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月初傳來了一則消息引起討論:雷德利·斯科特仍然在考慮繼續開發《異形》系列。
由於2017年《異形:契約》上映後平庸的票房成績,和二十世紀福斯影業被迪士尼收購(現改名“二十世紀影業”),《異形》系列的存亡始終讓影迷們懸着一顆心。
《異形:契約》票房讓人忍不住懷疑《異形》系列是否還有市場潛力,《異形》系列的血腥和驚悚成分又明顯與迪士尼的閤家歡風格不符,而改名後的二十世紀影業又是否能夠不被迪士尼的決策影響,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不過,為《異形》系列擔憂仍然為時過早,因為目前雷德利·斯科特手頭上還有好幾個影視項目,其中包括2021年1月即將在美國上映的,由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編劇並主演的《最後的角鬥》;
自從17年就有消息傳出的二戰題材的《不列顛之戰》以及FX的限定劇,改編自狄更斯同名小説的《遠大前程》。要想看到他為《異形》續集做出什麼實質性動作,估計還要再等一段時間。
《最後的角鬥》劇組照
“異形”可以算得上是影史上經典的太空怪物形象之一,以其殘暴的天性和充滿性暗示的外表深入人心,一隻這樣的怪物在封閉的太空艙中神出鬼沒,更加讓人不寒而慄。然而,事實上,“異形”的出現和一隻沙灘排球有關。
1
從沙灘排球到異形
很多年前,還在南加州大學學習的編劇丹·歐班農參與拍攝了一部科幻喜劇電影,片中有一個用沙灘排球噴漆製成的外星怪物,這個怪物非常粗製濫造,於是他下決心一定要創造一個看起來很逼真的怪物。
”異形“的原型
他一邊工作,一邊圍繞這個怪物寫一部科幻驚悚片劇本。過了幾年後,他的點子吸引了另一位編劇羅納德·舒塞特,舒塞特當時在撰寫《全面回憶》的初稿,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共同開發他們的項目,而歐班農的科幻驚悚片成為了他們的優先之選。
丹·歐班農和羅納德·舒塞特
歐班農撰寫了一個二十九頁的劇本小樣,講述了一羣剛從冬眠中醒來的宇航員接到陌生星球的信號,決定前往調查的故事,這個故事後來被用作了《異形》的開頭。
《異形》的原名為《星際猛獸》(Star Beast),但歐班農決定改為《異形》(Alien),alien這個詞一語雙關,既代表了名詞的“異形”,又代表了形容詞的“陌生”。
《異形》並不是第一部關於太空怪獸的電影,歐班農在寫劇本的時候參考了大量的科幻驚悚片,其中包括1951年的《怪人》、1956年的《禁忌星球》和1965年的《惡魔星球》。
《禁忌星球》
完成劇本後,兩人在好萊塢四處推銷這個劇本,最終找到了大衞·基勒和沃爾特·希爾的布蘭迪維爾製片公司,這家公司和二十世紀福斯有着緊密的合作關係。
基勒和希爾喜歡《異形》的點子,但是對於劇本並不滿意,他們修改了八稿劇本,成片中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艾什就是他們的原創。
他們對劇本的大幅度修改引起了歐班農和舒塞特的不滿,他們認為希爾和基勒不懂科幻,因此修改的方向完全不對。但當艾什的劇情線完成後,舒塞特改變了想法,認為他們的修改很棒。歐班農和希爾與基勒的關係持續緊張,直到最後,儘管最終拍攝劇本是由基勒和希爾完成的,但美國編劇工會還是把編劇署名權裁決給了歐班農。
丹·歐班農
起初,二十世紀福斯對科幻電影並沒有什麼信心,直到1977年《星球大戰》的成功才讓他們決定給《異形》開了綠燈。福斯想讓希爾執導,但希爾當時身上有別的項目,福斯還曾考慮過《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導演傑克·克萊頓和《蘭閨驚變》的導演羅伯特·奧爾德里奇,但歐班農他們這些核心小組的人認為這些導演對《異形》不夠上心,可能只會把它當做普通的B級怪獸片看待。
