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一段錚錚傲骨的歷史,這本身就意義非凡。
電影《長津湖》劇照。圖/電影長津湖官方微博
文 | 丁慧
國慶檔上映的電影《長津湖》,目前正在熱映。
戰爭戲份着墨最多,這也是不少觀眾觀影后對此片的直觀印象。而除了“戰爭片”這一標籤外,它的另一個標籤是“抗美援朝”。
提起“抗美援朝”這段歷史,不少人腦海中可能只有“勝利”這個結果,對於生在和平年代大多數的我們來説,很難想象戰場的殘酷和慘烈。電影《長津湖》則帶領我們直面這段歷史。
從歷史記錄來看,長津湖之戰為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東部戰線,是朝鮮戰爭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
當時,志願軍九兵團以16萬優勢兵力在朝鮮東北部的長津湖地區,成功分割包圍了美軍陸戰1師和步兵第7師一部共約3萬人。
長津湖之戰對於扭轉局勢極為重要,電影《長津湖》再現了這場戰役。觀眾在觀影之前,也已經透過影片宣傳,瞭解到長津湖戰役的重要性。
“扭轉局勢”的過程堪稱慘烈,這部電影的可看性,也不言而喻。
對於長津湖戰役,歷史中是這樣記錄的:高地爭奪,經過一夜激戰,238團攻佔了新興裏以北、以東一線高地;
239團攻佔新興裏以南1455和1100高地,並曾一度攻入新興裏村內;
240團奪取了內洞峙東北、正北和西北一線高地;
242團攻佔新興裏以南的1221高地、高峯和新岱裏,完成了對新興裏及內洞峙地區美軍的合圍。
28日天亮時新興裏周圍的高地,幾乎全被志願軍所控制,美軍被壓縮在方圓不到2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域,形勢岌岌可危。
短短的幾行字,記錄了這場戰役。“奪取”“攻佔”“控制”這幾個顯示志願軍佔領優勢的動詞,背後卻是中國志願軍的勇敢、智慧和即使面對強大的敵人也一往無前的無畏精神,和必須打贏這場仗的決心。
強敵壓境,誘之深入,重重合圍,逐個殲滅。在裝備差距如此之大的戰場上,這是中國志願軍的智慧。
電影《長津湖》劇照。圖/電影長津湖官方微博
電影《長津湖》用2場戰役、3個小時的時長,鋪陳冰天雪地的環境、中國志願軍抵達戰場的艱辛、冰天雪地埋伏的自然環境困境......
用近70%的戰爭場面,為觀眾展現歷史記錄中這短短几行字的內容。
該片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刻畫戰場。鏡頭毫不避諱戰爭的殘酷和戰爭的慘烈:被炮火捱到就失去一條腿的戰士;在四面八方都可能會來子彈的戰場上進攻;隨時可能會被迫擊炮磨平的制高點......
一分一秒都是鮮血的代價。槍林彈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除了戰爭之慘烈,電影《長津湖》最打動觀眾的還有中國志願軍的戰士之間的戰友情。
陳凱歌在採訪中説過一句話:“戰爭片必須要從人物入手。只有讓觀眾愛上這些人物,才能和他們同呼吸共命運。”
《長津湖》中,我們看到了平日的插科打諢,到了戰場毫不退縮,互相為隊友着想的戰友情;在冰天雪地埋伏時,提醒隊友的踹一腳;省下僅有的土豆留給戰友暖心......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這是楊根思的話,也是中國志願軍在這塊陣地上堅守的信仰。
中國志願軍也是人,因為心中的信仰,所以一直在克服極限。這也是電影在戰場之外向觀眾傳遞的內容。
有網友在觀影后這樣評論,我們很少有拍關於朝鮮戰爭的片子,再現一段錚錚傲骨的歷史,這本身就意義非凡。看完電影更多的是一種敬意。
如今六十年過去了,記憶覆蓋了塵封的碧血,歲月吹散了硝煙,希望你我都能銘記這段歷史。
新京報評論員 | 丁慧
編輯 | 徐秋穎
實習生 | 黎志棟
校對 |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