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陳暢
編輯 / 楊潔
最近,生物學家饒毅接連在公眾號發文炮轟華大集團CEO、華大基因副董事長尹燁一事,受到業界廣泛關注。饒毅直接提出,“尹燁推廣的益生菌就是‘假藥’”,也把益生菌產業,推上了風口浪尖。
7月26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其個人公眾號“饒議科學”中發文提出,“全中國現在推廣的益生菌無一不是假藥。腸道細菌研究很熱門,但迄今沒有拿出可以有效應用的產品。”7月30日,該公眾號又發佈了文章《表揚尹燁證明自己賣假藥:公佈幾十篇論文無一檢驗過其益生菌的任何生物學作用》。
華大的益生菌品牌“優美達”隸屬於華大精準營養旗下,曾推出過明星產品優美達益暢益生菌壓片糖果,宣傳語為“噗噗更痛快,讓你的腸道動起來”。此外,優美達品牌還擁有宣稱能改善睡眠、呵護女性私處健康等不同作用的益生菌產品。
在電商平台、抖音等短視頻平台和尹燁的個人公眾號中,都能看到尹燁對“優美達”益生菌產品的大力推薦。據官方介紹,截至2022年5月,優美達益暢產品已累計賣出了超20萬盒。
相關報告預計,2022年我國益生菌市場規模將達到1065億元。眼下大眾對這類商品的認知,主要是它具有減肥、助消化等功能。在市面上,相關商品目前也是隨處可見,各大消費品牌推出的益生菌酸奶、軟糖、飲料、保健品等琳琅滿目。
但饒毅的系列文章一出,大有將益生菌行業“一杆子打死”的架勢,也帶起了社交平台上“益生菌產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税”的討論。或是受此消息影響,益生菌相關概念股交大昂立自8月27日起迎來股價六連跌,累計跌幅8%;蔚藍生物8月1日至3日累計跌幅超5%。
近年層出不窮的益生菌產品,真的是饒毅所説的“假藥”嗎?
當“科普大佬”賣起益生菌
這年頭,上市公司老闆親自下場帶貨已經不是新鮮事。但和攜程創始人梁建章推薦酒店套房、網易創始人丁磊賣豬肉、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賣空調、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賣書比起來,很少有人提到尹燁給益生菌“帶貨”的事。過去大眾更樂於為他貼上的標籤,一直是“科普大佬”。
2021年, 尹燁參加了當年的兩期《圓桌派》節目錄制。節目中,他除了談及基因科學的“老本行”外,還把科技和人文、宇宙、哲學等聯繫到一起。尤其是一句“如果生命是一組代碼,我相信人類的代碼中有愛”的話,兼具温度和科技屬性,一時間為他圈粉無數。
截至8月4日,尹燁微博粉絲數量超90萬,其個人微信公眾號“尹哥聊基因”的文章單篇閲讀量最高上萬,抖音號上也有超269萬粉絲。
然而,“宇宙的盡頭是帶貨”,尹燁也沒能免俗。在各種營銷渠道上,他也為華大旗下益生菌產品的銷量出了不少力。
根據百度百科內容,益生菌是通過定殖在人體內,改變宿主某一部位菌羣組成的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具有調節宿主黏膜與系統免疫功能和調節腸道內菌羣平衡、促進營養吸收,保持腸道健康的作用。
益生菌是華大集團近幾年新開發的產品線,主打口號是“民族的基因,民族的菌”。產品面向的消費對象覆蓋了兒童、青年、婦女、老年人等各種羣體。以優美達的益暢為例,它號稱產品中包含植物乳桿菌防禦菌、嗜酸乳酸菌清掃菌、副乾酪乳酸杆平衡菌、鼠李糖乳桿菌活力菌、乳雙歧桿菌營養菌五種益生菌,均為華大自主研發。
尹燁公開表示,他將自家的一層冰箱都填滿了優美達。他在微博裏也寫道:“很多人問我早餐吃啥,唯一不變的是華大營養的益生菌--優美達。”
在他的抖音賬號上,尹燁置頂了帶有益生菌跳轉購買鏈接的一則短視頻。除了優美達益暢外,他發佈的短視頻中還在推廣用以呵護女性健康的“優美達密蜜”、適合喝酒應酬羣體的“優美達益舒”,以及作用是告別失眠、應對熬夜的“優美達益休”,讓用户可以吃想吃的東西又不胖的“優美達益動”。
(尹燁為自家優美達益生菌作宣傳,圖/尹燁抖音號截圖)
益暢超20萬盒的銷量可以證明,尹燁的推廣收效明顯。尹燁抖音櫥窗裏,滿減後售價165.4元/盒的益暢銷量顯示累計已售2.3萬件,同樣的產品在優美達天貓旗艦店月銷達到2000+。評論區中,不少網友表示,自己是“衝着尹總來的,相信他的推薦”。但也有評論稱,自己“吃了一個禮拜感覺沒用”。
華大益生菌是智商税嗎?
