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聲:“九一八”事變86週年: 讓我們記住這些面孔, 還原屬於他們的榮光
新聞閣今日最大聲欄目為您提供手機鳳凰客户端今日最大聲欄目的網頁版,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86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人民從此進入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日軍屠刀下,3500萬同胞傷亡,無數先烈血沃山河。
1904-1905年日俄戰爭,日本非法獲得在東北的駐軍權利。1927年日本召開“東方會議”,公然宣稱“惟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1928年日本關東軍發起皇姑屯事件,將張作霖乘坐的列車炸燬,想借機佔領東北。
日本的驚天野心,終於在1931年9月18日原形畢露。
是夜,日本關東軍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栽贓嫁禍給中國軍隊。隨後,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陸續侵佔東北三省!
“九一八”事變爆發,一夜間,民族危亡,山河破碎!
也是從1931年的這一天起,日本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中國人民也開始了長達14年的艱苦卓絕的抗爭。
14年,3500萬同胞傷亡,大半個中國被日軍鐵蹄踐踏,20萬以上婦女被擄掠充當慰安婦,4200萬人無家可歸……
14年,正面戰場悲壯血戰,敵後戰場艱難相持……
14年,千萬英烈,共赴國難,但行義事,不問生死……
也是14年,我們最終取得了勝利!
倖存下來的老兵們,見證了千百戰友俱往矣的昨天,也見證了日寇低下頭顱的那一天 。
他們,曾意氣風發、熱血傾灑,時光匆匆,如今,或漸漸遠去,或風燭殘年。
李維層,1944年助遠征軍反攻滇西,奮勇作戰,逐日寇出國門,2017年1月23日逝世,享年91歲。
路珍樓,參加了廣東、廣西崑崙關等戰役,戰火中,救治了很多戰友,退役後,定居騰衝治病救人,2017年4月10日逝世,享年102歲。
張積善,在一次運輸彈藥途中遭日機轟炸,右手臂被一塊彈片擊中,血流不止,手指終身殘疾,他常説國難當頭,匹夫有責,2017年4月24日逝世,享年93歲。
2017年4月27日,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閲兵中,最年長的參加“九三”閲兵的抗戰老兵陳廷儒逝世,享年104歲。
1939年,時任小學校長的陳廷儒,面對日寇的野蠻入侵,挺身而出,踏上抗日救亡的道路。抗日戰爭期間,他領導羣眾,在敵後戰場與兇殘的日寇展開殊死搏鬥,九死一生,甚至連親人也因受到牽連被敵人殘忍殺害。
2017年9月6日,參與抗戰十四年的老兵董濟民過世,享年113歲。據關愛抗戰老兵公益組織介紹,董濟民生前是大陸最年長的抗戰老兵。
從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投降,董濟民先後參加了武漢會戰、長沙會戰、豫湘桂戰役以及貴州的獨山戰役等。抗戰結束時,董濟民在遼寧錦州見證了日本投降。
2017年9月10日,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將軍在南京逝世,享年101週歲。張玉華老將軍在2015年“9·3”勝利日大閲兵上,以一個標準軍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2016年農曆猴年春晚《將軍與士兵》小品最後,坐在輪椅上的張玉華被攙扶着站起來,面向全場莊嚴敬軍禮的場面震撼人心。
2017年8月21日,90歲的老兵耿志文在成都病逝。家人在他骨灰裏找到一枚黑色彈片。據瞭解,耿志文的腰和臀部裏面,其實還藏了12枚彈片,因為戰爭年代的醫療條件,就沒被取出來。據其老伴介紹,這些留在他身體裏的彈片,雖然折磨了他大半輩子,“但後來也就習慣了,也不願意取出來了,這些是他的作戰證明和記憶。”
2017年8月18日,抗戰老兵王福昌逝世,享年102歲。而老人留下的遺物,只有一件穿了40多年的中山裝,因為他已經把所有積蓄甚至遺體都捐了。
戰爭年代扛槍上戰場,和平年代是道德榜樣,他生前總對人們講:“我不留金、不留銀,只給兒女留精神!”
