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你2》已經落下帷幕,《創3》的賽程也即將過半,目前看來兩檔節目交出的答卷是截然不同的。《青你2》喊出“不定義女團”,《創3》捨棄曾經的成績,都值得敬佩。偶像節目做到第三年,沒想到又火了一把。
採寫_Yook
《青你 2》VS《創 3》兩張不同的女團答卷,
誰能定義中國女團?
我們很難去客觀地評判《青你2》和《創3》哪個更好看,觀眾終歸是主觀的,對2分的東西大家可能會一起吐槽,但是對一個5-6分的節目來説,褒和貶一定是共同存在的。只能説這兩檔女團節目用完全不同的製作思路和對女團的理解,滿足了不同觀眾對偶像的不同需求,各自的受眾也不盡相同。
賽制:微調VS魔改
變,可能是《青你2》和《創3》為數不多的共識。偶像節目走到第三年,大家都很清楚只有改變才能為已經出現頹勢的偶像產業注入新鮮活力。修改賽制可能是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方法了,至於調整的幅度,就有大有小了。
“101系”選秀有一套自己的評級和公演流程:初評級、主題曲評級、分組對決、位置測評、主題考核、導師合作舞台、總決賽舞台。《青你2》這回將位置測評提前到了主題曲評級之前,評級根據公演現場的投票數來決定,其實此舉的影響不大,對普通觀眾來説可能也就是打亂了自己原本預想的節奏。當然也有人認為對部分實力薄弱的訓練生來説,在節目一開始並不能準確地判斷自己到底適合Vocal、Dance、Rapper哪個位置,像秦牛正威的Reader和“淡黃的長裙”都是因為位置測評鬧出的笑點。首次公演舞台的水準比較一般可能也有這個因素的存在,其實這也會讓路人誤以為《青你2》選手的實力普遍較差。還有很多人不喜歡這季新增的迎新會環節,覺得又尬又無聊,但我反而認為迎新會其實是為了替代原本的“選座位”環節的功能,可以讓選手們有一個亮相,同時也能加深觀眾對她們的印象。
改賽制倒算是“鵝系”的傳統,從第一年《創造101》的Battle到如今《創3》改到基本看不出“101系”的影子,都能看出“鵝”想創新的野心。《創3》一上來就直接宣佈本季只有7個出道位,一下就減了4個名額,場面一下子就緊張起來了。在初舞台評級之前還設置了一個個人戰,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概念,Vocal組和Dance組各自對決,如果被導師選中成為“最強Vocal”和“最強Dance”就能帶着自己的團坐上“主力隊”的位置。是的,ABCDF班也改成了主力隊、預備隊、板凳隊,就連主題曲測評也要讓選手自己選擇一天班、三天班、五天班。《創3》的製片人在接受“娛理”採訪時回應這麼做不僅能給到選手新的刺激,也能讓觀眾產生興奮感。是這麼個道理沒錯,首期節目中《喜歡你》就迅速出圈,直接讓人關注到了選手們的實力。但太過繁冗複雜的賽制其實也會阻礙一部分受眾,這也成為了節目開播至今最大的爭議點。“101系”的賽制是有過多次成功經驗的,一定有其優勢所在,賽制改得足夠創新,但顯然不夠“安全”。
製作思路:“人”VS“敢”
單從節目製作的角度來説,《青你2》和《創3》的思路是截然不同的。《青你2》走的是傳統真人秀的路子,把刻畫“人”放在第一位。而《創3》則更簡單明瞭,取了節目slogan“敢,我有萬丈光芒”中的“敢”作為主題,一切圍繞這個字來展開。這兩種思路都有各自的優勢,也有一些缺失。
羣像,是《青你2》被稱讚最多的部分,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導演組對“人”的刻畫。首先是選人,相比“鵝系”,“桃系”的偶像節目給人的印象會更偏韓國一些,前兩季選男團,他們更傾向於選擇正統練習生,他們經歷過正規的訓練,或者有不錯的外形。而“鵝系”就不拘一格多了,選人眼光上有點日系的感覺,《創造101》時期用王菊、Yamy等另類選手打響“重新定義女團”的口號,到了《創造營2019》選手的個人特色就更加鮮明瞭,C位出道的周震南也顯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偶像。《青你2》這次沒有受制於過去的經驗,“作精”虞書欣、“大小王”組合王清和張鈺、Rapper乃萬等等都讓人印象深刻。在她們之中,反而讓孔雪兒、許佳琪這樣的正統偶像們顯得特別起來。