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突圍》對人物複雜性挖掘比《人民的名義》更深刻

近日,電視劇《突圍》正在浙江衞視熱播。編劇周梅森心裏像落下了一塊大石頭。這部被他稱為“清明上河圖”式的作品,通過展現一家擁有80年曆史的國有企業在80天內的變遷,以此刻畫政企關係、企業生態,以及塑造國企領導班子、普通基層幹部等多種複雜立體的人物形象。


但作為《人民的名義》之後周梅森的接力之作,不少觀眾仍以《人民的名義》為對標,例如,部分觀眾認為其緩緩鋪陳的劇情,遠不如《人民的名義》開篇一面牆的人民幣來得震撼人心。但周梅森多次強調,《突圍》並不是《人民的名義》第二部,雖然其故事依舊發生在京州,達康書記依然存在,但只是為了敍事連貫而已。《突圍》就是一部四平八穩,但人物更加跌宕起伏的作品。“《人民的名義》播出之後,我確實有一定的壓力,但不能因為這種壓力就輕車熟路的做一部複製品來賺錢,糊弄觀眾。這是我絕對不會做的。”


周梅森:《突圍》對人物複雜性挖掘比《人民的名義》更深刻

靳東飾演齊本安。

 

歷時5年、修改1000處、重拍2次

周梅森一生最想寫的作品


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周梅森,從小家境貧寒,上學時總是勤工儉學、半工半讀,在採石場砸過石子,在建築隊做過小工。十一歲時,他開始在當地的礦山機械廠打工,直到1974年高中畢業後被分配到徐州礦務局韓橋煤礦工作,一度經歷了十餘年的國企變遷。


《突圍》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是周梅森親身經歷過的。有一年,煤礦發生礦難,約七八個工人死在了這場災禍中,而他們的孩子也因此變成孤兒。這些孩子小的15歲,大的17歲,組織上安排人撫養他們長大,並送他們來車間學習一技之長。這些孩子當年都是周梅森的朋友,後來他們有人成為了勞動模範,有人成了國有企業的領導。而在世事浮沉中,如今,有的人因管理犯錯被捕入獄,有的人因故跳樓自殺……


“這些事情非常令人痛心。我們的國企人從哪裏來?到哪裏去?人民的財產又流失到了哪裏?”盤踞在周梅森心中近三十年的複雜情緒,讓小説《突圍》成為他這一生最想寫的作品。


周梅森:《突圍》對人物複雜性挖掘比《人民的名義》更深刻

閆妮飾演石紅杏。


直到2017年,《人民的名義》像一聲驚雷震撼了影視界,耀客傳媒尋跡邀請周梅森將《突圍》影視化。一切似乎理所應當。但相較幾乎“一遍過”的《人民的名義》,逐漸收緊的審查過程讓《突圍》經歷了近五年的反覆打磨。劇本修改過1000多處,經歷了兩次重拍,最後從60集調整到45集。“主創團隊們承擔了巨大的投資風險,靳東、閆妮、黃志忠這一大幫優秀演員的出演也非常專業和精彩。所以這部劇現在播出了,我真的感到非常欣慰。”


周梅森:《突圍》對人物複雜性挖掘比《人民的名義》更深刻

齊本安(靳東飾)和石紅杏(閆妮飾)都是礦難的遺孤。

 

不喜歡重複和工業性生產

人物比高育良、祁同偉還複雜


在眾多對外採訪中,周梅森始終強調,自己並非一名行業編劇,而是作家,並帶有作家強烈的創作特點——不喜歡類型化,不喜歡工業生產,更喜歡塑造截然不同卻有趣的人物,並通過人物,貫穿出一系列的故事。


周梅森:《突圍》對人物複雜性挖掘比《人民的名義》更深刻

黃志忠飾演林滿江。


《人民的名義》是如此。堅守公理的侯亮平,正義廉潔的達康書記;從緝毒英雄變為腐敗官員的祁同偉,從為人師表到利令智昏的高育良……對人性善惡與灰色地帶的描述與巧析,以角色多維度、多層次的複雜,抽絲剝繭地將漢東省貪腐迷霧一點點撥開。


《突圍》亦是如此,只是脱離案件的懸疑推動,將故事聚焦國企80年的風雲變化,周梅森對人物複雜性挖掘得更為深刻。故事中,齊本安、林滿江和石紅杏都是礦難的遺孤,在組織的安排下被一起收養。長大成人後,“三兄妹”各自成為國企領導,但三十年的變遷,卻讓他們展現出迥異的價值觀,以至於在世事浮沉中,各自走向了不同的歸宿。


在周梅森看來,齊本安、林滿江和石紅杏的複雜程度與高育良、祁同偉是截然不同的。勝似兄妹的親密關係,卻要在企業中拼個你死我活,“善良的人性深處,角色的多面複雜,以及結局中三個人完全決裂後的悲壯、慘烈,是《人民的名義》中絕對沒有的。”周梅森透露。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 校對 李立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3 字。

轉載請註明: 周梅森:《突圍》對人物複雜性挖掘比《人民的名義》更深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