今天,我們致敬老兵,致敬永不妥協的抗爭。“九一八”永遠是我們記憶中的一道傷痕,是不能忘卻的紀念。這一天,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牢記!振興中華,吾輩自強!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愛家的人”:永遠不要忘了他們!
網友“河邊的人”:918,銘記歷史!
網友“用户13xxxx399”:致敬所有抗戰將士
網友“葉標”:致敬!全國抗戰的老兵們,中國人民永遠不忘國恥!永遠不忘老兵們的貢獻!
網友“最看不慣辣雞噴子”:勿忘國恥!!!
網友“用户90xxxx029”:這事不能被遺忘!頂起來,別再給娛樂頭條置頂了!
網友“神龍湘西”:振興中華,吾輩自強!
網友“戀心恆”:記得你們
二戰讓整個世界都陷入了戰火之中,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或多或少地參與了這場世界大戰,區別只在於參與程度和損失程度的大小。而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世界舞台上,那些泱泱大國自然是萬眾矚目的主角,但是就好像在電影或者戲劇之中,總有些天才的配角,他們的表演能一時掩蓋住主角的光輝。
戰力驚人的芬蘭
在這場後冬季戰爭打響之前,恐怕就連芬蘭人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們會表現得如此出色。冬季戰爭由1939年11月30日以蘇聯的轟炸開始,到1940年3月13日以蘇聯勝利結束,為期不過短短四個月,卻是給經過兩個五年計劃之後實力大幅增強的蘇聯人當頭一盆冷水。
戰爭發生之前,蘇聯人叫囂着3天消滅芬蘭抵抗力量,建立傀儡政權。而真正戰爭的結果是,蘇聯由於倉促進攻,準備不足和指揮不當等原因而傷亡了近70萬士兵,用了整整四個月,最後還是隻能退而求其次地簽訂了和平協議,要求芬蘭割讓了10%左右的領土。而與之相對應的芬蘭雖然也已經是彈盡糧絕,卻僅僅只付出了不到十萬的傷亡。
1941年德國和蘇聯全面開展,被仇恨矇蔽眼鏡的芬蘭再次和蘇聯對抗,搶回了之前被佔領的失地,直到1944年蘇聯戰敗,蘇聯再次揮師芬蘭,芬蘭被迫求和,縱觀芬蘇兩次戰爭,蘇聯從芬蘭共割取45840平方千米的土地,將卡累利阿地區蘇芬邊界線向北推移了150千米,可以説芬蘭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雖然這兩次發生在二戰之間的戰爭,都是以芬蘭失敗而告終,然而芬蘭人為了保家衞國而爆發出的恐怖戰鬥力,震懾了蘇聯,使得在戰後芬蘭雖然割地求和,卻和其它波羅的海國家的命運大不相同,芬蘭始終保持了自己國家的獨立主權,沒有被蘇聯所吞併。
威武依舊的斯巴達人和雅典人—希臘
雖然二戰時的希臘已經遠不復古希臘之威,然而,卻依然沒有喪失其血性。在二戰希意戰爭中,意大利獨力入侵希臘,希望能夠復刻德國閃擊波蘭的那種“戰爭奇蹟”。而意大利自信滿滿地在1940年10月28日開始入侵希臘,然而在短短兩個星期之後,入侵希臘的意大利前線部隊被希臘殲滅,希臘開始大舉反攻入意大利佔領的阿爾巴尼亞,12月中旬,希臘佔領了阿爾巴尼亞四分之一的領土,並圍困了近五十萬的意大利軍隊。
隨後雙方開始僵持,直到1941年3月,意大利數次反攻失敗,不得不承認入侵失敗,轉而向盟友德國求助。1941年4月6日,德國開始進攻希臘,4月23日,見勢不妙的希臘向德國請求停戰,雖然雙方簽訂了停戰協議,但是戰爭卻沒有停止。頑強的希臘人即使在祖國全境陷落之後,依然沒有停止抵抗,將整個軸心國在希臘的軍隊拖入了這一片戰爭泥沼之中,延緩了德國對蘇聯和對北非的軍事行動,為日後盟軍的勝利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德國的僕從軍,羅馬尼亞