這時,一個導演進入了他們的視野——四十歲的雷德利·斯科特剛剛推出他的處女作《決鬥的人》,這部電影讓希爾和基勒印象深刻,因此他們向斯科特發出了邀約。
斯科特很快就答應了,他的故事板非常驚豔,讓二十世紀福斯決定為這部電影提供加倍的預算。在他的構思中,這部電影的恐怖元素是要大於奇幻元素的,他將這部電影描述為“科幻版《德州電鋸殺人狂》”,為這部電影奠定了基調。
《決鬥的人》海報
因為這部電影只有七個人類角色,所以斯科特在選角上偏好選那些自主性比較強的演員,這樣他就不用在指導表演上花太多時間,可以轉而專注於電影的視覺風格。
整部電影的拍攝花了十四個星期,這主要是由於預算不夠,且福斯對本片的品控要求很嚴格。在原劇本中,電影在雷普利逃到逃生艙後就結束了,但斯科特覺得在這裏加一段雷普利直面異形的戲會好很多,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福斯並申請了相應的預算,福斯方面同意了。在斯科特的構想中,電影的結尾應該是異形咬掉雷普利的頭,但幾位製片人堅持認為異形最後必須死。
電影后期用時二十個星期,剪輯師泰瑞·羅林斯和斯科特故意把前半部敍事節奏放慢,為的是給後面的高潮部分增加緊張感。他們還刪掉了一場女主角雷普利遇到變成異形卵的船員同伴的戲,斯科特認為其中的對話會拉慢整個段落的節奏,不過這場戲後來經過縮短之後被放入了2003年推出的《異形》導演剪輯版中。
在異形的造型設計上,歐班農推薦了自己很欣賞的奧地利藝術家H. R. 紀格爾的作品,他和斯科特都認為紀格爾在《Necronom IV》中的風格是他們心目中最貼合異形的風格。斯科特還特意飛到蘇黎世跟紀格爾見面。起初,福斯認為紀格爾的作品對觀眾來説可能接受起來有點困難,但整個製作團隊對紀格爾的風格非常喜歡,於是他們最終還是説服了福斯。
整個異形是由兩部分組成,異形的身體部分是乳膠緊身衣,頭部則是一個單獨的部分,裏面有一個可以操縱異形“第二張嘴”的移動裝置。扮演異形的是尼日利亞籍演員博拉吉·巴迪喬,他身高兩米八,身形纖瘦,整個乳膠衣是根據他的身形量身定製的。
為了設計出異形獨特的移動方式,巴迪喬還特意上了啞劇和太極課。在整部電影中,異形都是在昏暗的場景中時隱時現,這是斯科特特意而為之的。他認為通過這樣的方式,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會把自己所恐懼的事物帶入到異形中,因而能達到最大限度的恐怖效果。
電影完成後,先在聖路易斯進行了內部放映,但是由於音響設備的問題,試映效果不佳,後來又轉戰達拉斯進行第二次放映,沒有了設備問題,這次放映把所有人都嚇到了。
《異形》1979年上映
由於R級的分級,《異形》於1979年5月25日在美國限定上映,電影沒有正式的首映禮,但觀眾 的觀影熱情高漲,買票的隊伍排滿了電影院前的街道,直到6月22日《異形》才迎來更大大規模上映,此時電影的口碑早已傳遍大街小巷。
最終,《異形》以1400萬美元的成本換回了全球2億美元的票房。這本該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福斯為了剋扣本該付給製片公司布蘭迪維爾的分成,一直在公開宣揚《異形》倒賠兩百萬美元的説法。這一説法後來被業內很多財務人員質疑,福斯不得已訂正自己的説法,聲稱該片獲得了兩百萬美元的利潤,這一説法再次被駁回。
布蘭迪維爾為了繼續開發《異形》的續集,決定把福斯告上法庭,福斯則堅持《異形》票房失敗的説法,堅決不肯給續集開綠燈。直到1983年,雙方達成和解,福斯才決定投資開發《異形2》。
儘管台前幕後的紛擾不斷,但這並沒有影響《異形》成為美國電影史中的經典,紀格爾為《異形》設計的藝術造型,金屬質感的外殼和帶有強烈性暗示的頭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併成為一個重要的流行文化符號;
同時,《異形》中女性對抗怪物的情節雖然繼承了恐怖片偏好選擇女性主角的傳統,但雷普利的堅強、勇敢與力量是對之前恐怖片女性角色刻板印象的顛覆。
