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山海情》講述西海固的移民們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將飛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金沙灘”的篳路藍縷征程。(海報)
“跺開西海固的一粒黃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餓”,“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這是曾經的 “中國貧困之冠”寧夏西海固的真實記憶,也是電視劇《山海情》裏觸人心境的台詞。
今天,距離寧夏西海固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剛過去了不足兩個月時間,電視劇《山海情》踩着時代足音,將於晚間黃金檔在東方衞視等全國五大衞視,以及三大視頻平台開播。該劇以展現東西扶貧協作的“閩寧模式”為創作命題,聚焦寧夏西海固的脱貧一幕。劇中的故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講述西海固的移民們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不斷克服困難,通過勞動創造價值,將飛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金沙灘”的篳路藍縷征程。
作為“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電視劇展播”劇目,《山海情》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組織指導,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申報立項,寧夏回族自治區廣播電視局支持拍攝,正午陽光出品。一批國產電視劇的中堅力量為這一重大題材集結:高滿堂任劇本策劃,王三毛、未夕、小倔、磊子、邱玉潔、列那編劇,孔笙、孫墨龍執導,侯鴻亮任製片人,黃軒領銜主演,演員表中還有張嘉益、閆妮、黃覺、姚晨、陶紅、王凱、熱依扎、尤勇智、郭京飛、祖峯、白宇等中青年實力派。
用“眾星雲集”來形容《山海情》的陣容毫不誇張。但在主創們看來,“閩寧模式”是中國奇蹟的一個縮影,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創作命題。而該劇所展現的脱貧故事,不僅僅是在闡述一個地區的物質發展、精神發展歷程,還聚焦放大其中“人”的故事。所謂“數星星”的班底背後,真實的脱貧攻堅一線羣像才是了不起的主角。樸實奮鬥的當地百姓、基層扶貧幹部、福建幫扶幹部、專家以及各行各業的真實的人,都是演員們希望通過作品讓更多觀眾知曉的凡人英雄,也是壯闊時代下每一個具體細微的人的奮鬥。
今晚開播的第一集將以影像復刻把觀眾一同帶回上世紀的西海固。彼時,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了讓西海固貧困地區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實施“吊莊移民”政策,動員鄉親們從山裏頭搬到銀川附近的平原,發展生產,再建新家園。但是,他們移民搬遷的目的地玉泉營,並非一片已建成的樂園,而是塊等待開荒拓土、從零建設的新家園。棄家而投奔一片荒土,這個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決定,遭到了湧泉村吊莊户集體“潛逃”回村的抵制。政策怎麼推進、脱貧這場久久為功的戰役怎麼打,成了當時的難題、今天戲劇的衝突點。
主演黃軒介紹,他飾演的馬得福是一位將青春獻給脱貧事業的基層幹部。他從農校畢業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回家鄉湧泉村裏“逃跑”的吊莊户。然而,“蚊子都能把人給吃了”“餓得直吐酸水”……村民們不願離開村子的理由五花八門,馬得福描繪的“塞上江南”美好預想也還差得太遠,搬遷動員遲遲沒有突破性進展。直到一羣娃娃結伴走出大山的舉動震驚了村莊,“有奔頭,就不算苦”的奮鬥激情點燃了眾人。
黃軒説,作為西北人,他是在這次出演《山海情》時才第一次走進西海固,瞭解到那片土地上發生的千年奇蹟。當他與鄉親們交流,與基層幹部們交心,他的心反覆被震撼着,“這批具有信念的人帶領那麼多鄉親脱貧致富,演完這個角色後,我由衷地敬佩他們”。他希望,這個有情懷、有情義、有價值的故事,這個關於我們國家真實的奮鬥故事,能通過電視劇被更多觀眾瞭解。而一部電視劇記錄時代、謳歌時代的價值,也莫過於此。
作者:王彥
編輯:蘇展
來源:文匯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