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新聞聯播”的首位華人主播
張成
人物名片
馬穎
◇匈牙利M1電視台主持人
◇匈中文化藝術中心副主席
◇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領事協助志願者
在匈牙利,很多人見過馬穎——因為她是匈牙利M1電視台(國家電視一台)主持人,主持國際新聞節目中的華語新聞。這個節目,匈牙利華人圈稱它為“匈牙利電視台的《新聞聯播》”。
在匈牙利,很多人認識馬穎——因為她是匈中文化藝術中心的負責人,經常出席各種匈中文化交流活動,很多時候會以主持人身份登場。
在匈牙利,很多人需要馬穎——因為她是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的領事協助志願者,能夠為很多在匈華人排憂解難。
從1998年留學匈牙利至今,馬穎旅匈23年,這裏已成了她的第二故鄉。她熱愛中國,也熱愛匈牙利。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的匈牙利人瞭解中國、更多的中國人瞭解匈牙利,減少雙方因為文化差異導致的誤解。
1 匈牙利電視台首開漢語新聞節目
匈牙利M1電視台用漢語播報新聞節目始於2016年1月4日。此前,匈牙利國家電視台一直希望開通漢語新聞節目,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主持人,節目開播時間一推再推。最後,電視台決定舉辦一次選拔。就在這次選拔中,有着流利雙語優勢的馬穎脱穎而出,成為匈牙利國家電視台首位華人主播。
除了播報新聞,馬穎還要負責挑選新聞、編譯稿件,然後配音、剪輯。完成所有工作,下班時往往已是下半夜。
每次上節目,馬穎都要提早很長時間到達演播室,進行必要的準備工作,比如化妝、熟悉稿子等。有時也會遇到意外情況,這對主播的應變能力是一個考驗。有一天,直播快結束時,馬穎突然看到最後一條沒見過的稿子,而且翻譯得完全讓人看不懂內容。“我的‘應急機制’迅速啓動,一邊試圖理解稿子的意思,一邊在腦子裏組織語言,同時面部還不能顯露異常,嘴上也不能有停頓。就這樣完成了當日的播報,也算是有驚無險。”馬穎後來才知道,這條新聞是後台工作人員在她去化妝的時候臨時加上的。從那以後,馬穎的工作流程就調整成了:備稿、化妝、再對稿,或者邊化妝邊對稿,上鏡之前最後確認一遍。
中文新聞節目受到了觀眾尤其是華人的歡迎,收視率很快上升到外語新聞頻道中第二位(匈牙利外語頻道包括漢語、德語、俄語、英語),成為公眾瞭解匈牙利政府對華交流和向東開放政策的窗口。而馬穎也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收穫了不少粉絲。
2 留學匈牙利,活成真正的“斜槓青年”
馬穎是北京人,出生在一個外交官家庭。父親從匈牙利羅蘭大學歷史系畢業回國後,先是新華社駐匈牙利記者,後又擔任中國駐匈使館文化參贊。那時匈牙利語人才少,所以父親總是在國外常駐,一待就是4年,回國休息一段時間,又出國。“那時我就很好奇,究竟是怎樣一個國家把我爸給拴住了,讓我總也見不着我爸。”馬穎笑着説,“可能在我幼小的心靈裏就埋下了與匈牙利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我報考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匈牙利語專業,從此開始忙着各種與匈牙利有關的工作。”
“母親隨父親第一次出國時,我才讀小學5年級。”馬穎説,她很小就開始當家了。“我上初中後,我哥上大學住校了,家裏就我一個人。每個月我都去我媽單位領工資,105元,給我哥50元做生活費,剩下的我就交水電費、買菜做飯。”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早已去世,北京也沒什麼親戚朋友,這就是馬穎和哥哥的真實生活狀態。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日子對於未成年的我來説還是挺艱苦的。雖然也是歷練,讓我很早就學會了自立,但遠離父母的那種孤苦難以形容。”
