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排片已經微乎其微,但春節檔和觀眾見面的《流浪地球2》仍在上映,目前國內票房達到40.27億,排在《滿江紅》之後,位列春節檔票房第二位。
表面上看,超過40億的票房無疑是成功的,片方分賬高達14.44億,賺得盆缽皆滿,導演郭帆也有底氣繼續拍攝《流浪地球3》,吳京和劉德華大概率繼續出演。
但這個成績距離前作《流浪地球》相差6億多,但續集投資更多、製作更大,置景、道具等方面幾乎翻了十倍,票房成績顯然不成正比,也沒能達到片方預期,從此前曝光的內部資料來看,原本片方目標票房是50億。
因此,就算《流浪地球2》談不上失敗,但導演郭帆肯定沒那麼志得意滿。平心而論,相比前作,《流浪地球2》製作強勢升級,大場面更多、細節更考究,陣容也更強,吳京+劉德華堪稱王炸,近三個小時的片長也值回票價。
票房不如上一部,有珠玉在前觀眾少了一點新鮮感固然不假,但不應該找客觀原因,而是郭帆要自我反思,《流浪地球2》向好萊塢A級製作的大片靠攏的意圖太明顯了,導致整部電影節奏感不是那麼好,敍事不夠緊湊,想要表達的內容太多,因此敍事效率反而沒那麼高,國內的觀眾更喜歡看強敍事、快節奏的爽片,希望第三部能注意一下。
當然,票房不是衡量影片好壞的唯一標尺,至少目前看來,導演郭帆和他一手創造的“小破球”,撐起了國產科幻題材衝向未來的希望,也是觀眾的驕傲。然而《流浪地球2》的海外票房,卻扯掉了國產電影難以走出去的遮羞布。
兩部“小破球”都通過和發行公司合作謀求海外上映,而且《流浪地球2》還在持續和其他國家接洽,4月12日登陸俄羅斯院線,並在前一晚舉行了首映禮。
然而,從票房表現來看,《流浪地球2》海外上映基本是走走形式。
從boxoffice統計的票房數據來看,《流浪地球2》海外上映,北美票房是最好的,截至發稿為502萬美金,應該因為那邊華人最多吧!美國電影票平均10美元左右一張,相當於有50萬觀眾看了《流浪地球2》。
但其他國家的票房則足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英國累計票房78萬,阿聯酋才4.4萬。亞洲國家也普遍不理想,中國香港累計票房才137萬美金,摺合港幣不到1000萬,,顯然香港觀眾對內地大片不是很感冒,要知道拿到香港華語票房冠軍的《毒舌律師》票房過億,《疾速追殺4》目前票房也超過3000萬港幣了。
澳大利亞120多萬,新西蘭更低,才91萬美金,而開畫時則低到離譜的27美元,難道新西蘭的華人都不願意支持這部電影嗎?
而且,《流浪地球2》在海外已經上映一段時間了,相比而言,上一部《流浪地球》在北美還拿到了近600萬美金的票房成績,這一部反而退步了,説明有部分看了《流浪地球》的觀眾,選擇放棄了購票觀看續集。
那到底什麼原因導致《流浪地球2》海外票房不佳呢?個人淺見,拋開發行能力等市場方面的因素,最核心的原因是《流浪地球2》喪失了中國電影的特色和我們向來引以為傲的元素。
至今為止,海外票房冠軍紀錄的華語電影依然還是《卧虎藏龍》保持着,是因為我們的武俠、動作題材難以複製,這也是為什麼成龍、甄子丹能在好萊塢站住腳的原因。
但《流浪地球2》沒有武俠,也不是主打動作,郭帆基於對科幻題材的努力和探索,又不得不學習好萊塢的製作方式和製片理念,因此《流浪地球2》特別像好萊塢的大片。
但問題在於,“學”不等於“是”,受限於製作成本和國內特效公司的水平,整體觀感和特效呈現上《流浪地球2》又遠不如《阿凡達2》這樣真正意義上的大片,在海外觀眾看來,更像是品質有差距的模仿者或舶來品,為什麼要為之買單?
寫了這麼多,不是為了漲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只不過長遠來看,“走出去”是國產電影要提升技術、提升品質的唯一道路。畢竟國內票房是有天花板的,《流浪地球》系列繼續往後拍,有朝一日想要比肩《阿凡達2》的水準,就要有相持平的投入,那麼僅靠國內的票房不足以支撐起製作成本。因此,探索如何走出去,才是以郭帆為代表的成功導演們要肩負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