2
紛爭不斷,從恐怖本片到動作片
1979年,就在《異形》獲得口碑成功的時候,布蘭迪維爾的製片人們認為應當趁着這個系列還有熱度的時候儘快開發《異形》的續集,當時的二十世紀福斯的主席艾倫·拉德二世表示會全力支持。拉德對科幻電影一直很有好感,是他憑藉一己之力説服了福斯董事會給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開綠燈。
艾倫·拉德二世和喬治·盧卡斯
可惜的是,就在同一年,二十世紀福斯被賣給了商界大亨馬克·裏奇和馬爾文·戴維斯,福斯的管理層進行了大換血,拉德離開了福斯,成立了屬於自己的拉德影業,並在1982年成功地製作了雷德利·斯科特的另一部影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幻片《銀翼殺手》。
另一邊,布蘭迪維爾還在和福斯就分紅和續集的事情扯皮。福斯的管理層對《異形》系列不感興趣,新主席諾曼·利維被認為是阻礙項目推進的罪魁禍首,但他本人聲稱自己對《異形》系列充滿興趣。
直到1983年,福斯和布蘭迪維爾才達成和解,福斯同意推進續集。當時基勒對這部影片的定位是類似於《豪勇七蛟龍》和《九怒漢》的西部片。
就在他們為《異形2》尋找新編劇的時候,詹姆斯·卡梅隆的《終結者》的劇本被遞到了基勒手上。當時卡梅隆正在為《終結者》做前期準備。基勒很快就選中了卡梅隆,恰好卡梅隆是《異形》的粉絲,很願意接手製作它的續集。
四天後,卡梅隆交了一份四十五頁的續集梗概。然而,對《異形》系列的分歧仍然存在於福斯的內部,導致項目開發停滯。在拍攝《終結者》的過程中,卡梅隆寫了九十頁的《異形2》劇本,讓福斯的新主席拉里·戈登非常滿意,他説只要《終結者》能夠大賣,他就讓卡梅隆成為《異形2》的導演。
隨着《終結者》的成功,卡梅隆成為《異形2》的導演。受到越戰啓發,他傾向於脱離原作的風格,加入更多屬於自己的新創意。女主演西格尼·韋弗起初對卡梅隆的點子充滿懷疑,但和卡梅隆的見面打消了她的疑慮。
然而,福斯因為和韋弗的分紅糾紛,並不願意在續集中和她續約,因此想讓卡梅隆重寫一個不包括雷普利這個角色在內的故事,卡梅隆以時間不夠為由迫使福斯和韋弗和解,最終韋弗的片酬為一百萬美元以及百分之一的利潤分成。
《異形2》在英國的片場拍攝了十個月,拍攝過程中困難不斷。作為美國導演的卡梅隆很難習慣英國拍攝團隊的行業習慣,比如英國人習慣的下午茶休息。同時,由於團隊中有不少人曾經和雷德利·斯科特一起拍攝過《異形》,導致他們對這個三十一歲的年輕美國導演缺乏信任。
卡梅隆試圖給他們進行一次尚未上映《終結者》的內部放映,以換取他們的信任,但很多團隊成員並沒有參與這次放映。這場紛爭以卡梅隆換掉了攝影指導作為結束。
配樂師詹姆斯·霍納直到影片上映前六週才開始譜曲,因為卡梅隆在剪輯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導致他根本沒有機會看到成片。他曾向卡梅隆提出把電影上映推遲四周,但卡梅隆拒絕了。兩人關係一度非常緊張,霍納對卡梅隆的工作方式很不認同,但1997年卡梅隆還是邀請他為《泰坦尼克號》配樂。
詹姆斯·霍納(1953-2015)
《異形2》於1986年7月18日在北美上映,8月29日在英國上映。《異形2》獲得了1.8億美元的票房,成為了當時最賺錢的R級電影,也是當年北美票房排名第七的電影。
儘管因為卡梅隆在後期製作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導致內部放映和媒體試映沒能進行,但電影一經上映就受到了來自評論界和觀眾的好評。不少媒體和影評人都給出了A的評分,由於《異形2》的成功,《時代》週刊甚至將異形登上了封面。
在獎項方面,《異形2》獲得了當年七項奧斯卡提名,包括西格尼·韋弗的最佳女主角和與卡梅隆不合的詹姆斯·霍納的最佳配樂。霍納曾抱怨卡梅隆在音效的重視上超過了配樂,卡梅隆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在當年的七項提名中,《異形2》最終拿到了最佳音效剪輯和最佳特效兩項獎。