1992年,馬穎上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匈牙利語。畢業後,先在國內工作了兩年,1998年到匈牙利留學,同時上了兩個學校。“我用了5年時間拿到了兩個學位。一個是布達佩斯外貿學院金融證券專業的學士,另一個是布達佩斯理工科技大學的MBA。”
馬穎説,她就是從那時候起開始習慣忙碌的節奏。“好像形成了一種慣性,剎不住了。我的生活就像上了發條,進入一種不斷向上的學習和生活狀態。每日不學點、做點新東西,就會覺得是在荒廢生命。”
馬穎行走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像塊海綿一樣,不停地吸收各種養分,也成了一名真正的“斜槓青年”。
她練街舞。剛到匈牙利的時候還參加了一支“老外”舞蹈隊,定期為布達佩斯某電視綜藝節目伴舞。舞蹈隊後來解散,她改跳爵士,每星期3次,每次一個半小時。“要是一星期不跳舞,我就會渾身發緊。”
她學調酒。“我喜歡調酒是因為喜歡它的色彩和動作。學了半年,就拿到了調酒師的資格證書。”
她學瑜伽。花了一年時間拿到了瑜伽教練和私人健身教練的資格證書,全歐洲有效。
她學室內設計。花了兩年半的時間拿下了室內設計師的資格證書。
忙,成了馬穎的一個標籤。馬穎説:“確實,聽起來我做的事兒雜且零碎,但如果規劃好,還是能應付過來的。時間不是用在這件事上就是用在那件事上,你什麼也不幹,時間也存不住。而且,學到的技能永遠都是自己的,可以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因此,我從來不怕失業。”
3 領事協助志願者熱心為華人奔波
除了忙工作、學習,馬穎還忙碌於各種社會事務。她是匈牙利華文媒體《新導報》的主要編譯人員,匈牙利中資企業商會秘書長,還是一家大型中資企業的首席顧問,以及很多其他團體的參與者……在她眾多的社會兼職工作中,最讓她難忘的是在擔任使館領事協助志願者的一次經歷。
2019年5月29日,布達佩斯天降暴雨。馬穎所在的電視台收到報料人消息稱,多瑙河有船相撞。隨着消息的不斷傳來,馬穎的心懸了起來。“有消息説有人遇難!遇難者有亞洲人!”
電視台很多記者都在跟蹤這個新聞,但是誰也不能證實遇難者國籍、人數等信息。作為使館領事協助志願者的馬穎第一時間和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取得聯繫,在使館相關負責人的指示下,她和其他幾位志願者一起,分頭給布達佩斯各區警察局打電話。但警方拒絕透露任何細節。“我們又給各個醫院打電話,但醫院的人也説不清楚具體信息。我們就分頭從所在地趕往醫院。”
“醫院門口有警察戒嚴。警察本想阻攔我們,我們表明身份後,警察讓我們進了醫院。”一行人分頭蒐集信息,得知船上的都是韓國遊客。但我們又怕萬一其中有中國人,於是又各種求證,幾乎一夜無眠。最終確認船上沒有中國人,大家的心才算放下。
工作之外,馬穎還為匈中文化交流投入巨大精力。2009年1月,馬穎出任匈中文化藝術中心副主席。“文化是國家與國家之間、人民與人民之間最便捷最直接的溝通載體。作為生活在匈牙利的中國人,我們應該儘可能地融入到匈牙利的文化中去。比如,無論新老華僑,至少都要學一點匈語,如果無法進行基本交流,就談不上融入和紮根。”馬穎説,“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匈牙利人瞭解中國,也願意幫助更多的中國人瞭解匈牙利,減少雙方因為文化差異導致的誤解。”
馬穎熱愛中國,也熱愛匈牙利,不願意聽到有人説匈牙利不好。她在接受採訪時説:“我居住在匈牙利23年了,這裏就是我的第二故鄉。匈牙利人民善良、簡單、温和,很少排外,看到需要幫助的人都會相助。我們生活在這裏,就要維護這裏的質樸,保持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2019年10月,作為匈牙利僑胞代表,馬穎回國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慶典活動,在天安門廣場觀禮,讓她感觸頗深:“那一刻,真是由衷地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祖國就是我最大的靠山。這讓我底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