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户端北京6月13日電(袁秀月)最近,《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少年之名》先後引發熱潮。為了送喜歡的偶像成團,粉絲們鉚足幹勁,除了投票助力,還花錢“氪金”。在某飯圈交易平台上,偶像選秀的粉絲集資已呈霸屏之勢。
所謂“你一票我一票,愛豆明天就出道”,然而,隨着粉絲集資增多,賬目不明、“集資倒灌”,甚至攜款跑路等問題也不斷湧現。
資料圖:北京站“2016宋仲基亞洲巡迴粉絲見面會”。記者 劉關關 攝 圖文無關
追星一定要花錢?
為偶像花錢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05年,《超級女聲》就曾引發全民投票熱潮。
觀眾可以通過手機、固定電話來進行投票,每條短信收費從0.5元到3元不等,每個號碼最多投15票,每次比賽結束後,選手票數清零。據媒體預計,光短信投票一項《超級女聲》的收入就達上千萬元。
《超級女聲》海報
也是從那時起,“追星族”開始引發社會關注,他們除了在貼吧、QQ、論壇上傳播信息,還在線下舉行拉票活動,動員路人投票。
而隨着社交媒體的發展,以及日韓偶像產業的影響,零散的粉絲形成有組織、有分工的羣體,官方後援會、粉絲站子等應運而生。追星不再是一個人的孤獨,而成為一羣人的狂歡。
資料圖:記者 劉關關 攝 圖文無關
追星的方式也開始變得多樣化,粉絲們除了支持作品、購買周邊產品,還可以刷數據、反黑、做應援、拍攝圖片視頻、做公益、買雜誌、買代言產品等。不僅要花費精力,還要投入真金白銀。
與以往不同的是,“追星一定要花錢”似乎已成為很多粉絲的共識。有粉絲曾揭示飯圈的隱形“鄙視鏈”:“出圖的前線瞧不起屏幕飯,屏幕飯裏拼銷量的瞧不起不出錢白看圖的。”曾有業內人士分析,當下的粉絲羣體已經將資本和市場的邏輯內化。
微博截圖
應援一定要集資?
粉絲們的這種心理,也給集資提供了土壤。“一人一票”的選秀早已過時,飯圈有組織的輸出成為常態。每個人出幾十塊到上千塊不等,積少成多,粉絲稱為“集中資金辦大事”,通過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利益最大化。
近年來,偶像選秀集中爆發,粉絲集資也逐漸升温。據媒體報道,數據顯示,《創造101》總決賽的22名選手中,有9名選手的粉絲集資金額超過百萬元,截至決賽當日,其公開集資總額超4000萬元。孟美岐更是打破單人粉絲集資紀錄,集資高達1200萬元。《偶像練習生》熱播期間,前20名練習生的粉絲在單一平台上的集資額也達1300萬元。
剛結束的《青春有你2》中,獲得第一名的劉雨昕,其粉絲後援會曾在某交易平台發起多次集資,金額最高的一次達167.8萬元。
交易平台截圖
為了激勵粉絲的集資熱情,飯圈還發明瞭獨特的方式,譬如插旗、拔旗、battle等。
插旗,就是某位粉絲向其他粉絲承諾,當集資金額或參與人數達到某個目標時,便會追加一定金額。而拔旗則是達到目標後,該粉絲則兑現承諾。
微博截圖
集資battle是不同的粉絲羣體合作,以battle的名義來比拼哪邊集資金額多,與插旗相比,集資battle更能激發粉絲的勝負欲,帶動粉絲出錢。今年4月份,由於同個時段併發多個battle,某交易平台的支付通道還一度陷入擁堵。
微博截圖
集資金額意味着名次?
此外,也有文章指出,選秀綜藝的賽制正催化粉絲經濟跑步進入爆發期。
《超級女聲》時,為了讓偶像走得更遠,也有粉絲在網站上號召集資,集體購買聯通卡和移動卡號碼為偶像投票。不過在當時,這一行為被認為是“公開造假”,後來網站將此帖刪除。
而進入互聯網選秀時代後,觀眾的參與方式也更多。比如2018年《創造101》曾開通四大點贊通道。節目也會舉辦一些品牌活動,觀眾購買產品可投票,票數多的選手會獲得相應資源。
《創造101》投票規則截圖
這兩年的玩法也再次更新,《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除了官方助力通道,還開闢了“奶票”,粉絲購買品牌產品可額外獲得助力機會,這也被認為是拉開差距最好的方法。
之前,集資的錢主要用來統一購買打投的賬號,再將賬號交給有時間的人投票。而如今,粉絲們除了打投,還要大批量買奶,或通過別的渠道買“奶票”。此外還有數據維護、應援等。
微博截圖
在粉絲們看來,集資是粉絲購買力和粉絲黏度的直接量化表現,也有人認為,集資輸出的票數幾乎決定是否能出道。
粉絲集資為何總攤上糊塗賬?
然而,看似熱鬧的粉絲集資背後,也有重重隱患。粉絲集資多由後援會或粉絲站發起,但管理人員和資金信息並不透明,監督機制也不完善。
在剛結束的《青春有你2》中,某位訓練生的後援會就被粉絲質疑賬目明細錯誤,65萬奶票下落不明。隨後,該後援會進行重組並由粉絲監督組查賬,核查結果顯示,確實有20餘萬結餘此前未公佈。
微博截圖
另一位訓練生的後援會會長則引咎辭職,起因是集資賬目明細中有一部分被標為“倒灌”(即把之前集資的錢打到新的鏈接裏,一筆錢算兩回),隨後該會長澄清,這筆錢是她自己墊付後取出的,並非“倒灌”。
粉絲集資惹爭議並非孤例,此前也曾出現過“粉頭捲款跑路喜提海景房”、“粉絲捲款20萬跑路”等消息。
微博截圖
這種花錢為偶像應援的文化對青少年的消費觀影響也不小。去年,就有粉絲為送喜歡的偶像出道,不惜借花唄、網貸投票。
微博截圖
有時,粉絲對偶像過於沉重的愛也會變成一種負擔,一不小心就會“反噬”。有不少明星就明確拒絕集資,比如胡歌、朱一龍、秦嵐、王凱、劉詩詩等。
粉絲經濟是門好生意,但不應該變成一本糊塗賬,這需要各方承擔責任、及時監管。粉絲集資前也最好三思,不要讓打錢時的笑變成維權時的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