對華大入局益生菌一事,有媒體分析稱,其是迫於近年來業績下滑之勢。財報顯示,2018年和2019年,華大基因淨利潤連續兩年下降。2020年,受新冠核酸試劑和檢測市場需求激增的影響,公司業績回暖;但在2021年公司再次陷淨利下滑的局面,且下滑趨勢延續到了2022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滑幅度也持續擴大,從2018年的2.88%擴大到了2022上半年業績預告中的46.59%。
早在2017年,華大基因旗下華大精準營養的市場總監劉曉璐就對外表達觀點稱,人們注重基於科學檢測判斷自身的物質缺乏,從而有針對地進行補充和調整,精準營養會成為一種趨勢。而“華大基因在腸道菌羣領域一直有研究,所以做益生菌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目前,益生菌產品已成為華大集團旗下華大精準營養的主要業務之一。
那麼,華大的益生菌,是真能幫助消費者掃除便秘、失眠等種種困擾,還是如饒毅教授所批評的那樣,“對人沒有益處”呢?
目前在國內市場銷售的益生菌產品中,屬於藥物的很少,絕大多數益生菌產品都是保健品或者食品。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也告訴《財經天下》週刊,“益生菌在終端產品形式上有藥品、保健品、食品等類型。”
所以,目前至少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華大的益生菌“不是藥”。從產品描述上來看,華大把它定義為食品範疇,並非用以治療疾病的藥品,如益暢、益動是壓片糖果,益休、密蜜是固體飲料,益舒是益生菌粉。它連保健品的藍帽也沒有,自然也就更算不上什麼“假藥”。
但華大益生菌食品,也和其他普通食品有着區別。在尹燁看來,菌類在人體中的作用不可小覷。基於菌類的強大性,華大益生菌各產品也細分了各種功效,在天貓平台的店鋪中,這些產品分為腸胃類、睡眠類、調理四高類、身材管理類、退散幽門類、女性類、寶媽類;也通過宣傳語,強調了其作用於人體健康的功能。
華大也在產品説明中,列出了多項數據,來體現產品的功效。以其明星產品“益暢”為例,其中顯示,每包益暢(4個咀嚼片)添加180億CFU益生菌活量,喝1包相當於喝下超18杯酸奶;並宣傳稱,通過招募103名“嗯嗯不暢”人羣實驗連續食用益暢1個月,成功優化“嗯嗯不暢”率為85%,有益菌增加,有害菌較少,菌羣平衡。當然,説明書末尾還加了一句,“實際使用效率因人而異”。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數據來源均為華大益生菌研究平台。因此,饒毅對其也並不認可。他在批評文章中指出,“如果被證明有用,推銷益生菌的任何企業就不會只是自己號稱,而是拿出嚴格試驗的真實結果。尹燁推出的全部論文,沒一篇説過他的益生菌是什麼,沒有一篇檢驗過他的益生菌是否有任何生物學作用,更不用説治療作用。”
“尹燁這是帶的什麼貨?華大不是高科技企業嗎?賣糖果類產品?幾十篇論文堆出來的排排座?”饒毅進一步追問。
但僅僅是這些質疑,也並不能讓尹燁“服氣”。在饒毅發佈文章後,在尹燁的微信公眾號評論中,有網友建議,尹燁還是應該回歸“公司業務之外的科普”。尹燁則直接回復説,“作為集團CEO,連自家有實力的好產品都不賣,那還合格嗎?”
短視頻科普達人、“栗子哥的科普日常”賬號主理人栗子哥則引用美國腸胃病學會2020年5月更新的臨牀指南內容稱,醫生們共同認為,益生菌對“治療大多數消化系統疾病”的作用仍非常缺乏證據支持,幾乎不可能有什麼療效。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聯合西部戰區總醫院等機構研究者在2021年發表的論文中也寫道,健康人補充益生菌,是可以短暫增加腸道菌羣中對應菌羣數量,改善免疫系統功能、大便性狀和排便功能等問題,但是這種改變是暫時的。
在微博上的評論中,也有不少網友看了饒毅的文章後紛紛回覆稱,“支持饒毅”“益生菌絕對沒有那麼神奇”“益生菌就是智商税”等。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於其他益生菌產品,網友們也紛紛質疑。
益生菌不是“神藥”。但益生菌產業,又值得被“全盤否定”嗎?