眾所周知,羅馬尼亞在二戰時大多是作為德國的忠僕出現的,在整個二戰期間,羅馬尼亞先後派遣了22個師的軍力參與侵略蘇聯,在軸心國的東線戰場上,羅馬尼亞的軍隊數量僅次於德國,遠遠超過了意大利。
而羅馬尼亞的悍勇則主要是表現在敖德薩戰役之中,這場為期不過兩個月的戰爭幾乎是由羅馬尼亞獨力對抗強大的蘇聯,而在這場戰爭之中,蘇聯紅軍的戰鬥意志十分驚人,在敖德薩駐防的近4萬人的部隊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然而即便如此,羅馬尼亞在付出了8萬人的傷亡之後還是硬生生地啃了下來,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敖德薩戰役的勝利,為軸心國侵入蘇聯的戰爭奠定了一個不錯的根基,使得軸心國在入侵蘇聯的戰爭初期一直都是大佔優勢。
芬蘭、希臘和羅馬尼亞,這三個國家在當時的蘇聯、德國、英美甚至意大利看來都應當是不堪一擊的,然而他們的表現卻震驚了世界,完美地詮釋了什麼是“國雖小卻不可欺”。
(2017-03-21)
20世紀30年代蘇聯工業化的突飛猛進為蘇聯紅軍的機械化奠定了物質基礎,蘇聯為進行軍事備戰大規模擴充軍隊,到1939年蘇聯紅軍人數已經達到了500萬人。如此龐大的軍隊要實現機械化毫無疑問需要數量龐大的各種汽車。然而蘇聯工業規模雖然龐大水平雖然較高,但是蘇聯汽車工業並不發達。上世紀30 年代蘇聯主要的軍用民用卡車主要還是仿製國外的產品,並且產量難以滿足國內需求。所以在蘇聯紅軍機械化進程中,汽車數量不足的問題一直困擾着紅軍高層,尤其是作為蘇聯軍隊火力支柱的炮兵部隊,嚴重缺乏火炮牽引車導致機動能力大打折扣,影響戰鬥力發揮。
正在牽引火炮的拖拉機
經過蘇聯軍隊領導人“深思熟慮”後,蘇聯人提出了一個奇特的方案―用拖拉機來牽引重型火炮,這在世界軍事歷史上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雖然看似可笑,但還是讓蘇聯炮兵們歡天喜地,畢竟這也算是實現了機械化。
蘇聯拖拉機化炮兵
蘇聯炮兵主要使用ChTZ S-65型拖拉機用來牽引重型火炮,它的全重達11.2噸(快接近於輕型坦克噸位了!),然而行駛速度卻僅僅為7千米/小時,和普通人行走的速度差不多,這意味着這種拖拉機牽引着火炮還無法跟上正常行軍的步兵隊列!在與德國作戰的戰場上,一旦遇到德國軍隊這種牽引車幾乎不可能存活,德國士兵只需要一挺機槍甚至一顆手榴彈就能搞定它,要是遇到德國戰鬥機就更別提了。
被擊毀的拖拉機
鑑於ChTZ S-65型拖拉機作為火炮牽引車存在種種缺陷,在戰爭進程中蘇聯人也不斷試圖改進,比如他們曾經試圖用T-34坦克底盤作為牽引車,但是在緊張的對德戰爭中,不可能為炮兵提供大量寶貴的坦克底盤。所以蘇聯人還是不得不大量使用這種被德國兵看做垃圾的拖拉機作為牽引車,但是正是這種看起來勉強能使用的機器讓蘇聯炮兵在戰爭中給予德國人無法承受的打擊,蘇聯集體農莊的農夫開着拖拉機牽引着火炮打敗了開着現代化戰車的普魯士軍事精英,創造了戰爭史上奇觀。在整個二戰中蘇聯總共生產了將近40000輛ChTZ S-65型拖拉機。
(2017-02-26)
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博學多才,文武兼備的皇帝。早期他在政治上頗有建樹,而且還是一位文學家,他就是梁朝的開國皇帝蕭衍,史稱梁武帝。
要説我國古代的皇帝當中,奇葩的不在少數,而蕭衍也算是一個。可以説他是一位典型的前明後暗的皇帝。
開國初期,梁武帝實施了一套整頓國家的措施,重視在庶族中挑選人才。
提倡多學派交流,修建孔廟學堂,自己也著書立説,還親自教導太學生。在蕭衍在位的幾十年中,梁在南朝中的地位不可小覷。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蕭衍後來卻迷上了佛教,而且是瘋狂的痴迷,毫不誇張的説,後期已經是走火入魔的狀態。
