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評論 | “金句產出率”是個啥指標?

文藝評論 | “金句產出率”是個啥指標?

最近,某視頻號上一段出自電視劇《歡迎光臨》裏的對白剪輯獲得了超過10萬的點贊。視頻不到一分鐘,主要是女主角在聽到男主角説要“掙錢養你”之後的一段怒懟,核心段落是:我認識你之前自己掙錢自己花,活得好好的,認識你之後我就殘廢了?要你養了?

無獨有偶,再來看這個對白片段:“為了孩子不離婚,就是無私偉大嗎?那不是道德綁架嗎?父母沉浸在自我的犧牲裏面,其實孩子感受到的全都是不良的親密關係”,出自電視劇《我們的婚姻》,被單剪出來做成短視頻之後獲得近3萬點贊。

在兩個短視頻下,各有上千條評論一致表達了認同和共鳴,出現最多的一句就是“人間清醒”。

的確,單看這兩段話,妥妥的防洗腦金句,如果把它們印在茶杯、揹包、T恤衫之類的文創產品上,沒毛病。然而,考慮到它們是電視劇中的台詞,而這兩部劇的網絡評分分別只有6.5和6.6,就讓人不是滋味了。

稍加留心就會發現,電視劇乏善可陳少人問津,但是把其中某一段對白剪成短視頻,卻能成為爆款並獲得超高點贊,這樣的出圈怪狀在當下國產都市劇中並不少見。有些劇在評分網站上只有四五分,打分人數不超過一萬甚至連五千都不到,可是對白短視頻卻有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點贊。

文藝評論 | “金句產出率”是個啥指標?

伴隨這一現象出現的,是不少都市題材影視劇越來越追求“金句產出率”,彷彿“‘金句產出率’堪比某某劇”已經成為好劇的重要標準。對此,網友的評論一針見血:國產都市劇患上了金句依賴症。

影視作品應該如何使用對白,其實沒有定規。傳統的創作觀念會強調作品應該通過行動、故事和角色來探究主題,而不是通過長篇大論來講述主題,因為這樣既不符合藝術規律,也容易讓觀眾感到自己在被説教。但是,正如北京大學教授陳旭光在《藝術的本體與維度》一書中所説的:進入1980年代中後期以來,影視劇作品中語言對白呈現為膨脹凸現的態勢,對話語言成為超越情節、超越畫面並進而具有自身獨立的觀賞價值的元素,這已成為了一個普遍而突出的現象。這一點在馮小剛、周星馳、王家衞等人的作品中都有體現。

但是,我們不會認為他們的作品患上了“金句依賴症”,因為那些對白充滿個性,而且劇作本身也以相應的劇情架構支撐了對白。而今天的很多都市劇,對白是為熱搜而不是為角色量身定做,人物之間的語言交鋒沒有起到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而更像是對於話語權的爭奪,最終因為缺少紮實嚴密的劇情而淪為面目模糊的陳詞濫調。

我們可以來做個小遊戲:

“翻身是讓你自個兒站起來,不是騎到人家身上”,這是《編輯部的故事》;“曾經有一段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但我沒有珍惜”,這是《大話西遊》;“我們最接近的時候,我跟她的距離只有0.01公分,57個小時之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這是《重慶森林》。

文藝評論 | “金句產出率”是個啥指標?

接下來,這些台詞你知道分別出自哪些影視作品嗎?

“當男人真好,隨便帶帶孩子,偶爾陪孩子玩兩下,全世界都得誇獎你。”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使命,現在這個時代女性的使命也不只是限於生育了。”

“我有我自己的價值要實現,我不能接受把我當誰的媽媽,誰的妻子活着。”

“全職太太是一種職業嗎?誰來給她發工資呢?”

“有人説家庭主婦其實也是一份工作,只不過沒有哪個丈夫會把妻子的家務勞動貨幣化,這份不拿薪水的工作非常不理想,沒有培訓,沒有福利,沒有職業前景,一旦被裁員,工作經驗分文不值,新工作也不容易找。”

反正我是傻傻分不清楚。

如前所述,金句依賴症的最主要“患者”就是國產都市劇,因為國產都市劇是最關注當下熱門話題的一種類型。電視劇關注話題、探討話題,本身是貼近現實的表現,這沒錯,但一部只是堆砌了金句的話題劇並不能讓我們離現實更近,久而久之,也會讓觀眾離它們越來越遠。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播出的國產劇中,無論是有效播放率還是觀眾口碑榜,均不見那些一味衝着話題去的作品。

有人説,是觀眾熱衷於短視頻看劇甚至截圖看劇造成了創作者對“金句產出率”的追求,但反過來我們也可以説,當某些電視劇只剩“金句”時,觀眾有什麼理由還要費勁去完整追劇呢?


作者:鹽水棒冰

編輯:徐璐明

責任編輯:王雪瑛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2 字。

轉載請註明: 文藝評論 | “金句產出率”是個啥指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