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鋼鐵俠的馬克1,誰更可能成真?網友:後者,蝙蝠俠裝備要求太高!
對於DC的蝙蝠俠和漫威的鋼鐵俠來説,在各自的宇宙設定中都是屬於科技大佬的定位,因此,在各自角色裝備的設定上,要想在現實中實現他們的裝備,只能説有些現如今已經完全可以實現,但是有些則是還處於“科幻”層次中。
但是,如果硬要對比蝙蝠俠和鋼鐵俠的馬克-1誰更能在現實中實現的話,個人覺得後者鋼鐵俠在山洞中建造的初代鋼鐵俠戰甲馬克-1實現的可能性較大一些。
為什麼這麼説呢?
在此前漫威的設定中,鋼鐵俠現在馬克-1之後的系列馬克戰甲其實要想實現,基本上我們現如今可以完成一個戰甲的外殼製作,但是作為戰甲能源核心的“方舟反應堆”卻是一個現如今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裝置。
要知道,在電影中,方舟反應堆本身不僅僅是在保護鋼鐵俠的心臟不受彈片的損傷,更是在這一基礎上要為馬克戰甲提供足以應對高強度戰鬥的能源供應,在這點上,能量強度不是問題,但是如何將一個“反應堆”縮小到巴掌大小,並且依舊能輸出如此bug的能量,就是個問題,而且還是個科幻問題。
在《鋼鐵俠1》中出現的馬克-1本身並不依靠鋼鐵俠胸口上的反應堆作為能量攻擊,本質上來説,這架馬克-1就是一個用強度較高的合金金屬搭配一些常見的武器,比如噴火槍(火焰噴射器)。
同時,再借助符合人體力學下的人體外骨骼技術附加在具備防彈屬性的合金金屬外殼下的一種“戰甲”設定。
而對於這些技術要求來説:
具備防彈的合金金屬現實中不要太多,而人體機械外骨骼也早就問世,現如今也不是太難的科技設定,甚至個別設定已經運用於軍隊之中,再者們對於武器中的噴火槍則是早在“一戰”中就有出現,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已經成為了普遍使用的裝備。
所以這本身也不是什麼科技含量高的裝備,對於電影《鋼鐵俠1》中馬克-1最後帶着鋼鐵俠升空的那一幕,電影中鋼鐵俠是在戰甲中打在了類似火箭動力噴射的裝置,但實際上,在現實中不採用火箭噴射裝置的前提下,也已經有很多的單人飛行器動力裝置。
所以,這一問題同樣能夠解決。
那麼,基於這些元素來説,其實在現實中實現簡易版的馬克-1戰甲還是比較容易的。而相比較之下,另外一邊的蝙蝠俠來説,不論是在蝙蝠戰甲還是布魯斯韋恩本身基於蝙蝠俠角色的體質要求來説,都是很難去實現的!
典型的問題主要集中在2點——
蝙蝠俠的披風以及布魯斯韋恩本人的屬性!
在DC的蝙蝠俠的眾多裝備中,其實蝙蝠俠所具備的戰甲不在少數,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超科幻的蝙蝠戰甲,但是我們以最為基礎版本的蝙蝠俠戰甲設定來説,蝙蝠戰甲所需要的就是防彈、輔助蝙蝠俠的格鬥技能、飛行等基礎的功能設定。
這其中,對於蝙蝠俠主體的材質在設定上其實就是類似防彈衣的材料“凱夫拉縴維”,而對於蝙蝠俠的頭盔設定,其實不同於鋼鐵俠後期馬克戰甲的高科技頭盔,蝙蝠俠基本款的頭盔其實就是個“帽子”。
而在電影中對於這一材質的設定就是“石墨”,顯然,對於這種材質的來説,要想實現堅固屬性的頭盔製作,依照現如今的科技並不算難。
但是,真正能夠阻礙蝙蝠俠戰甲上線的就是——
蝙蝠斗篷!
在電影中,對於蝙蝠俠的斗篷的設定就是,這種材質在沒有通電的情況下就和普通的紡織布沒有什麼區別,但是一旦通電之後,就會瞬間具備類似記憶金屬這類材質的屬性,伸展為蝙蝠翼,使得蝙蝠俠能夠實現類似滑翔的操作。
而對於這種特性的“紡布”,現如今現實中就我所知好像是還沒有研發出這種屬性的紡布材料,即便是有“記憶金屬”,但是現如今這種材質所能夠進行的狀態切換,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可以。
因此,蝙蝠俠出現在現實中的第一個攔路虎就是製造蝙蝠斗篷的紡布材料。
本身相比較馬克-1時期的鋼鐵俠來説,雖然胸口上的方舟反應堆已經相當bug了,但是對於當時的馬克-1戰甲來説,鋼鐵俠所能夠產生的作用就是一個使用者,換句話説——
面對不需要方舟反應堆加持的馬克-1,即便是一個普通人也可以使用。
但是對於另外一邊的蝙蝠俠來説,就不一樣了!
因為在設定中,蝙蝠俠雖然靠着蝙蝠戰甲的加持存在着一定的裝備優勢,但是大體上蝙蝠俠在戰鬥中還是靠着自己的格鬥能力,但是依照DC對於蝙蝠俠的人類體能極限設定,現如今你就算是把奧運會冠軍拉過來,可能也對付不了蝙蝠俠的赤手空拳的威力。
更別説,在這一種恐怖的體質強度的基礎上,蝙蝠俠還具備種類超過100+的格鬥技能積累,具備極限格鬥技能能力,顯然,要是蝙蝠俠去參加奧運會,估計對手可能根本撐不過5秒。
所以,對於蝙蝠俠的體質要求設定來説,現如今幾乎沒有人可以達到這一層級,更別説本身蝙蝠俠也是一個高智商的設定,在角色定位上蝙蝠俠所擁有的學術學位和專業知識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學科領域的知識。
畢竟,我們可以要求一個人擁有鋼鐵俠那樣的聰明才智,但是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求對方繼續擁有人類體質極限的身體,這就很科幻了!
蝙蝠俠和鋼鐵俠的馬克-1來説,還是後者比較容易實現,但是如果是馬克-2這類時期的戰甲,那麼在現實中實現的難度可能會直接媲美讓蝙蝠俠出現在現實中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