到處興建寺廟佛堂,一心就想當和尚,曾多次出家,不過幸好有大臣們的勸阻,最終還是回到了朝堂。
自從梁武帝信佛之後,他便開始戒肉戒酒,甚至把女色也給戒了,五十歲之後他就不再選妃,而且在後來的三十多年,不沾女人。
有一段時期,貧苦的老百姓沒有飯吃,可寺廟的和尚卻一個一個衣食無憂。
後來北魏分裂成兩股勢力,後稱其為東魏和西魏。東魏一直對梁頗有好感,當時東魏將軍侯景投奔梁朝,蕭衍卻接受了。
眾所周知,侯景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接納他等於是養虎為患。大臣們都紛紛上表反對,但是梁武帝,還是用他那仁慈的心,欣然將侯景予以重用。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侯景就叛亂,攻下建康城,將蕭衍軟禁了起來。可笑的是,至此他還在那裏唸佛誦經,活了八十六,直到被活活餓死。
話説回來,信佛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身為帝王,痴迷於佛學,導致國家的分崩離析和百姓的,這就是大錯特錯了!
(2017-08-23)
漢軍對匈奴作戰,李廣帶領百名騎兵追擊匈奴小分隊時,被匈奴數千騎兵圍困,李廣及部下毫無準備,寡不敵眾。若逃,則必死無疑,若留,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無中生有,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無中生有作為敵戰計中的第一計,“無”是指迷惑對手的假象,“有”則是假象掩蓋下的真實企圖。
西漢飛將軍李廣就曾使用此計,毫髮無傷的從多於自己 數十倍的匈奴人手中逃脱。面對圍困自己的數千名匈奴精兵,而自己手下卻只有百名士兵,逃是逃不掉的。按兵不動,讓敵人摸不清虛實或許還有轉機。
李廣靈機一動立刻命令手下士兵解下馬鞍原地休息,不遠處的匈奴人看到李廣不過百人的軍隊在被包圍的困境下卻絲毫沒有畏懼的神態,十分疑惑。匈奴人甚至還專門派出了一個小分隊到李廣軍中去刺探情報,李光發現後,立馬拉弓射殺了這個匈奴兵。匈奴人以為兩軍即將交戰,已經做好了準備,沒想到李廣有一次坐在地上休息。此時天色已暗,匈奴人只能趁着半夜全部撤離。李廣的部隊也因此得以保全。
李廣用不進攻對匈奴人虛晃一招,實則為了保存實力,掩蓋人少勢弱的真相。無中生有之計,巧妙的有假變真,以各種假象掩蓋真相,出其不意的打擊敵人。
二戰期間,蘇聯紅軍在突襲德軍時也採用了此計。蘇聯紅軍奉命在德軍運輸車的交通要道埋雷,擊殺德軍,然而突擊隊員卻沒有足夠的地雷來完成此次任務。為了迷惑德軍,蘇聯紅軍上尉高策裏澤,命令士兵們,在德軍車輛必經之處擺一個迷魂陣。把用德文寫着“小心地雷”,字樣的木牌插在路邊。蘇軍暗中觀察德軍動態,德軍發現了木牌,不敢向前行駛。
大量裝滿軍用物資的德軍,都只能堵在公路邊。就在此刻,蘇聯紅軍對德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德軍慘敗,裝備精良的德軍恐怕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麼敗在蘇聯紅軍手裏的。
(2017-03-25)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元帥是蘇聯著名軍事家,在二戰中建立了輝煌戰功,獲得了崇高威望,甚至有人稱他為蘇聯“軍神”。但在1957年,他卻意外地被蘇共領導人解除了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一切職務,從而退出政治舞台。此事雖已過去60多年了,但其中的秘密仍長期困擾着世人。2007年11月2日,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揭開了他被解職的真正原因。
