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高分僅代表觀眾的情緒狂歡
《夢華錄》的火爆程度出人意料,豆瓣評分一度高達8.8分。
是什麼造就了這場令人驚奇的“古偶漲分運動”?顏值效應估計是第一位的。世人都愛美好的事物,“顏值就是生產力”的説法,也的確有幾分道理。論起《夢華錄》裏的顏值貢獻擔當,劉亦菲肯定居功至偉,但絕不僅限於此——俗話説,人靠衣裝馬靠鞍,“天仙”再美,也得靠用心的服化道和場景襯托。
開播初期,劉亦菲略微發福的面龐、偶見粗糙的皮膚和歲月帶來的憔悴感,還小小引發了觀眾“神顏易老”的感嘆。但隨着劇情拉開,“太美了”的呼聲最終取得了壓倒性勝利。這便多得劇組精心製作的加持——美人美景的整體氛圍感營造上來了,小瑕疵便不再重要。《夢華錄》劇組輾轉多地、實景拍攝的苦勞算是被觀眾間接認可了。
事實上,對《夢華錄》過分美譽也是觀眾對眾多粗製濫造的古裝偶像劇的一種間接吐槽。但凡偶像劇,“造夢”都是其第一要務。近幾年來,因出品方、創作者缺乏匠心而淪落為“土偶”“醜偶”的劇集不勝枚舉,它們給觀眾帶來不少觀感上的不適,更遑論造夢了。
對“醜偶”的怨懟之氣,遇上了可堪一戰的《夢華錄》,便引來了“報復性高分”。然而,高分背後,《夢華錄》的槽點也有不少:一些“划水”的打戲、刻意做作的長鏡頭、略顯凌亂的剪輯、套路化的單調運鏡、過高飽和度的色調……都帶着一股子工業流水線產品的氣息。觀眾對劇中人物成長流於表面、部分情節筆墨過於簡單、劇情轉折刻意的吐槽也不在少數。此外,對男女主角親密戲的過度營銷也有可能引發“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口碑反噬。
近年來,商業資本敏鋭嗅到女性意識崛起是門好生意,於是乎,不論現代劇還是古裝劇,都紛紛貼上了“女性獨立”的標籤,《夢華錄》也不能免俗。但“女性獨立”究竟是《夢華錄》的“裏子”,還僅僅是個“面子”,理性的觀眾自有看法。再者,成熟的創作者應當對自己的作品保持理智的審視,若因一時的高分便真覺得自己的作品超越了關漢卿原作,只能暴露其幼稚和可笑。畢竟,原作流傳了七八百年,依然是元雜劇經典,而作為一種速食文娛產品的《夢華錄》哪怕僅落眼當下,好評與質疑也漸成交鋒,可以預見的是,該劇譭譽參半的風評也將愈演愈烈。
總之,且多一點冷眼旁觀的耐心,待公眾狂歡的情緒散盡,一切事物都將回歸到其原本的位置上去。
文/艾修煜
圖/劇照
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