看得出來,導演組在儘可能地完善每一個人的故事線,乃萬從冷漠到撒嬌的反轉、虞書欣從被認為“作”到真實的改觀、孔雪兒從眾人的焦點到不自信再到重回自我的成長……也是這些不同性格、不同風格的選手碰撞在一起,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青你2》花費了很多筆墨在呈現選手之間的友情上,還在最後一次排名公佈前為她們舉辦了聯歡晚會,女孩們一起唱歌跳舞,互相説出真心話的場景,很難不讓人動容。但過多的真人秀部分也容易引發爭議,比如王承渲和申潔的競選C位,“冰清玉潔”四胞胎的抱團投票的劇情就被一些觀眾懷疑是節目為了刻意製造話題的劇本;同樣也是競爭C位,莫寒在定下人選後提出想要再爭取一下,也被網友扒出有“惡剪”的嫌疑。
《創3》則把“敢”發揮得淋漓盡致。初評級舞台上,不管是個人Battle還是團體Battle,都要求選手們主動舉手,主動出列,“敢”於競爭;主題曲評級,要“敢”於挑戰,在規定天數內學習唱跳,但也不能盲目,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天數;分組對決,落單的七人組隊,互相扶持,“敢”於打破上不了舞台的命運……也是在這個主題之下,《創3》的節奏很快,讓觀眾更加集中於舞台,關注選手的實力,大家一下子就能記住唱跳俱佳的五字妹妹希林娜依·高、“最強舞擔”姜貞羽、泰國甜妹nene鄭乃馨等等實力出眾的選手。但這也有一些弊端,擁有突出實力的選手只是鳳毛麟角,即使再加上張藝凡、劉夢、謝安然這類話題選手,觀眾能記住的人數也不會太多。舞台比重的增加無疑是一件好事,從實景旋轉舞台到燈光和舞美,《創3》對舞台的用心程度大家也有目共睹。但真人秀的部分薄弱也會導致選手性格無法得到充分的展示,偶像養成類節目到了後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選手本身的個人魅力來圈粉的,如果這部分沒有被看到,會很難留住觀眾。
出圈熱詞:“淡黃的長裙”VS“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
無論是什麼節目,能否出圈都是評判其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我們説偶像節目出圈,一般指的是出“秀粉”圈。此前在“101系”選秀中,可能只有《創造101》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出圈,前有“全村的希望”楊超越,後有王菊“重新定義女團”。女團節目的“路人盤”更大,相比男團節目,更具有出圈的先天優勢。在這方面,不得不説《青你2》做到了。
《青你2》開播即登上熱搜,靠的是虞書欣的一句“哇哦”,她在觀眾席上做的這個稍顯誇張的效果當晚就被做成了表情包轉發進無數微信羣。之後有越來越多人在屏幕前守着欣欣子的鏡頭,截圖她每一個可能被做成表情包的反應。這位起初第一個登場,顫抖着自我介紹,被認為“做作”的女孩,很快成為了觀眾的快樂源泉。第二次出圈的範圍更大,位置測評時被留到最後的訓練生沒有選擇,只能進入rap組,毫無rap基礎的訓練生讓導師Jony J遭遇滑鐵盧。其實,率先引發討論的是秦牛正威的詩朗誦,被網友調侃為Reader,但李熙凝的詞顯然更加洗腦“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再加之節目在剪輯時也突出了這句歌詞,循環往復會讓人覺得非常魔性。段子手、up主,甚至説唱圈的rapper們也開始紛紛下場調侃,進行二次創作,讓話題持續發酵起來,這無疑為當時播出不久,前景尚不明朗的《青你2》打了一劑強心針。不過接連兩個娛樂性話題出圈,也會讓不少人對節目有先入為主的偏見,認為“婧妹”們實力不強。