掘金益生菌,華大不是唯一一個
益生菌已經發展成了一個規模巨大的賽道。
《2022年中國益生菌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益生菌的市場規模呈持續增長趨勢。2017年我國益生菌市場規模為553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1065億元,近五年年複合增長率均在10%以上。中泰證券分析師範勁松預估,中國的益生菌補充劑市場相比美國和日本,成長空間可以高出16倍之多。
“不僅是都市青年羣體出於減肥瘦身、提升免疫力、美容護膚的動機購買,益生菌產品也獲得了注重身體健康各項指標的老年人的喜愛。”一位食品行業分析師向《財經天下》週刊表示,“現在很多人形成了這樣一種消費習慣,凡是帶‘益生菌’字眼的產品,都給人一種健康的感覺。”京東2022年“6·18”當晚數據顯示,開始僅10分鐘內,益生菌品類成交額就同比增長518%。
除華大集團外,眾多玩家都盯上了益生菌市場的“蛋糕”。目前,我國益生菌在食品領域的應用主要為將益生菌添加於嬰幼兒奶粉、酸奶、飲料中;此外,益生菌還可以直接作為沖劑、固體飲料、壓片糖果等終端消費品。
其中,乳酸菌飲料作為較為典型的益生菌產品,甚至被很多人當作了益生菌的代名詞。尤其是日本品牌養樂多入華後,其“100億個活的益力多菌,幫腸道做運動”的廣告詞給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2018年,養樂多在中國乳酸菌飲料市場的份額達到63.1%,穩居該品類的頭把交椅,中國也成為其在日本以外的第二大市場。
在這之後,以蒙牛、伊利、君樂寶等乳企為代表的國產益生菌酸奶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財經天下》週刊以“益生菌酸奶”為關鍵詞在電商平台搜索,可獲得大量的搜索結果,包括蒙牛優益C、伊利暢輕和每益添、光明e+、簡愛身體知道益生菌、小樣乳酸菌等眾多品牌產品。很多商品甚至連外形都和養樂多長得十分相似。
益生菌賽道上的另一大門類,則是善存、媽咪愛、合生元、湯臣倍健等保健品頭部品牌展開的益生菌角逐戰。善存雙生益生菌請來了明星張若昀擔任代言人,其產品在天貓旗艦店月銷量已有800+。
湯臣倍健併購了海外的“Life-Space”益生菌品牌,其國內產品在2021年實現收入1.84億元,同比增長36.33%。湯臣倍健更是曾表示,公司持續看好益生菌補充劑賽道,並寄望於該賽道成為營收增長的新引擎。
(蒙牛飲品優益C,圖/視覺中國)
益生菌行業也湧入了不少“外來户”。零食消費品牌中,來伊份推出了益生菌奶片糖,三隻松鼠上線了益生菌堅果水果燕麥片。此外,還有不少品牌推出了各式各樣的益生菌洗面奶、益生菌面膜、益生菌牙膏等。
Wonderlab、每日的菌等新鋭消費品牌,也在近年來崛起,入局益生菌賽道。華大基因、科拓生物這類本土的科技企業,也在這樣的消費潮流帶動下“下場”進行研發。2020年上市的科拓生物,由於其益生菌業務板塊發展迅速,也讓其被稱為A股的“益生菌第一股”。
比飛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更誘人的,是益生菌產業的“低製造門檻”與“高利潤”形成的反差。科拓生物的招股書中層顯示,其向蒙牛等售賣原料菌粉業務的毛利率超過60%。
與此同時,在國內還沒有法規層面上對“益生菌”的定義,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益生菌行業標準。為了規範企業使用益生菌,衞生主管部門發佈了《可用於食品的菌種名單》和《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在2021年修訂版中規定,可用菌種有16種。
在益生菌產業中,產品質量還難以得到嚴格監管,也存在着不少行業亂象。
深耕嬰幼兒益生菌市場多年的愛益邦負責人戴文傑向媒體透露,有的益生菌產品成本才2元錢,説是治療便秘有效果,其實都是靠某些容易引起腹瀉的添加劑。
不少廠商也利用消費者的認知盲區和從眾心理,利用廣告製造販賣“養生焦慮”,給不少人造成了益生菌“包治百病”的誤解,彷彿誰不吃益生菌就會馬上步入亞健康狀態。2021年9月,養樂多甚至曾宣傳“益生菌防治新冠”,並因此領了一張45萬元的罰單,養樂多不得不公開對公眾致歉。
新消費品牌中,2017年成立的Wonderlab這兩年強勢營銷“霸屏”,在其天貓旗艦店中,益生菌產品“小藍瓶”固體飲料月銷達5000+。但在其評論區中,也存在着不少“沒效果”“交智商税”“被廣告騙了”的聲音。
(WonderLab地鐵廣告,圖/WonderLab官微)
“不能活着到達腸道的益生菌都是耍流氓。”栗子哥説,“假如你吃了一袋含有3g的益生菌產品,產品標稱值為30億,每克達到最好的31%的存活率,就等於向腸道輸入了30億益生菌。你可能覺得很不少了,但這個數量跟人體腸道最少30萬億的菌羣相比,相差1萬倍。”
鄧之東也稱,益生菌需要低温冷藏保存,冷藏温度最好控制在2℃~10℃,温度升高或常温存放容易破壞活性。“即使進入到體內,益生菌在體內存活率也很低低,胃的強酸環境會殺死益生菌,腸道消化液也會殺死益生菌。”他補充道。
另一個令人意外的現實情況是,國內益生菌企業多數都只能做做下游的生意。據《2021全球益生菌產學研發展動向白皮書》,益生菌的研究屬於尖端科學,益生菌原料菌粉的競爭核心是益生菌專利菌株的競爭。我國益生菌原料菌粉目前以進口菌粉為主,大部分使用美國杜邦和丹麥科漢森的菌種,分別佔據我國50%和35%的市場份額,其他廠商合計市場份額為15%左右。
對於益生菌企業來説,“隨着市場越來越透明,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營銷驅動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做足科研,紮實基礎,以質取勝,方為長期之道。”鄧之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