此之前,香港電影市場幾乎被邵氏和嘉禾把持。
但新藝城硬生生從兩位老大哥嘴裏搶出來一塊肉。
當時鬼怪題材的電影在香港格外賣座,《倩女幽魂》《殭屍先生》等都取得了相當亮眼的成績。
而黃百鳴則堅定走喜劇這條路,並將喜劇元素與鬼怪題材融合,打造出《開心鬼》系列電影。
更難能可貴的是,黃百鳴知人善任,也熱衷於提攜新人。
黃百鳴十分擅長閤家歡式的家庭喜劇。
他的《開心鬼》系列拍了5部,捧出了高志森、杜琪峯等名導,還帶出了羅美薇、袁潔瑩、李麗珍等一票女星。
可惜的是,後來香港的喜劇電影日漸式微,黃百鳴也很少再創作出讓人捧腹大笑的作品。
不過,後期的沒落也無法掩蓋他喜劇大師的成就。
六、趙本山
趙本山在小品領域的地位,那真是沒話説。
從草根起步,逆襲締造“本山傳媒”,趙本山的一生實在稱得上一句“勵志。”
當郭德綱還在自己的相聲山頭苦苦打拼的時候,趙本山已經在小品的巔峯傲視羣雄了。
可以説,現在遍地開花的小品喜劇公司,半數都跟趙本山有關。
趙本山小品上的成就,很容易讓別人忽略他作為演員的優秀。
一個能將小品演到登峯造極的人,很難演不好影視作品。
《男婦女村主任》,華表獎最佳男演員,百花獎最佳男主。
排在他後面,拿華表獎的是李雪健。
《落葉歸根》,金馬獎男主提名,打贏他的是梁朝偉的《色戒》。
《一代宗師》中驚鴻一瞥,一個眼神就將“演技”二字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管是小品還是影視,趙本山絕對是老大級別的存在。
只是吃虧在小品在喜劇界只佔很小一部分,佔大頭的還是喜劇電影。
而趙本山演喜劇電影演得很少,所以本山大叔也就只能屈居第六了。
五、範偉
範偉在這些大師級的喜劇演員中,應該算是獨樹一幟的存在。
其他人都要麼開宗立派、要麼呼風喚雨,範偉則以小人物貫徹始終,還能強勢上榜,這就是他身上令人嘖嘖稱奇的地方。
因為喜劇界的“黃金綠葉”,非範偉莫屬。
自從《牛大哥提幹》後,他就一直跟着本山大叔。
倆人一合作,就是十幾年。
趙本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範偉也是出過力的。
可正當趙本山處於事業巔峯期時,二人卻分道揚鑣。
範偉曉得,自己在趙本山手底下,永遠都是寄人籬下。
要想發展,就得另起爐灶。
而大熒幕,就是範偉選擇的另一個“爐灶”。
從《大耳朵有福》,到《天下無賊》,再到《不成問題的問題》。
這其中,範偉當過主演,有的僅僅是個客串。
可不管戲份多少,只要他出現,就自帶笑點,讓人忍俊不禁。
憑藉出色的演技,範偉這些年拿了不下十個影帝頭銜。
他本人,也完成了從小配角,到國家一級演員的身份轉變。
相較之下,範偉仍然發光發熱、越戰越勇,而趙本山則深陷“眾叛親離”的泥淖
平心而論,範偉着實該排在趙本山之前。
四、許冠文
有人説,上世紀70年代的香港影壇,是屬於許冠文和李小龍的時代。
這句話真的一點都不假。
當時李小龍憑藉出色的武打片聞名,開創了他的輝煌時代。
與此同時,許冠文則掀起了市井喜劇的浪潮。
而這股喜劇浪潮,甚至蓋過了之前由李小龍引領的武打片。
1974年,許冠文的喜劇作品《鬼馬雙星》,和李小龍遺作《龍爭虎鬥》同台打擂。
結果《鬼馬雙星》力壓《龍爭虎鬥》,並打破了香港的票房紀錄。
緊接着幾部《半斤八兩》《賣身契》等,都拿下了票房斷層第一的好成績。
許氏喜劇成為香港影視的“招牌菜”,一時間風頭無兩。
而許冠文,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香港喜劇電影的“開山鼻祖”,被人稱為“冷麪笑匠”。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香港第一屆金像獎最佳男主的獲得者。
導演、編劇、演員,一人包圓。
將這樣全能的開山鼻祖型選手排在第四名,只低不高。
三、葛優
除了小品、相聲、電影之外。
喜劇界還有另一座高聳的山頭——情景喜劇。
提到情景喜劇,就不得不提《編輯部的故事》,也就繞不開要提一提葛優。
作為中國頂尖的情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至今仍難有其他作品超越。
它是電視喜劇的開端,亦是高峯。
而這部作品,正式開啓了葛優的喜劇之路。
當然,在這部作品中,葛優還和馮小剛結下了不解之緣。
之後,馮小剛多次與葛優合作拍攝。
《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
馮小剛和葛優共同成就了“馮式喜劇”,哪兒有馮小剛,哪兒就有葛優。
當時還有人調侃稱馮小剛的作品是:“鐵打的葛優,流水的女主角。”
更難得的是,葛優是什麼角色都能演。
小到市井小民,大到領導精英,演什麼都沒有違和感。
在葛優的職業生涯中,有三次拿到百花獎最佳男主角。
無一例外,都是喜劇電影。
再加上葛優的《編輯部故事》,是情景喜劇的開山鼻祖。
葛優在喜劇界也算是有所耕耘有所建樹,憑硬實力能擠進前三。
二、陳佩斯
馮小剛的馮式喜劇再往前數,那就輪到陳佩斯了。
在馮小剛之前,陳佩斯父子是當之無愧的國民喜劇電影高峯。
説來也有趣,父親專耕於反派角色的塑造,兒子卻一頭紮在喜劇上,立志要給觀眾帶來歡樂。
陳佩斯父子聯手主演了我國第一部國產喜劇《瞧這一家子》。
緊接着,他們趁熱打鐵,推出了第一個喜劇系列電影“二子系列”。
陳佩斯敏鋭的覺察到,“偉光正”的喜劇難以獲得觀眾的芳心,於是便嘗試在小人物上做文章。
他奠定了我國喜劇的基調,堪稱中國喜劇界領頭羊式的人物。
影視界玩兒完了,陳佩斯又攜手朱時茂轉戰小品界。
一個小品《吃麪條》,讓小品從此在春晚舞台上紮下根來。
之後,陳佩斯又創作出《羊肉串》等讓人捧腹大笑的作品,人送外號,“小品之王”。
陳佩斯不僅是“喜劇之光”,他還是一個值得敬重、頗具風骨的勇士。
一、周星馳
能蓋過陳佩斯風頭的人,自然就是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周星馳。
90年代,周星馳順利從許冠文手裏接過“喜劇之王”的大旗,開創了周氏獨特的“無厘頭喜劇”。
一開始,觀眾們實在get不到周星馳的“無厘頭”。
《大話西遊》的劇本被無數導演罵“爛到極致”。
鞏俐出演秋香時不理解周星馳的無厘頭,拒不配合跟他們一起搞笑。
如果眾人都不理解,不是超前的天才,就是落後的蠢材。
事實證明,周星馳屬於前者。
許冠文開創了一個喜劇時代,然後周星馳將香港喜劇推向了頂峯。
他的作品豆瓣平均分在7以上。
《功夫熊貓》的導演是他的影迷。
在國外公認的喜劇大師排名中,中國僅有他一人上榜。
讓人笑的喜劇大師有很多,但讓人又哭又笑的只有他一個。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喜劇之王,非他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