雖然西格尼·韋弗最終沒能得獎,但這是她第一次提名,也是科幻/恐怖類型的電影中第一次出現最佳女主角提名。
我們現在回過頭再來看《異形2》,不難發現它的思路和《異形》有着很大的不同,相較於原作藏在暗處的恐怖,《異形2》更加註重的是動作和打怪的部分,更偏向於傳統的商業片,也有評論家認為,《異形2》當中帶有濃厚的里根主義思想,中間飽含對“核心家庭”價值觀的捍衞。
3
風光不再,大衞·芬奇失敗的處女作
隨着《異形2》的成功,福斯開始主動接觸布蘭迪維爾的製片人們,討論開發下一部續集的事情。布蘭迪維爾自然願意繼續開發這個熾手可熱的系列,但是關於續集的方向,卻經歷了好幾次的變化。
起初,幾位製片人希望探索一些《異形》系列的背景故事方面的內容,比如《異形》中飛船的擁有者韋蘭集團的故事。經過幾輪的討論,他們最終將故事的主角定為《異形2》中邁克爾·比恩的角色希克斯下士,將由他帶領一眾角色對抗來自異形的侵略,而西格尼·韋弗的雷普利則被縮減為客串角色,只在故事的結尾處小小地出現一下。
韋弗很喜歡故事中的冷戰隱喻,同意出演客串的角色。然而,福斯對這個想法並不滿意,雖然如此,但他們還是同意布蘭迪維爾沿着這個思路開發,但是要求他們請回第一部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斯科特本來很願意加入,但是他手上的項目過多導致他只能遺憾放棄。
基勒和希爾邀請了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來當第三部的編劇,出於對異形系列的熱愛,他欣然答應了。同時,福斯方面在接觸芬蘭雷尼·哈林,哈林對第三部的走向有自己的看法,他嚮往異形的母星方面開發故事。儘管對其中一些元素還算喜歡,但兩位製片人對吉布森完成的劇本並不滿意,要求他進行重寫。吉布森拒絕,離開了這個項目。
吉布森的劇本中有很多劇情元素,在後來的一些粉絲羣體中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甚至超過了《異形3》的成片。2018年,吉布森的劇本被製成漫畫出版,取名《異形:冷戰》,並在第二年被製成同名有聲書。
吉布森離開後,哈林邀請了編劇艾瑞克·賴德加入進來。賴德是B級恐怖片《搭車人》的編劇,他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來寫劇本,這個劇本後來受到了來自賴德本人和布蘭迪維爾的批評。
布蘭迪維爾認為故事主線偏離原本的構想太多,而賴德則以倉促之作為由將劇本的缺陷歸咎為製片人的催促與干涉,他至今不承認這個劇本是自己的作品。
賴德離開後,編劇大衞·杜西加入團隊。隨着1989年東歐劇變,冷戰的局勢發生了逆轉性變化,原劇本中的冷戰元素被杜西拿掉了,杜西將故事發生的主場景設定在了一個遙遠星球上的監獄裏,這個點子在後來成片中被採用了。
疲於項目的反覆無常,哈林退出了《異形3》,福斯讓他去執導另一部冒險喜劇。杜西的劇本被遞給了福斯的總裁喬·羅斯,羅斯希望《異形3》的主角仍然能是雷普利,因為他喜歡女戰士作為主角的想法。
為了能讓韋弗留在項目中,福斯給韋弗開出了五百萬美元的片酬,並許諾給她一成票房收入的分成。於是福斯讓杜西圍繞雷普利作為主角來修改劇本。
另一邊,希爾在社交場合認識了文森特·沃德,他邀請沃德加入到《異形3》中。沃德請來了編劇約翰·法薩諾和自己合作。由於不願意拾人牙慧,沃德並沒有採用杜西的劇本,而是加入了大量原創內容,包括故事開場雷普利的飛行艙墜落的戲份。沃德的劇本得到了福斯的認可,而當杜西從別人那裏聽説有兩個《異形3》劇本在同時進行的時候,他退出了這個項目。
沃德的劇本充滿了宗教意味,他讓作為女性的雷普利迫降到一個全是男性的木質太空修道院中。出於對來自雷普利的性誘惑的抵抗,修道院中的僧侶們將雷普利關了起來,並忽視了她對於異形即將到來的警告。
