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號消息,連日來,圍繞網絡綜藝節目《青春有你》第三季的爭議不斷。針對羣眾舉報的相關問題,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約談了相關平台負責人,要求完善節目管理制度、認真核查並整改存在的問題,責令暫停節目錄制。隨後,節目組表示,“誠懇接受,堅決服從”。
節目備受關注是好事,但流量越大責任越大。網上一段“為偶像打投倒牛奶”視頻曝光後,不少驚呼心痛的網友質疑,“我們現在已經可以這樣浪費了嗎?”當然,其中事實還有待進一步查證公開,但輿情正是民意的反映,牛奶版“買櫝還珠”所帶來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錯誤引導,令人反感。這意味着,糾正行業不良風氣、營造健康氛圍勢在必行,其中也飽含了人們對如何更好做節目、如何理性追偶像的期待。
反對浪費,不只是常識和倡導,更是公民的法定義務。4月29日,反食品浪費法通過,明確指出要“形成科學健康、物盡其用、防止浪費的良好習慣”。法律的威懾力在於其不可避免性,這在警醒節目製作方,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娛樂節目,營銷策劃當有法律意識;也在提醒各路粉絲,為偶像打榜,方式要得當,方法要守法,不能站在公序良俗的對立面,否則,傷了大眾、害了偶像、誤了自己,得不償失。
製作節目鼓勵創新,但切勿打擦邊球。去年2月發佈的《網絡綜藝節目內容審核標準細則》規定,“節目中不得出現設置‘花錢買投票’環節,刻意引導、鼓勵網民採取購物、充會員等物質化手段為選手投票、助力”。買奶“投票”,或許不如“氪金”來得直接,其性質也涉嫌“花錢買投票”。這不是製作節目應有的取向,也不是吸引流量的高明之舉。優秀節目當以質取勝,把好責任關、導向關、內容關,才能以清朗健康、熱情向上的內容回饋觀眾。此外,網絡綜藝引發畸形打投,選秀鏈上的資方、製作方、平台、偶像、粉絲團等都有責任,但平台和製作方負有主體責任。監督治理抓住主要矛盾,方能切斷選秀鏈的畸變傳遞,讓各個環節都奔跑在正軌上。
追星本無錯,關鍵是追什麼、怎麼追。有網友説得好,“讓‘愛豆’和我們一起變得更美好”。秉持這一價值,需要偶像不斷健全向上、陽光、擔當的形象,也需要粉絲回以理性、禮貌、文明之舉。一些明星倡導讀書、環保、公益等,引導人們為社會前行助力,值得學習;相反,那些盲目追星、競爭攀比的言行,徒令偶像粉絲共同體陷入惡性發展,未來之路只會越走越窄。一個富有內涵的“星”和一羣正向追求的“粉”,共同構成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園,對現代社會的娛樂生態、文化樣態才是真正的豐富。
青春不只有“你”,而且有“我”,更應該有懂得合理合法、文明有序、陪伴成長的“我們”。以文明指引行為、以理性涵養心態、以睿智帶動行動,才能真正激盪起公共文化空間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