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烏蘭牧騎永做“紅色文藝輕騎兵”

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烏蘭牧騎永做“紅色文藝輕騎兵”

  蔚藍的天空下,紫紅色的蒙古舞袍隨風漫卷,頭頂的瓷碗紋絲不動,馬頭琴琴聲悠揚飄蕩……

  在烏蘭布和沙漠邊緣的一處蒙古包前,烏蘭牧騎的女隊員們舞動柔美身姿,男隊員動情地拉着馬頭琴,正在為牧民表演頂碗舞。蒙古包周圍,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牧民看得入神,不時鼓掌,笑容在寒風中綻放。

  今年春節以來,被譽為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的烏蘭牧騎隊員們深入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戈壁沙漠、偏遠嘎查(村),為牧民送上一場場精彩、暖心的文藝演出。

  廣袤草原上,他們猶如歡快的百靈鳥,為羣眾唱響一曲曲動人牧歌;遼闊大地上,他們又像絢爛的花朵,60多年來始終綻放着奪目光彩。

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烏蘭牧騎永做“紅色文藝輕騎兵”

  2020年11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隊員走進西烏珠穆沁旗烏蘭哈拉嘎蘇木新高勒嘎查的黨員中心户恩克巴雅爾家,為周邊牧民表演舞蹈。(新華社記者彭源攝)

  重本色——一切為了人民

  時光回溯到1957年的夏天。9名牧區青年駕着1輛馬車,手拿5把樂器、2塊幕布和3盞煤氣燈,在一户牧民的蒙古包前舉辦了一場精彩的演出。

  這是我國首支烏蘭牧騎——內蒙古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

  現任隊長孟克吉日嘎拉説,當時的內蒙古草原文化生活極為單調,牧民們幾乎看不到書籍、演出和電影。

  為改變這一狀況,內蒙古自治區委決定組建小型、流動、綜合性的文化工作專業隊伍,名字就叫“烏蘭牧騎”,在蒙古語中意為“紅色的嫩芽”。

  “不漏掉一個蒙古包,不落下一個牧民”,是烏蘭牧騎創立之初的口號。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隊員們前往牧民家的腳步。

  當年,組建不久的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去戈壁深處的牧民家演出,途中經過一處沙地時,馬車突然深陷沙土、動彈不得,拉車的駿馬也累得筋疲力盡。

  不能耽誤工作!9名隊員二話不説,扛起演出道具,徒步一整天趕到牧民家。

  年逾古稀的金花是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烏蘭牧騎第一代隊員。20世紀六七十年代,她與隊友們每年下鄉七八個月。炎炎夏日,他們背上簡單的行李、樂器和服裝,赤腳走在滾燙的毛烏素沙地上,生怕把鞋子踩壞。烈日的蒸烤讓人口渴難耐,他們卻只能捧起沙丘下一小灣積水解渴,水裏滿是黑壓壓的小蝌蚪…… 

  面對面到羣眾中去,實打實為羣眾服務。

  烏蘭牧騎隊員與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春天接羊羔,夏天剪羊毛,秋天打草,冬天放牧,與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烏蘭牧騎永做“紅色文藝輕騎兵”

   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隊員在草原上為牧民演出。(資料圖片)

  金花回憶,那時候,隊裏常有人抱着一兩個月大的孩子去演出。母親在台上表演,嬰兒在台下啼哭。牧民看到了,就抱起孩子餵奶、喂水,演出結束再把熟睡的孩子送回母親的懷抱。

  “牧民們親切地叫我們‘瑪奈烏蘭牧騎’,意思是‘我們的烏蘭牧騎’,親得就像一家人。”金花説。

  重傳承——紮根生活沃土

  “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住”,是烏蘭牧騎的創作定位;

  將黨和國家的政策、精神傳達給羣眾,為他們加油鼓勁,是烏蘭牧騎孜孜不倦的追求。

  翻開一份1965年的烏蘭牧騎全國巡演節目單,馬頭琴獨奏《蝶戀花》、民樂合奏《鄂倫春人民好生活》、好來寶《牧馬英雄》等,創作題材均來自農牧區,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的民族藝術形式在隊員的精彩表演中熠熠生輝。