雷普利一邊要遭受來自外界的折磨,一邊要和體內的異形卵進行抵抗,並最終決定犧牲自己殺死異形,完成對自己最後價值的思考。韋弗對這個劇本很滿意,但布蘭迪維爾和福斯的製片人們則對這個劇本有着不同方面的不滿。
布蘭迪維爾對於沃德劇本中木質星球是否成立的邏輯問題提出質疑,而福斯則認為整個劇本太過文藝,很難達到前兩部的商業成就,並且希望沃德能讓雷普利最後活下來,好為後續的續集作鋪墊。 福斯方面甚至拉了一個單子來指導沃德對劇本的哪些部分進行修改,但沃德表示拒絕,於是他和法薩諾出局了。
疲於一次次地更換主創團隊,基勒和希爾決定接過劇本自己進行修改。他們將沃德/法薩諾劇本的故事框架和杜西劇本中的外星監獄結合在了一起,隨着項目推進,韋弗也要求在合同中加入“劇本終版必須由希爾和基勒完成”的條款,因為她認為只有兩位製片人塑造的雷普利形象才是最棒的。
沃德離開項目後,布蘭迪維爾找到了初出茅廬的MV導演大衞·芬奇。芬奇在希爾和基勒劇本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修改。直到1991年1月,電影在倫敦片場開拍的時候,劇本仍然未完成,而項目已經花掉了七百萬美元。
年輕的大衞·芬奇
1992年5月,《異形3》正式上映。趁着前兩部電影的東風,《異形3》獲得了1.75億美元的票房,儘管票房表現不錯,但在5000萬美元的成本下顯得不如前兩部那樣成功。
評論界對《異形3》普遍表達了失望,有些人認為芬奇在視覺風格上的追求讓電影失去了最有魅力的驚悚成分。芬奇同樣對成片非常不滿,他幾次公開表達對《異形3》的厭惡,要求拿掉自己的導演署名,製片人對他創作上的干涉也讓他覺得整個製作過程就是一場噩夢。
後 來電 影在推出DVD和藍光版的時候,芬奇仍然拒絕參與導演剪輯 版和導演評論音軌的製作,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雷德利·斯科特為《異形》做了兩次評論音軌,詹姆斯·卡梅隆做了一次。
直到現在,《異形3》仍然是異形系列評價最為複雜的一部,有人認為《異形3》丟掉了異形系列的靈魂,也有人被《異形3》中所探討的關於人性的哲思吸引住。
但無論如何,《異形3》反覆無常的製作過程都告訴我們,當一部電影前期籌備戰線拉得過長、人員更換頻繁的時候,就很難產出一部令大多數人滿意的作品了(同理網飛的《三方國界》)。
《異形3》地獄般的製作過程讓布蘭迪維爾對於異形系列的興趣逐漸減少,但福斯仍然不願意放棄這棵搖錢樹。女主角雷普利死在了《異形3》的結尾,如何讓她重返《異形4》成為了問題。
福斯僱了喬斯·韋登來當這一部的編劇,他在早期的劇本中克隆的點子激發了福斯的靈感,他們決定讓雷普利以克隆人的身份迴歸。儘管韋弗已經疲於扮演相同的角色,但為了吸引她迴歸,福斯給她開出了1100萬美元的片酬以及製片人的署名。同時,韋登劇本中關於克隆雷普利半人半異形的設定讓她覺得這其中也有一定的創作空間,於是她點頭了。
在導演方面,《猜火車》的導演丹尼·博伊爾、彼得·傑克遜和《非常嫌疑犯》的導演布萊恩·辛格都曾是候選人之一,但最終還是落在了法國導演讓-皮埃爾·熱內身上。然而,受到當時三部曲思維的影響,熱內認為在《異形3》後再給這個系列拍第四部總顯得有些狗尾續貂。為了説服他接受導演一職,福斯直接甩出了高於以往的七千萬美元預算,熱內最終接受了。
電影在好萊塢的福斯片場拍了五個月,這是系列第一次不在倫敦片場拍攝,據説這是韋弗的建議,她認為往返於英美之間的通勤不利於拍攝的進行。
《異形4》最終於1997年11月上映,獲得了1.61億美元的票房。上映後《異形4》的口碑平平,有評論認為《異形4》相較於《異形3》有所進步,但仍然沒能回到前兩部的水平。
喬斯·韋登對於成片相較於劇本的改動不太滿意,認為製作團隊沒有傳達出劇本的原意,而紀格爾則對《異形4》表達滿意,只是失望於自己沒能獲得相應的署名。
4
雷德利迴歸,哲學化的《普羅米修斯》
2002年,雷德利·斯科特計劃重新回到《異形》系列,開始籌備《異形5》。
斯科特的開發方向在於探索“異形”的物種起源,以及《異形》中神秘飛船和外星人。詹姆斯·卡梅隆被這個想法吸引,兩人對於故事思路進行了討論,卡梅隆甚至找了一個編劇開始構思續集的故事。