除掉貝利亞
救了赫魯曉夫反被赫魯曉夫拿下不過,頂峯也意味着下降的開始,朱可夫這位在政治上不甘寂寞的老帥也不例外。
1953年3月,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去世後,馬林科夫(時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莫洛托夫(時任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外長)、赫魯曉夫(蘇共十九大被選為中央主席團委員兼中央書記)等人都想上台執政。但由於斯大林在世時樹立了個人權威制,任何人不經他允許,不能插手其他部門的工作,這樣就造成了某些權力機構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像克格勃就被貝利亞壟斷。貝利亞可以隨時調動克格勃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他要是想搞掉馬林科夫他們也不難。為了奪權,赫魯曉夫決定動用軍隊先搞掉貝利亞。此時,他想到了早在戰前,在他擔任烏克蘭第一書記時就已熟識的朱可夫(時任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是布爾加寧)。實際上,朱可夫與貝利亞早在斯大林在世時就有矛盾。當時,貝利亞怕朱可夫威脅到自己,將朱可夫列入了一個“軍人陰謀集團”。但斯大林並沒同意打倒朱可夫,他對貝利亞説:“你不要找朱可夫的麻煩了。我瞭解他,他不是叛徒。”斯大林此言救了朱可夫,但從此朱可夫就與貝利亞結下了仇。
於是,赫魯曉夫給朱可夫打電話説:“中央主席團會議要討論貝利亞的問題,可能要逮捕他,你帶上幾位可靠的人,時刻準備行動。”1953年6月底的一天,中央主席團會議順利召開,一切都按赫魯曉夫設計的順利進行,在朱可夫的幫助下,貝利亞被逮捕。赫魯曉夫利用軍隊,順利地取得了斯大林逝世後第一次黨內鬥爭的勝利。蘇聯軍隊則首次作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步入政壇。
正是在這樣一種大氣候下,朱可夫順勢異軍突起。1955年,根據赫魯曉夫的提名,朱可夫接替布爾加寧出任國防部長。在1956年的蘇共二十大上,朱可夫被選為中央委員、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
救了赫魯曉夫
在拿下貝利亞後,圍繞國際、國內的重大方針政策,赫魯曉夫與莫洛托夫、馬林科夫等人的矛盾日趨尖鋭。赫魯曉伕力排眾議,在蘇共二十大上做了反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造成蘇聯國內政局混亂,並誘發了國際上的一系列反蘇事件,雙方的矛盾更加激化。蘇共中央主席團內部,對赫魯曉夫不滿的人漸漸佔了上風。他們頻頻密謀,準備一舉罷免赫魯曉夫的黨中央第一書記職務。
1957年6月上旬,以馬林科夫為首,包括莫洛托夫等人在內的高層人士趁赫魯曉夫率團出訪芬蘭之機,制訂了一個完整的“逼宮”計劃。赫魯曉夫出訪一回來,就被告知要召開一個主席團會議,內容是討論“慶祝列寧格勒建城250週年”。可是,剛一坐下,馬林科夫卻率先開炮,批評赫魯曉夫的內政外交政策。緊接着,其他幾位也紛紛出擊,全盤否定赫魯曉夫倡導的各項方針政策,攻擊赫魯曉夫違反集體領導原則,獨斷專行。當馬林科夫等人提出罷免他的第一書記職務進行表決時,赫魯曉夫抗議:“中央主席團無權罷免第一書記,只有中央委員會才有這個權力!”
