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熱熱鬧鬧的暑期檔,《封神三部曲》第一部開畫即口碑爆棚,其票房也迅速走高——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7月23日13時22分,《封神第一部》票房已經突破3億元。
作為暑期檔中期上映的古裝神話鉅製,《封神第一部》不僅肩負觀眾對經典故事的期待,也承載着提升整個檔期票房成績的責任。如果説《消失的她》幫今年的暑期檔開了個好頭,開畫即“封神”的《封神第一部》,則無形中成了接棒者,延續着這個檔期的火熱。
《封神三部曲》的故事自帶光環,一代代受眾通過口頭傳播、典籍、通俗讀物、廣播影視、網絡等渠道,消費並分享着這個故事的神秘、宏大與瑰麗。在“封神”故事的代代相傳過程中,受眾也一定程度地參與到了創作當中,因此,故事的一些情節或人物有不同説法和版本,成為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而烏爾善導演的《封神三部曲》之所以受期待,在於觀眾期望從這一版本中,得到娛樂的同時也找到共鳴甚至是共識。
在《封神三部曲》開始拍攝的2018年,中國電影特效行業已經足以滿足“封神”故事的製作要求,當時《封神三部曲》就被賦予了中國電影科技與經典IP的高度結合與有力碰撞的嘗試者。
就《封神第一部》的呈現效果看,即便該片延遲了三年才公映,但影片的特技效果仍不顯過時,相信在“雪藏”的三年時間裏,片方也對作品進行了精細的打磨。
當然,如今的觀眾在評價電影時,早就不以特效為第一標準。特效是否具備欣賞性很強的美學元素,電影敍事節奏是否與先進的特效匹配,情節邏輯是否自洽,角色人物羣像是否互有聯結且演員表演集體過關,這些都是認定一部電影優劣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但即便是拿這些更高標準來考量《封神第一部》,觀眾也會覺得創作者是用心且有誠意的。這也是其開畫即“封神”的重要原因。
▲《封神第一部》劇照。
《封神第一部》的故事主線很清晰,商王殷壽通過弒父陰謀上位,在狐妖妲己相助下更加暴虐無道,在宮殿上逼迫四名質子分別殺掉他們的父親四大伯侯,而唯有西伯侯姬昌之子姬發沒有聽令反出朝歌……
“弒父”是《封神第一部》的關鍵詞與重頭戲。“弒父”二字,直指主要角色人物的內心世界,讓電影有了表層故事之外的深層寓意,也給予了觀眾一定的思考空間——中國古代神話的主要現實指向通常是“生存”,而《封神第一部》除了表現“生存”的殘忍之外,也突出了“反抗”的價值與意義。
《封神第一部》的敍事節奏,也值得重點關注。其特點不是用令人眼花繚亂的快節奏來引領觀眾,不給觀眾“走神”的機會,而是用一種隱含的“壓迫感”把觀眾帶進故事當中。這種屬於商業大片的“壓迫感”,是創作者的自信、審美、格局的集中體現,是創作者必須要超前於觀眾的能力體現。
開頭十多分鐘,《封神第一部》的冀州攻城戰所營造的史詩氣質,並沒有在後邊的故事中渙散,較好地保持到了最後,把一口氣屏住了,這是商業片很難得的一點。
當然,《封神第一部》能否在接下來的公映期內保持票房的穩步增長,還取決於中國觀眾對於更偏屬於西方的“弒父情結”有怎樣的接受度。畢竟,一部電影如此集中地表達這一元素,給傾向於傳統家庭文化的中國觀眾帶來了一定的考驗。
另外,圍繞黃渤飾演的姜子牙展開的故事,有些喜劇色彩,與影片整體氣質略不合;個別角色的造型與表演,存在一些缺憾……這些原因,讓《封神第一部》在與“閤家歡電影”《長安三萬裏》的票房競爭中略有不利。
但《封神第一部》是完全可以劃歸“國產大製作最新代表作”行列中的作品,其成功之處並不在於特效,而在於創作者在尋找並觸摸中國古代神話的過程中,離更為深邃的內核部分又近了一步。
尤其在神話氛圍的渲染、史詩氣質的呈現方面,《封神第一部》已經做到了基本令人滿意的地步。接下來,如果《封神三部曲》能夠在神話的現實映射方面給出更觸動人心的點,那麼這個系列的電影無疑將獲得更大的成功。
而其“封神”成功的更大意義則在於,在張藝謀導演《英雄》帶動的國產大片熱潮之後,讓人對國產大製作重新燃起希望。
撰稿 / 韓浩月(專欄作家)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