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就讓人淚流滿面,這部劇憑什麼這麼火?
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新華社”、“新華文摘雜誌”、“中國青年雜誌”、“新華每日電訊”、B站@央視新聞、微博@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客户端
最近
電視劇《人世間》
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這部由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出版的
同名原著《人世間》所改編的
由李路執導並擔任總製片人
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閲文影視
“三駕馬車”聯合推出的劇集
是一部描述
50年中國百姓生活史的作品
周秉義、周蓉
郝冬梅、呂川
以及下一代的周聰等
一個個奮鬥者
通過努力改變自己
乃至家庭命運
這部現實題材當代大劇
展現了這幾十年中國老百姓的生活
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中國是怎麼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對照出
一種真實的苦難:
物質匱乏帶來的
尷尬、無奈和無助
缺衣少食
貧病交加
但如今中國
日益繁榮昌盛
從糧食到棉花產量等等
早已不再拮据
普通老百姓的物質生活條件
日漸改善
在《人世間》中
周秉昆身為平民子弟
具有勞動人民的美好品性
他為人正直仗義
勇於擔當
在他人面臨困境之時
他挺身而出
扶危濟困
同時
他特別忠實於
自己的個人感情
毅然決然
與育有他人骨肉
處境艱難的鄭娟結婚
勇敢挑起鄭娟一家
極度沉重的生活擔子
普通人的善良美德
和人生信念
在周秉昆身上畢現無遺
這部劇所映照出的
拼搏向上的精氣神
正如每個中國人一樣
從“小家”到“大家”
始終是一條向上向善的路
跨越幾十年
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
凝聚了無數中國人的艱苦奮鬥
他們的人生與時代緊密連接在一起
無數個他們
造就瞭如今的中國……
“兩彈一星”元勳
錢學森
在錢學森具體領導下
中國研製成功第一枚導彈
隨後
他主持中國“兩彈結合”的
相關試驗工作
1966年
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1970年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發射成功……
僅用十多年時間
中國國防尖端技術
就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達到世界上少數幾個發達國家
所具備的實力
錢學森晚年依然牽掛
中國航天事業
在82歲高齡時
他在信中説道
“21世紀的中國人
一定要在空天飛機上
顯一顯身手
這是一件國家大事!”
“人民説我為國家
民族做了點事
就是最高獎賞!”
“中國核潛艇之父”
彭士祿
他説自己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
一是造核潛艇
二是建核電站
1988年
中國導彈核潛艇發射運載火箭成功
這是繼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
中國牢牢築起的第二道核盾牌
彭士祿
這個曾是中國最高機密的名字
走進了全世界的視野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
從蘇聯學成歸國的彭士祿
開始主持我國第一艘核潛艇
核動力的論證和前期開發
在當時
想要造核潛艇
真的跟痴人説夢無異
但他做到了
一生為共和國做了兩件事
一是作為中國首任核潛艇總設計師
為核潛艇設計了心臟
二是為中國建設了核電站
他做到了
他沒有像他的父親彭湃一樣
轟轟烈烈地走向歷史舞台的中央
而是像核潛艇一樣
悄無聲息地“深潛”
與共和國的核事業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麻風病防治專家
李桓英
72年前,新中國剛成立時
全國有52萬同胞
遭受着麻風病的折磨
得了這種病的人
手腳和皮膚會潰爛萎縮
整個面部塌陷、五官扭曲
因為看起來極為恐怖
不管是在過去的歐洲
還是在舊時的中國
患了這種病的人都會受到嚴重歧視
麻風病人
1958年,37歲的李桓英
瞞着同在美國生活的父母
放棄了優渥的生活
隻身一人回到了祖國
在這之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中
她每一天都在忘我地工作
硬生生把一個個與世隔絕的麻風寨
變成了幸福村
從37歲到100歲
為了實現一個“沒有麻風病的世界”
她奮鬥了半個多世紀
李桓英説得最多的還是那句話:
我從未後悔過自己的選擇……
“全國技術能手”
“全國青年崗位能手”
趙脯菠
趙脯菠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
憑藉熟練的手法技術
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穩定的心態
斬獲焊接項目金牌
蟬聯世界冠軍
實現了中國世界技能大賽
焊接項目“三連冠”
也圓了他成為
世界冠軍、大國工匠的夢想
焊接時跳躍的焊花温度
高達幾百、上千攝氏度
即使穿着厚厚的防護服
焊花依舊能夠通過防護服
灼傷他的皮膚
手臂上的疤痕見證了他的成長
“但是我對我的選擇一點也不後悔
這些璀璨的焊花和美麗的傷疤
陪我走上了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
的最高領獎台
實現了我的冠軍夢想!”
在大時代下
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始終保持着頑強的精神
和温暖的力量
敍述着自己的青春故事
《人世間》
在這個新春
給予青年
一份温暖、一份理解
也能為他們朝向未來的前行
帶來一份篤定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