  紮根基層的烏蘭牧騎培養出大批藝術人才,德德瑪等藝術家都出自這所民間“學校”。

  在草原上長大的青年歌手烏蘭圖雅,兒時經常看烏蘭牧騎的演出。後來,她也成為家鄉烏蘭牧騎的一員。“迎着烈日走,踏着風雪來,深情的河流也為我澎湃;馬頭琴聲悠揚,牧歌飄天外,一路灑下我們火熱的愛。”烏蘭圖雅演唱的這首《烏蘭牧騎之戀》,飽含她對烏蘭牧騎的深情。

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烏蘭牧騎永做“紅色文藝輕騎兵”

  2020年10月15日,蒙古族青年歌手烏蘭圖雅在演唱《馬鎮楓情》。(新華社記者陳鍾昊攝)

  沒有哪種情懷,比心繫羣眾更動人;

  沒有哪種事業,比服務人民更高尚。

  60多年來,烏蘭牧騎腳步不停、傳統不丟。

  從趕馬車、騎駱駝,到開拖拉機、坐大卡車,再到乘大巴車、流動舞台車……改變的是隊員們的演出條件,不變的是他們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羣眾的初心使命。

  如今,118.3萬平方公里的內蒙古大地上,活躍着80多支烏蘭牧騎隊伍、3000多名隊員,每支隊伍每年下鄉演出超過100場。

  重創新——舞台更加廣闊

  2017年,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16名隊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烏蘭牧騎60年來的發展情況,表達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作貢獻的決心。

  當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回信,勉勵他們繼續紮根基層、服務羣眾,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

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烏蘭牧騎永做“紅色文藝輕騎兵”

   上世紀七十年代,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隊員在草原上為牧民演出。(資料圖片)

  今年35歲的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烏寧,每當想起這封回信,就感到無比自豪、充滿力量。

  “黨和國家對我們信任、肯定,牧民羣眾對我們喜愛、關心,我們只有加倍努力回報。”烏寧説,她常常用曾是烏蘭牧騎隊員的姥姥的話鞭策自己,“要把最好的表演獻給牧民,為人民服務永遠不變”。

  烏蘭牧騎始終把舞台設在人民中間,堅持文藝為民,不斷提升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表現手法,推動文藝創新。

  改革開放、依法治國、脱貧攻堅、鄉村振興……烏蘭牧騎將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作品中,創作出舞蹈《脱貧攻堅贊》、小品戲《喜鵲為啥叫喳喳》等富有思想性、藝術性和時代性的文藝作品。

  2018年起,內蒙古組建“烏蘭牧騎+”綜合志願服務隊,在文藝演出基礎上,推出醫療衞生、法律援助、技能培訓、理論宣講、科技推廣等多種服務項目,重點面向交通不便、生態脆弱、文化生活匱乏、人口居住分散的農村牧區。

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烏蘭牧騎永做“紅色文藝輕騎兵”

  2018年9月13日,鑲黃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在教牧民拉馬頭琴。(新華社記者彭源攝)

  初春的科爾沁草原乍暖還寒,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牧騎帶領綜合志願服務隊下鄉演出。

  一場精彩的歌舞表演結束後,與烏蘭牧騎一同下鄉的農牧部門工作人員與農牧民聊起今年的生產打算。交談中,去年脱了貧的阿力得爾蘇木牧民蘇和得知鄉村振興的政策後很是興奮。

  “我想近期再把養牛規模擴大些。”他笑着説,“現在的烏蘭牧騎還給我們傳授‘致富經’。”

  文字記者:殷耀、於嘉、哈麗娜

  視頻記者:達日罕、鄒儉樸

  海報:侯樂

  編輯:王薇、陳冬書、白佳麗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內蒙古分社聯合出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5 字。

轉載請註明: 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烏蘭牧騎永做“紅色文藝輕騎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