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藝界,有些老京.圈的人逍遙太久了,名望、好處都聚攏在他們那裏。”
“可是電影票和股票能賺來鈔票的道理,我們也早知道了,什麼時候也讓我們滋潤滋潤?”
“那就趕走一批人嘛。”
一、從美工到導演的進階之路
京.圈屬於娛樂圈很特殊的一股力量。80年代末,初代的帶頭大哥鄭導與同為大院子弟的文學青年朔哥,琢磨出一個全身散發着美德,卻又受盡磨難的女人故事,掙足了觀眾的眼淚,這部劇叫《渴望》,該劇一播,火到不行,收視率高達98%,就連小偷們都追着看,犯罪率嘩啦啦的往下降,整個劇組,甚至接受了政府高層的當面表揚。
年輕時,對名利有渴求的朔哥才如夢初醒,原來寫小説帶來的名利,比電視劇差了十萬八千里。
於是乎,朔哥拉上了另外一堆文學青年成立海馬影視,有馬未都、莫言在內,準備大幹一場,要拍個情景喜劇,這在當時中國影視界可是頭一遭,名字都想好了叫《編輯部的故事》。
可惜運氣不佳,準備開拍前,劇本神秘失蹤了!這使得熬出熊貓眼才憋出劇本的文學青年們氣壞了,一個個憤憤然地拍拍屁股走人,不幹了。
把朔哥愁的頭髮都掉幾兩,他還指望這能成爆款呢。這時一個腳踏七彩祥雲的人來救場了,他就是日後如日中天的馮大導演,此時他還是個美工。由鄭導牽線認識了朔哥後,馮美工腿可能有些虛,常常不自覺的拜在朔哥前,説要為他的人生導師朔哥排憂解難,自告奮勇的承擔這部情節喜劇的新編劇工作。
馮美工這回倒是出色的完成了編劇工作,成功升級為馮編劇,並推薦了星二代的葛大爺來主演,該劇果然也大火,捧紅了葛大爺。
明星姜看到此劇讚歎不已。作為成名的電影演員,同時也是大院子弟的他,立馬找到鄭導説,你們拍的很不錯,我也試試電視劇。
鄭導説:“巧了,我手上有個劇本,正適合你來演。”這部劇叫《北京人在紐約》。
聰明上進的馮編劇,發現了新機會,憑藉與鄭導,朔哥的交情,獲得了此劇執行導演身份,正式進入馮導時代。
二、註定的合作
92年之後,隨着時代的劇烈變化,鄭導創作生涯遇到瓶頸,逐步在京圈邊緣化,等到他下一次的爆款也是20年後的《甄嬛傳》。同樣,朔哥也遇到了創作危機,由於某些原因,出走美國。
朔哥的出走,差點讓馮導得了中年焦慮症,幹啥啥不行,賠錢第一名。正急着團團轉時,北影的韓三爺找上門,要拍賀歲片《乙方甲方》。
馮導豪擲家產,整合全部京.圈人脈開拍此片。如請來朔哥發小,大院子弟葉哥來客串,其幫馮導協調來坦克營,免費出演。
《乙方甲方》獲得極大成功,就此拉開中國賀歲片序幕。
而此時開着華億廣告店的二王兄弟,瞅見賀歲片海報,興奮的睡不着,原來還可以這樣玩。
同樣出生於大院的二王兄弟,早年開了家搞小雜誌的廣告店,後來拿到中行全國1.5萬家網點的標準化規範工程,還有中石化,國家電力等,至於怎麼拿下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看到馮導電影之前,二王兄弟已在佈局影視圈,無他,要名有名,要利有利。
二王與馮導毫無懸念的開始了深度合作。馮為華億打下了半個天下,他還需要有人幫扶,這個背後就是京.圈。京.圈同樣需要盤活資源。從此,他們開啓了合作的黃金時代,馮導成了一線大導演,華億成為京.圈扛把子,娛樂圈巨無霸。
三、資本時代的瘋狂與收割
伴隨着中國娛樂業的蓬勃發展,以及馮導的商業片拍攝天賦,華億進入擴張的快車道,並在07年,迎來一個重要股東,馬爸爸。
馬爸爸總是那麼高瞻遠矚,除了13年後導致被罰幾百億的那場講話
。他指點二王兄弟道:“你們要善用資本市場”
09年,華億上市。市值巔峯達500多億。
15年,馮導成立了一家公司,叫美拉南陽,公司總資產1.36萬,負債1.96萬,然後溢價10萬倍,當年以10.5億的價格賣給華億,並立了一個賭約,這家公司需要每年掙1億,且每年遞增15%,不夠的部分由大導演自行掏腰包補齊。很不幸,經過大導演的“不懈努力”,還是輸,最後一共賠了2.35億,僅略掙8個多億而已。
而華億依靠這類收購的“利好消息”,不斷刺激着股價的飆升。然後他們就又質押股份了。套現、質押、套現、質押.....
如果一個團體,因為早早進入一個真空地帶而快速致富,但是完成積累後,不懂得和別人“分享”,也沒能持續保持競爭力,萬一被別人發現了這個地帶,就很容易招來被攆走命運。
億萬富豪馮導終於迎來他的瓶頸,不再是當年那個票房神話,華億也面臨暴跌90%的慘狀。
利益場中,每個人都是棋子,這裏的世界,不是我們小老百姓能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