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裏面誰最討人厭,誰的離開最遺憾?
看完三期的浪姐,有種很勵志的感覺,雖然每個人風格迥異,性格差異很大。
有些人很有觀眾緣,有些人討人厭,不過這都是在她們30個人中對比之下顯現出來的結果。
和普通人比起來,她們早已功成名就,在裏面看到更多的是團隊精神,不屈的精神,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精神。
因為是淘汰制,這節目一開始就會引起很大的爭議,但是這是節目需要的效果,有人卻議論,它們的熱度才會高。
很多鏡頭都是有特寫的,有剪輯的,所以説這個浪姐也是有劇本的。
但是很多情感是真的,當某首歌觸動到了自己,或者當剛組合在一起的隊員離開了,會傷感。
當人到了一定年紀,會變得感性,不是因為脆弱,而是因為某個畫面想到了曾經的自己。
這個節目最大的益處是要傳達,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年紀,只要你敢做敢拼,你就是贏家。
1互相理解和包容是團隊的關鍵
一開始都是個人表演,各自管好自己就夠了,然後要分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了分數和表現,對人就會有強弱高低之分。
有的人內斂,不善表達,有的人直接,口不擇言,有的人囂張跋扈,不過這些都是表面。
一個人怎麼樣,真真假假相處了之後是能夠感受的到的,裝也沒用。
而一個團隊,需要的不僅僅是能力平均和互補,更重要的是理解包容和鼓勵。
每個人都不一樣,高矮美醜性格都不一樣,正是因為不一樣才顯得豐富。
不過也有一種默契,比如説《大碗寬面》組,她們看的很開,怎麼開心怎麼來,氣氛很融洽,什麼都能商量,並且還會照顧那些不是專業的時候。
這會令人很感動,在那麼多優秀人的羣體裏,難免少不了比較,所以一羣會包容的人,會顧及別人的人會有更好的觀眾緣。
在一個團隊裏,因為水平都不一樣,肯定會有人拉垮,這個時候不能去指責,而要去鼓勵,一個團隊裏,一個人再厲害都沒用。
一個團體有了默契才有靈魂。
《推開世界的門》這個組就很奇怪,感覺是伊能靜在那指導,這樣其實地位都變化了,而且在表演的時候伊能靜把自己突出了。
融合的很生硬。
團隊協作,最主要的不是個人能力突出,而是能讓大家都變得更好更融洽。
2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那麼討厭,有的人討人喜歡
浪姐裏面,最小的也有30了,還有40的,50的,有的人在裏面看起來就是很不討喜。
比如説一開始出場穿白色裙子的黃聖依,喝完水把杯子給別人,別個幫了忙都不説謝謝。
可能她平時就是這樣的人,習慣了覺得沒什麼,但是這個是綜藝,有千千萬萬人在看,一個微小的舉動和話語都會被放大無數倍。
還有之後的伊能靜,開始的時候苦口婆心,覺得自己可以帶王智和王麗坤。
後面老師説教,説實話,都是浪姐,沒有誰地位高低之分。
誰都不喜歡被説教,並且給你臉了還裝上了。
之後更是有問題還説是別人實力不行,最低分時説自己麥沒聲音。
有擔當的人都會先從自身找問題,而不是指責別人和怪設備不好。
説句難聽的,看你年紀大,叫你聲姐給你面子,要真不舒服了,誰理你呢。
每個人都是有脾氣和底線的,別人不説只是別人包容,不計較,而不是被你馴服。
當王智淘汰後,王智談到伊能靜時,她説只有感恩,這顯得很得體。
都是圈內人,有些事情自己心裏知道就好,不必説出來。
張雨綺其實也很耿直,但是她真性情,看起來真實,她的直接不是裝的,是她自己本身就憨憨的。
所以她即使口無遮攔,依舊很有觀眾緣。
一個演員,時刻都在演戲,演的好不好,是真情還是假意,觀眾一看便知。
所以低調,保持獨立,有自己的個性,真實一點,不亂説話,能博得更多的好感。
3綜藝就是玩的開心,不必較真
之前聽過陳赫情商很高,因為在綜藝節目裏,他不爭不搶,玩的開心就好,為此贏得了很多好感。
而楊穎則不一樣,她喜歡較勁,玩一個項目非得爭個高低,看起來很不討喜。
其實上綜藝主要就是玩的開心,又不是高考,非得爭個你死我活。
在綜藝裏贏了又能怎麼樣,輸了又能怎麼樣,都是節目,簽了合同工資一樣拿。
那麼費勁的去爭輸贏,其實沒有必要,玩得開心才最好,並且這樣容易交到朋友。
在浪姐裏,藍盈瑩是一個喜歡爭強好勝的人,逼着吳昕做她不喜歡的事,這顯得很可笑。
每個人都有自己標準,但是不能強迫別人去做什麼事,你要努力,你要拼命,那沒問題,但是不能強迫他人也這樣。
不過你可以去影響他人,就是用你自己行為,他人感動了,自發的和你一樣,這還可以的。
都是成年人,都是出名的藝人,和太較勁的人活在一起會很累。
所以説我們生活中的相處也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標準,不能強迫他人怎麼樣,但是可以去影響,要知道,我們活着,無非就是為了過得更好,過得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