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北大副教授吐槽女兒不如己,“認命”不等於“躺平”

接受事實並不等於“學會認命”,而是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的事實,與自己和解,也與孩子和解。

最近,一段北大副教授丁延慶“吐槽女兒”的視頻,在網上走紅。

丁延慶系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夫人也同樣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然而,根據走紅的那段視頻顯示,給女兒輔導作業的他也顯得很崩潰和無奈。

↑視頻據網絡。

丁延慶還説,“不管你多麼優秀,你的孩子大概率都是一個普通人,要認識到這一點並且學會接受,對於誰都好。”但是,有人卻懷疑,北大的高材生怎麼會生出不優秀的孩子?還有人質疑是不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如果“學霸”父母生出了“學渣”子女,看上去不可思議,其實,卻很有可能是大概率事件。英國生物學家兼統計學家高爾頓在研究父代與子代身高的關係時發現:當父親高於平均身高時, 兒子身高比他更高的概率要小於比他更矮的概率;父親矮於平均身高時,兒子身高比他更矮的概率要小於比他更高的概率。換句話説,從統計學上看,子女的身高在向平均身高靠攏。這種現象被叫做迴歸效應。

於是,有學者把這一理論用到人類的智商上,認為長遠來看,智商也會“均值迴歸”,也就是向着整個社會的平均值靠攏。實際上,這並不令人驚訝。僅憑常識也可以知道,高智商人羣在整個社會中只佔非常小的一部分,就如同低智商人羣也只佔一小部分一樣,絕大多數人都是既不十分聰明、也不十分愚笨的普通人。因此,“學霸”父母的孩子,也有可能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普通孩子。

然而,這樣的常識卻很難令人接受,畢竟誰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誰願意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呢?這樣焦慮而不甘的心情,筆者太瞭解了。筆者與家屬同樣畢業於國內知名985高校,從小到大也是“學霸”人設。然而,孩子上小學以後才發現,娃不但沒成為“學霸”,反而向着“學渣”之路邁進。從痛心疾首,到懷疑人生,最後無奈接受,整個過程簡直就是一場人生的修煉。

當然,接受事實並不等於“學會認命”。想必丁老師説的“學會接受”,並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躺平”,什麼也不做。而是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的事實,與自己和解,也與孩子和解。這是一種理性而睿智的態度。就像筆者的導師,一位出身書香世家的大學教授,同樣有一個“學渣”兒子。但他始終以寬容而樂觀的心態去對待兒子,最終幫助他找到了興趣所在,如今兒子在事業上也已小有成就。

實際上,不接受事實也難以“逆天改命”。在熱播電視劇《小捨得》中,主角南儷就面臨着這樣的問題,她的選擇是用各種方法去“雞娃”。最終,孩子承受不住超高的壓力,情緒崩潰,在一個大雨天離家出走。在“學會認命”的基礎上努力,才有可能“逆天改命”,否則,很可能只是南轅北轍而已。

因此,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並沒有這樣一道“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正如丁老師所説,要對孩子的特點“必須接受”。其實,所謂的“學霸”“學渣”並不能完整地概括一個人,最多隻能説明一個孩子在現行教育體制之下的成績而已。除了分數以外,人生還有很多方面。看到這些,便能夠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少一些執着。

對於自己的孩子,蘇東坡曾經説,“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陶淵明更是吐槽自己的孩子,“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十三歲的孩子不認識數字,快九歲的娃整天就想着吃,怎麼辦?“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接受事實,且喝一杯酒吧——但盡人事,各憑天命。這兩位已經是歷史上鳳毛麟角的精英了,對待孩子的態度尚且如此豁達,或許,我們也應該放下執念了。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土土絨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1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丨北大副教授吐槽女兒不如己,“認命”不等於“躺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