二十世紀福斯得知這件事後,拿了《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的劇本和卡梅隆接洽,希望卡梅隆能做一部兩個系列交叉的作品。 福斯的想法讓卡梅隆很無語,他非常討厭交叉作品這個概念,2006年,在確定福斯決定開發《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後,他離開了這個項目。 項目停滯。
2009年,福斯方面宣佈要製作一部異形前傳。斯科特本來向福斯推薦了別的導演,但福斯堅持要讓斯科特指導,否則就不做,同年7月,斯科特同意執導。
劇本方面,斯科特找了編劇喬·斯派茨,後者的思路讓斯科特和福斯都很滿意,福斯立刻給電影安排了檔期,但是由於擔心製作時間不夠又不得不往後挪了幾個月。電影的名字原定為“樂園”(Paradise),取自彌爾頓的《失樂園》,但斯科特認為這個名字會劇透,在福斯總裁托馬斯·羅斯曼的建議下,名字被改為了《普羅米修斯》。
儘管斯派茨的劇本已經完成了,但由於創作上的分歧,斯科特還是找來了達蒙·林德洛夫來修改斯派茨的劇本。在斯派茨的原劇本中,故事中對於異形的生態環境進行了展現,並在結尾直接引向1979年的《異形》。
林德洛夫喜歡劇本中外星人和人類起源有關的想法,但他認為應該儘量削減異形的元素,好讓這部電影增加更多的原創性,並且劇本中很多內容已經足以支撐劇情發展,異形的加入反而顯得有些突兀。林德洛夫對於原創性的看法與斯科特不想重複《異形》原作的想法不謀而合。
《普羅米修斯》於2011年3月在倫敦片場開機,福斯給了斯科特1.3億美元的預算,因此斯科特儘量避免用綠幕拍攝,而是選擇儘量真實的場景,外景方面,劇組輾轉多地取景。其中,電影開場的原始地球部分是在冰島取景的;後來的部分則是在西班牙拍的,這部分花了3個月的時間,為當地經濟帶來了一百萬歐元的收入。
在拍攝過程中,斯科特做好了讓電影分在R級或PG-13級的兩手打算,好為了一旦福斯為了票房堅持要PG-13,那他能夠製作出PG-13的版本而不是被迫從R級剪到PG-13。
斯科特理解福斯在票房上的擔憂,畢竟R級意味着損失掉一部分觀眾,但福斯的羅斯曼則認為如果斯科特的原意是R級的話,那福斯會支持他的選擇。2012年3月,斯科特完成了《普羅米修斯》後期製作。
福斯為《普羅米修斯》安排了一系列的營銷計劃,其中最有創意的是一系列病毒式營銷。2012年2月,福斯和TED合作推出了一個2023年的TED視頻,是由蓋·皮爾斯扮演的韋蘭公司的老闆彼得·韋蘭進行的一次展望未來的演講。這個視頻將引導觀眾去登錄專門設計的韋蘭公司的假網站,並且在玩過遊戲後觀眾將能夠看到《普羅米修斯》的新物料。
為了能讓觀眾有代入感,福斯還為邁克爾·法斯賓德扮演的大衞8機器人設計了不少內容:在《華爾街日報》的整版機器人廣告,由大衞8運營的推特廣告以及韋蘭公司假網站上的大衞8視頻廣告。
2012年5月31日,《普羅米修斯》在倫敦舉行了盛大的首映禮並於次日在全英上映,一週後北美上映。電影在英國預售的票房就高達一百萬英鎊,並最終在全球獲得了4.03億美元的票房成績。
在口碑方面,《普羅米修斯》以爛番茄73%新鮮和Metacritic 65分的成績獲得了相對良好的口碑。大部分影評人對電影的視覺呈現和法斯賓德的表演表達了讚許,但對劇情的評價則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其中對於劇情留下了太多待解決謎團的批評是最多的,另一部分人則覺得目前的劇作結構並不能撐起電影想要討論的宏大哲學命題。
無論如何,《普羅米修斯》都是對異形系列的一次顛覆。它保留了異形系列經典的女性對抗外來威脅的設定,但它跳脱出一般的科幻驚悚片,將目光放到了地球生命起源和人與造物主之間關係的層面。對於仿生人的塑造,《普羅米修斯》也比前作多了幾分關於人工智能化機器人自我意識覺醒的思考。這些都可以看出,斯科特對於異形系列有着極大的野心。
5
《異形:契約》還是《異形:翻拍》?
