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賈樟柯導演的最新作品《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正式全國上映,當即成為中秋檔新片中上座率第一的影片,並在同日上映新片中場均人次位列第一。
上映當日,影片於海邊社區阿那亞先後舉辦主題論壇“海水是如何變藍的?——從文學到電影”和特別放映活動“一直游到阿那亞”,導演賈樟柯,片中人物、作家梁鴻,片中人物王亦梁,藝術顧問歐陽江河等影片主創與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著名作家邱華棟,學者、翻譯家、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董強亮相阿那亞,與觀眾分享交流,碰撞出更多關於電影、文學、歷史、人文的獨特思考。
與此同時,《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繼續於南京進行“雲路演”放映,蘇童、葉兆言、朱輝等眾多知名作家現身觀影。此前,電影已分別於北京、鄭州、西安、武漢、深圳等多個城市開展首映活動,不僅得到了王蒙、李洱、徐則臣、張清華、謝有順、潔塵、班宇、程永新、翟永明的高度評價,同時,還獲得了來自90後、00後年輕觀眾稱讚。
“記憶和經歷應該對年輕人開放”
在海邊社區阿那亞觀看《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片名與環境的碰撞使觀眾獲得了一次獨特而難忘的觀影體驗。賈平凹的故事使觀眾陷入深思,餘華風趣幽默的“脱口秀”式講述令全場數次響起大笑聲與掌聲,而梁鴻具有感染力的故事則讓眾多觀眾深受感動、潸然淚下。
映後,賈樟柯、梁鴻、歐陽江河與王亦梁面對觀眾,講述了他們心中“海水變藍”的故事。梁鴻對影片的闡釋讓不少在場觀眾深受啓發。她認為,這部電影通過作家羣體,揭開了每一個人的身世之謎:“我覺得這‘身世之謎’不單單是我個人的,或者説是一個作家的,它其實是我們整個時代中普通人的身世之謎。”
影片中最後一個登場的人物、梁鴻的兒子王亦梁令很多觀眾印象深刻,賈樟柯曾表示,王亦梁對自己家庭歷史的興趣和迷惑,“讓自己有機會走進下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時隔兩年,16歲的王亦梁於阿那亞驚喜亮相,現場向觀眾闡釋自己再次觀看影片的感受,“每個人觀看時的焦點不一樣,讓影片呈現出多義性,這正好體現了電影的意義。”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以四位作家馬烽、賈平凹、餘華、梁鴻的個人講述為線索,分為吃飯、飢餓、戀愛等18個章節,將70餘年來的國人心事與中國往事娓娓道來。不少現場年輕觀眾表達了對影片的喜愛,很多人在其中看到了父輩的成長,以及自己更久遠的來路。“我覺得記憶和經歷應該對年輕人開放。”賈樟柯導演在現場回應,“人類最大的問題是情感問題,用藝術的方法介入歷史講述,可以呈現個體在歷史中付出的情感代價、經歷的情感波動。我覺得這是歷史學家講述歷史和藝術家講述歷史不一樣的地方。”
海邊精彩探討“海水如何變藍”
放映之外,賈樟柯攜梁鴻、歐陽江河兩位主創,與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學者、翻譯家、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董強參與主題論壇,從文學和電影的維度,就“海水是如何變藍的”這一話題展開了熱烈而豐富的討論。論壇交流期間,賈樟柯導演的影迷送上畫作表白,稱“從《小武》到《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一直非常喜歡賈導,今天看完這部電影感受非常棒,影片的真情實感很打動人。”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以四位作家的記憶作為情感索引,引觀眾走進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作為一個作家,邱華棟對影片中三位同行的講述深有感觸,“三位作家作為電影的主角出現在銀幕上,有很多細節打動了我。”董強則從國際化角度分析了電影中真實的力量。“賈樟柯的電影是給我們中國人拍的。”他説,“影片裏對農村生活的真實表現,以及每一位作家對自己踏上創作過程的講述,都是近年來最能感動我的。”他還表示,“非虛構不是簡單地去記錄,非虛構是真正的藝術創作手段。我認為這種探索是對電影注入一種生命力的新手段。”
梁鴻向現場觀眾坦言,“賈導的凝視之感讓人有一種敞開心扉的願望。”她表示,對於我們來説,這部電影可能是要游回最初的一個渾濁的地方,“渾濁裏面可能包含痛苦、包含了泥沙,但同時也包含了很多營養。黑暗會滋養你,痛苦也會滋養你,黑暗和痛苦都可能是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某一種新的力量。”影片藝術顧問歐陽江河則總結,“無論你怎麼認識電影和文學,如果想要與我們的真實人生、與自我發生關係,你都得下水去遊。”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由山西西河星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山西影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華信麒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無限自在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出品,十點(天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廈門大家影業有限公司、愛奇藝影業(北京)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阿那亞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影片目前正在全國熱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