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春晚,作為央視籌備,全民矚目的晚會,是國人慶祝新春佳節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娛大餐。

因為春晚不可取代的特殊性和無可比擬的曝光度,所以娛樂圈的明星們擠破了腦袋,都想站上春晚的舞台,並以此為榮。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但有這樣一個人,他金髮碧眼、一副標準的西方面孔,卻説着一口無比流利的普通話,甚至比許多中國人都要地道。

他4登春晚舞台,而且表演的全都是小品和相聲這種語言類節目。讓老外用中國話演小品、説相聲,難免有“班門弄斧”之嫌,但這個外國人卻正經八百的拜師相聲名家,而且還説出了名堂。

他就是著名的外籍相聲演員、“中國通”大山。《人民日報》為他“蓋章”:大山是外國人,卻不是“外人”。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1998年,年僅33歲的大山和潘長江,黑妹搭檔出演春晚春晚小品《一張郵票》。

演出中,大山飾演的集郵愛好者想換取郵票販子潘長江手中的“龍票”,但遭到潘長江多次拒絕。

後來由黑妹飾演的小妹,為完成爺爺尋找“風箏郵票”的心願,恰巧遇見了“風箏郵票”的持有者潘長江。

但這時潘長江已將“風箏郵票”交換給了大山。於是潘長江和黑妹二人找到大山希望能將郵票換回來。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大山被黑妹和爺爺之間誠摯的親情打動,將“風箏郵票”交給了黑妹。

小品情節不難,但一環扣一環的台詞,流暢自然的舞台走位以及與搭戲演員的配合都十分考驗人的功力。

作為一個登上春晚的外國人,大山不僅沒有絲毫怯場,反而妙語連珠,演出非常成功。

一句“黃色象徵着高貴富有,淺黃,深黃,金黃,輝煌!”足以見證大山的漢語底藴。而同樣,這句話也為潘長江的下一句包袱“去去,我們這裏掃黃!”做足了鋪墊,也贏得了滿堂彩。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最終,小品《一張郵票》獲得了1998年我最喜愛的春晚節目小品類二等獎。

但其實很少有人知道,這部精彩的作品的誕生其實一波三折。

集郵愛好者這個角色都最初確定的演員並不是大山,節目審核後臨時決定更換演員。最終確定了票販子與潘長江出演,集郵愛好者由大山出演。

大山與潘長江此前並沒有同台演出的經驗,倆人只能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熟悉磨合。

從小品最終的呈現來看,大山憑藉紮實的中文功底頂住了壓力。春晚首秀,為大山的名字插上了翅膀,讓他成了全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老外”。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緊接着,1999年的春晚再次出現了大山的身影。

這一屆的春晚中,大山和其他外國友人一起挑戰中國傳統羣口相聲,表演《同喜同樂》。幾個老外穿着各色的唐裝,嘴裏用着北京腔説着吉祥話,逗得台下觀眾哈哈大笑。

那一年春晚可謂是神仙打架,有馮鞏的相聲《瞧着爺倆》,朗朗上口的民歌《山路十八彎》,還有趙麗蓉的春晚“絕唱”《老將出馬》。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但就算是這樣激烈的“競爭”,大山和幾個老外還是在觀眾的心中佔了一席之地。更有意思的是,大山和相聲的緣分還不僅於此。

大山在央視舞台的首秀是在1989年元旦晚會上出演小品《夜歸》。這部作品在給大山積攢了不少人氣的同時,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大山的才華和可塑性。相聲演員姜昆就是其中之一。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不久之後,大山正式拜師姜昆,跟隨師傅學習中國傳統相聲,也正是這段求學經歷,為《同喜同樂》的演出打下了基礎。

2009年,闊別十年之久,大山再一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與馬東、周煒、鄭健一起帶來相聲《五官新説》。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主要就是講了馬東酒後開車被交警扣了駕照,五官討論誰是主要責任的故事。除了馬東,其餘四人分別扮演馬東的眉毛、耳朵、嘴巴以及鼻子。大山扮演的正是馬東的“大鼻子”。