就在鬥爭進入白熱化的關鍵時刻,朱可夫走了進來。他對與會的主席團委員説:“同志們,今天開會前一個小時,馬林科夫找我談話,他要拉攏我!要我站在他那邊!”聽到這話,會議室頓時啞場了。會議主持人布爾加寧見勢不好,只得宣佈休會,會議在第二天繼續舉行。這樣,馬林科夫等人試圖一舉罷免赫魯曉夫的計劃遇到了挫折。在朱可夫的幫助下,於1957年6月22日召開了蘇共中央全會,最終給馬林科夫集團每人戴上一頂“反黨集團分子”的帽子。在赫魯曉夫論功行賞的名單中,朱可夫自然排在首位。他獲得了一生中的最後一次升遷:從候補主席團委員,晉升為主席團正式委員,從而進入了蘇共中央的最高決策圈。朱可夫登上了他政治生涯的頂峯。
反被赫魯曉夫拿下不過,頂峯也意味着下降的開始,朱可夫這位在政治上不甘寂寞的老帥也不例外。
1957年10月4日,朱可夫離開莫斯科,先乘飛機去塞瓦斯托波爾港,然後,從那裏坐蘇聯巡洋艦“古比雪夫號”赴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進行正式訪問。
朱可夫一動身,赫魯曉夫馬上中斷了在克里米亞的休養,返回莫斯科。然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基輔軍區。在那裏,赫魯曉夫不斷地用各種方式,向軍人們暗示他準備罷免朱可夫。穩定了軍隊後,赫魯曉夫從軍區回到莫斯科,在1957年10月19日主持召開主席團會議,通過了《關於改進蘇聯陸、海軍黨的政治工作的決議》。然後,迅速在各軍區、艦隊,及各加盟共和國和地區召開的黨的積極分子會議進行傳達學習。《決議》是衝着朱可夫而來的,這一點已不言自明。
1957年10月25日,蘇共中央主席團通過決議,準備在3天以後召開蘇共中央全會,討論如何加強蘇聯陸、海軍的政治思想工作。接到通知的人都明白,這是準備罷免朱可夫。10月26日,朱可夫返回莫斯科參加了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後來的蘇共中央全會對他提出了嚴厲批評。赫魯曉夫發言稱:“在對待朱可夫的問題上,應當採取堅決的措施。任何人,如果不服從黨的利益,黨是不會寬恕他的,不管他有多大的功績。這應當成為黨的生活中的一條法則。”最後,按照既定的程序,免除了朱可夫的一切職務。
罪名是“要奪權”據《獨立軍事評論》披露,蘇共中央全會通過的決議,給朱可夫列舉的罪狀有以下幾條:1、破壞蘇共有關軍隊建設的原則,讓部隊脱離黨的領導;2、在軍隊中搞個人崇拜;3、黨性不純,沒有正確地理解黨對他過去功績的評價;4、在理解蘇聯外交政策和領導國防部工作方面,都傾向於冒險主義。歸納這幾點,要害在於——朱可夫在軍隊中削弱、甚至取消黨的領導。
赫魯曉夫當時決定把軍隊置於黨的領導之下,加強軍隊中黨的領導和政治工作,讓政委的權力高於軍事指揮員。朱可夫卻拒不執行中央這個方針,堅持軍隊首長制,反對在軍隊中建立黨的領導。這與赫魯曉夫的想法背道而馳。
另外的罪狀
另外,朱可夫的另一個罪狀是,在沒有得到中央主席團同意的情況下,朱可夫擅自成立了一所敵後襲擊特種學校,並招收了2000多學員,這所學校直接隸屬於國防部。對此,赫魯曉夫表示:“敵後破壞,鬼知道是用來幹什麼的,鬼知道他們會實施什麼樣的破壞行動。”言下之意是,朱可夫可能利用這個特種學校來搞軍事政變。
這場突變,無疑是朱可夫個人的重大悲劇。從此以後,他賦閒在家。即使1964年勃列日涅夫將赫魯曉夫趕下台後,朱可夫也沒有被起用。朱可夫的晚年就是在淒涼中度過的。
直到1995年5月,俄羅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之際,朱可夫的名譽才被徹底恢復,他的大型青銅塑像被豎立在莫斯科紅場附近的馬涅什廣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親自為塑像主持了揭幕儀式。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英雄,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2017-09-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