在《普羅米修斯》上映之前,斯科特已經在構思它的續集了,他原本的構思是續集將繼續沿着主角伊麗莎白·肖博士和大衞8前往“工程師”母星的旅程展開,但很明顯這個思路後來被捨棄了,在成片中,肖和大衞8的戲份被大量摺疊到了大衞8講述的前史中。
隨着思路的改編,續集的名字也從原本的《異形:失樂園》改為了《異形:契約》,其中“契約”是續集主角們所搭乘的太空船的名字。
由於編劇林德洛夫表示不會再加入續集的創作中,劇本的初稿是由《超驗駭客》的編劇傑克·帕格恩完成,2014年3月,邁克爾·格林加入項目重寫帕格恩的劇本,隨後《角鬥士》的編劇約翰·洛根也加入其中,最終劇本終稿就是他完成的。
雖然《普羅米修斯》有着相對良好的評價和票房成績,但很多觀眾對它的批評在於異形的元素太少了,僅僅讓這個怪物在電影的結尾處出現是不夠的,雖然它的冒險元素和哲學命題非常有趣,但是對於沒有仔細研究過異形系列的普通觀眾來説,《普羅米修斯》根本看不出是一部屬於異形系列的電影。
出於一定的考量,續集在片名中就加入了“異形”二字,以表示它和系列的關係,同時在洛根的創作中,他着重平衡了異形的驚悚元素和普羅米修斯的哲學元素。他想要重現一些原版《異形》的內容,因此在恐怖內容上加大了比重。
電影於2016年4月在新西蘭開機,在同年7月關機,最終於2017年5月4日在倫敦首映,隨後在5月19日在美國上映。電影在全球獲得了2.4億美元的票房,僅僅是前作的一半。
在評論方面,《異形:契約》的口碑稍遜於《普羅米修斯》,大部分好評集中在演員的表演上,而批評主要集中在劇情上。
《異形:契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它太像1979年的《異形》了。在原作當中,飛船的人工智能系統“母親”因為探測到來自神秘星球的信號而喚醒了船員,船員隨後降落到神秘星球並遭遇意外;
在《異形:契約》中,由於遭遇意外導致船員被喚醒,隨後契約號接收到了神秘的信號,決定追隨神秘信號降落到神秘星球。不難看出,《異形:契約》由於急於向觀眾展示自己的異形元素,導致它幾乎變成了對原作的仿擬。
同時,在地球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工程師”這部分情節上,《異形:契約》並沒有給予充分的展開,觀眾僅僅能夠得知大衞8操作着飛船中的黑水武器讓“工程師”的文明幾乎滅絕,但《普羅米修斯》中肖對於工程師動機的疑惑仍然未能解決。由此,部分批評認為電影雖然提供了一次驚悚恐怖的觀影體驗,但在很多本該解決的問題上並沒進行回答。
6
未來在何處?
《異形:契約》在票房和口碑上平庸的表現讓福斯對這個系列採取相對謹慎的態度,儘管福斯的高層仍然公開表示對續集充滿興趣,但他們還是取消了原計劃開發的順着《異形2》的故事的續集。
斯科特表示他對前傳仍然有很多的構思,並且已經開始了前傳第三部的劇本創作,但每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關於第三部的故事總是有一定的變化,未能有一個成型的內容。
後來,由於迪士尼對福斯的收購案,導致福斯很多的籌備項目不得不進入停滯狀態。收購完成後,迪士尼宣佈仍然對異形系列充滿興趣,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那麼,等到斯科特重新回到異形系列的開發中時,是否會繼續按照他的構想發展故事還是重新策劃,一切仍然是未知數。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觀眾仍然期待在大銀幕上繼續看到那個遊走在暗處的神秘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