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的聲音有點沙啞,那是她二十多年執教經歷留下的後遺症。從一線數學老師到基礎教育創新實踐的探路者,她始終把關愛孩子成長當成自己的工作目標。在作為市政協委員履職的道路上,她已走過了十五個年頭。她把自己的本職工作與委員履職結合起來,一手促成了北京青少年“模擬政協”,把民主協商的種子撒進了無數孩子心裏。
説起“模擬政協”最初的靈感,還得回到十多年前,那時的張毅還在北京五中當老師。當她告訴學生自己要參加政協會了,卻發現孩子們對兩會、履職、政府工作報告等知之甚少。“於是我就告訴他們,我正在調研什麼問題,結果他們一下就來了興趣,嚷嚷着説您還沒聽聽我們的聲音呢。就這樣,他們特別自然地參與進來了。”從那時起,張毅就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物,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先從自己的班級開始,後來延伸到全年級,再到整個學校。
2008年,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成立,旨在探索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方式創新,張毅成為這項探索的具體負責人。在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問題時,她發現,一旦學生開始思考,他們的眼光就不再停留在課堂中、校園裏,“針對一些社會問題,孩子們有提出觀點或建議的意願,可這些聲音沒辦法在社會上得到回應,也就不能形成積極地、有建設性地表達。”於是,張毅開始為孩子們奔走,“如果孩子們提的是班級、學校的問題,我們就引導老師、學校去關注和解決;如果是社區的問題,我們就幫他們聯繫社區……在逐步拓展中形成了‘市-區-校’三級青少年建言議事機制。”
為進一步引導孩子們自主建言,用科學的表達方式向社會提出建議,2010年,張毅等3位市政協委員共同發起“雛鷹建言行動”,並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作為專家評審孩子們的“模擬提案”。每年參加政協會,張毅都會抱着一堆孩子們的“模擬提案”,到處找委員,不是讓他們評價,而是請他們賞析,希望吸引更多人的關注。“我問他們,你們研究什麼方向,我們學生的調研可能會讓您的研究更深入。”有委員開玩笑説,張毅發這些“模擬提案”,跟發作業一樣。
張毅的探索得到不少領導、專家和中小學校的響應,2016年,北京青少年“模擬政協”正式啓動,孩子們不僅可以參加“模擬提案”“ 模擬議事”,還被邀請觀摩市政協會議。
從2017年到2020年,每年兩會期間,張毅既是參會委員,還是帶着孩子們上會的領隊、老師兼“貼身教練”。為了讓孩子們獲得沉浸式體驗,她給每人安排了一位對接的政協委員,由委員一對一帶着學生進入狀態。晚上,張毅還要指導學生,幫他們分析遇到的、想到的各種問題。
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張毅作為政協委員的履職水平也“被逼”不斷成長。“我自己先要弄懂政府工作報告,吃透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這樣才能給孩子們當‘二傳手’。”張毅笑言,自從有了“模擬政協”,她參政議政、撰寫提案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截至目前,北京青少年“模擬政協”已經覆蓋全市400餘所中小學校,累計徵集了10萬餘條建言。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已有千餘條建言被百餘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作為議案、提案的素材帶上兩會。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袁雲兒
流程編輯: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