《創3》在製造話題這件事上也不甘示弱,從導師開始就搞足噱頭,請來鹿晗、黃子韜合體加盟教練團,之後又邀請吳亦凡擔任飛行教練,這三人同框讓多少追星女孩流下時代的眼淚,鵝想“搞事情”的心也太明顯了!這個組合雖然讓《創3》上了不少熱搜,但導師們太過搶戲,分走了觀眾們的注意力,學員呢?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噱頭,但偶像節目的主角是選手們,導師的分量過重反而會擋住選手的光芒。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創3》最先出圈的是選手陳卓璇,第一次發表順位她拿到了第二名,這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但她卻不太滿意,在感言裏直接喊話贊助商,自己一次中插廣告都沒有拍過,“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這句話瞬間火了,段子手們開始用“璇言璇語”來創作段子,陳卓璇本人也成為了表情包主角。對此,有人認為她功利心太重,刻意賣人設,也有人覺得妹妹只是心直口快,但總體來説是負面評論多於正面的。至於這次出圈有沒有對《創3》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就見仁見智了。
“101系”選秀“出道即巔峯”?成團難,後續運營難上加難
我們可以把偶像節目當做一個普通的綜藝來看,結束就結束了,但對從中走出來的出道團而言,卻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售後”也是粉絲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5月30日,《青你2》限定團The 9的成員塵埃落定,而2018年成團的火箭少女101也將在本月迎來解散的日子。
運營能力:“出道即失業”依舊存在
限定團後續運營一直是國內“101系”選秀之痛,縱觀那些從偶像節目中出道的限定團們,NINE PERCENT成團一年半,合體兩個月,出道即解散;UNINE剛出道時的聲勢還不錯,發了單曲,團綜也上線了,但後續的團體活動和舞台依然有限;從《以團之名》出道的新風暴和BlackAce自嘲“出道即失業”;只有火箭少女101和R1SE依託於騰訊強大的資源和運營,還算按部就班,專輯、演唱會、團綜樣樣都安排上了,然而還是避免不了個人活動多於團體活動的困境。限定團的成員來自多家經紀公司,合約條款本就複雜,背後還要牽扯到運營公司和原生經紀公司的利益分配問題,目前除了騰訊,另外兩大平台似乎還不具備運營限定團的能力。
環境因素:真正適合偶像發展的土壤
很多人認為國內限定團“解散時間比合體時間還長”是因為沒有舞台。在韓國成熟的偶像工業下,團體迴歸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流程,上幾大音樂節目打歌、線下籤售會、上電台和綜藝節目宣傳,這些環節會在一個月的宣傳期一直重複,到了年末還會有各種歌謠大賞和頒獎典禮。而反觀國內,往往發了單曲或專輯之後就沒有了後續,舞台也只能在各種晚會、商演中偶爾看到。其實我們也嘗試過打歌節目,愛奇藝的《中國音樂公告牌》和優酷的《由你音樂榜》都曾經想要複製韓國的打歌模式,但都沒有成功。事實上,缺少舞台的根本原因還是國內還沒有真正適合偶像發展的土壤,而在市場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偶像節目卻一直在進行,僧多粥少,這也導致了很多限定團很難有持續的曝光度。前不久開播的團體競演節目《炙熱的我們》可能也是一條出路,如果能成功堅持下來,也可以為限定團們提供一些舞台機會。
內部問題:團內成員人氣分化嚴重
限定團的另一個問題是,團內成員人氣分化嚴重,個人後續發展成謎。以即將解散的火箭少女為例,兩年兩張專輯,三場演唱會,三檔團綜,這份成績單在所有偶像團體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但這些團體資源遠遠比不上團內成員的個人資源。個人資源基本集中在孟美岐、吳宣儀、楊超越、Sunnee這些人氣高的成員身上,OST和音樂節目大多會分配給段奧娟和李紫婷,傅菁的時尚和影視資源較多,而處於人氣“下位圈”的成員,個人活動則寥寥無幾,團體解散後,這些成員的路又該怎麼走?
THE 9出道夜,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條評論:別糾結出不出道了,最後都是要在橫店的山頭遇上的。我們似乎都默認“偶像的終點就是演戲”,現在這些懷揣着炙熱舞台夢想的偶像們,在將來都會進組拍戲,因為在如今的娛樂圈大環境下,可能只有當演員才是一條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