“洋鼻子大,您喘氣兒痛快啊!”時隔多年,大山還是用接地氣的北京腔再次登上了春晚舞台。除了長相,大山舉手投足,一言一笑就是個活脱脱的“中國通”。

春晚的相聲表演經歷,讓大山萌生了新的想法。兩年後,大山帶領着孔子學院的同學們再一次登上春晚舞台表演羣口相聲。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演出開始之前,主持人這樣介紹他“觀眾朋友們,這位都認識吧?大山!”台下掌聲雷動,當時的大山,國民度可見一斑。

“我在中國人裏面算是長得比較洋氣!”大山雖然是外國人,但他自己也會説,“我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大家都能看得出來,大山是從心底喜愛中國文化。

幾位外國友人變着法地“折騰”大山,給大山“出難題”,考驗大山漢語功力。而大山也遊刃有餘,不僅成就了一番經典,更展現了漢語的魅力。

在2011年春晚舞台上小試牛刀便已大獲全勝的大山,也慢慢將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晰,他決心將中國傳統相聲與西方文化相結合,在二者之間搭建一個橋樑。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2015年春節,大山在北京舉行第一場《大山侃大山》個人專場。

《大山侃大山》作為大山首檔將中國相聲與西方脱口秀結合在一起的創新節目,藉助西方脱口秀的“形”,填充中國傳統文化的“意”。

在節目中大山説天説地,談笑古今,論人論己。大山也在節目中談到了自己來到中國的契機。

“那年的暑假,我在一個照相館裏打工,認識了一個加拿大華僑……很多華人顧客進來,我聽他們嘰嘰喳喳嘰嘰喳喳説中文,我就覺得很神奇很想學……”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大山的華僑同事告訴他,中文分兩種中文,一種是比較學術的中文,一種就是中國老百姓日常説的中文,同事詢問大山想學哪一種。

少年意氣的大山心想,“我都高中畢業了,就不學學術了,學日常吧。”

從那開始,大山便開始學習中文,只不過最開始學的不是普通話,而是廣東話。剛剛高中畢業的大山便像小孩學語一般,從數字一到十開始學起。

基礎課學完了,大山就開始學習日常用語和一些俏皮話,在同事的幫助下,大山的中文詞彙量突飛猛進。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不過由於沒有進行系統性的訓練,大山也鬧了不少笑話。

一次一位華僑顧客進店,買完東西準備結賬,收銀顯示為27.99,大山心下暗喜,“這不簡單?”

於是大山自信地説道:“二七點九九。”

顧客也眼前一亮,一邊豎大拇指一邊誇到“你中文好好!”

雖然鬧了笑話,但就是在這樣學一點用一點,一邊學習一邊實踐的情況下,大山的口語也得到了極大的鍛鍊。

後來大山考上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開始在校園裏進行系統且標準的普通話學習。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在校園學習期間,一次課堂上,老師給每個人都給自己起了一箇中文名。老師根據大山的英文姓氏給大山取名叫“路士煒”。

但大山表示很疑惑,如果要根據英文發音而找音近的中文來作為名字,那為什麼不叫“肉絲味”呢?

此話一出,全班鬨堂大笑。大山的喜劇天賦初露崢嶸。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在大學裏接受了四年的普通話教學,1988年大山畢業後,憑藉優異的成績獲得全額獎學金,入選中加兩國交流項目,來到了北京大學繼續學習中國語言文學。

1989年,在機緣巧合下,中文基礎紮實的大山得到了參演中央電視台元旦晚會的寶貴機會,在小品《夜歸》中扮演一位洋學生大山。

這個角色讓大山廣為人知,並且正式給自己取名“大山”。除了小品之外,大山還參演了許多家喻户曉的電視劇。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在《編輯部的故事》裏,大山為他的“師爺”侯耀華配戲,扮演一個外商,名字叫“沃特傑夫”(諧音“我的姐夫”)。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大山在英達執導的《地下交通隊》中客串一名飛虎隊的飛行員,留下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橋段。

大山在張子恩導演的《宮廷畫師郎世寧》中還挑了一次大梁,扮演主角郎世寧。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小品演員出身的大山,不僅扛得住攝像頭對演技的考驗,同樣也經得起成百上千隻眼睛在現場的考察。

大山不僅出演電視劇,還經常活躍在戲劇的舞台上。

2006年,大山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出演經典作品《紅星照耀中國》,並飾演主角斯諾。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一年多後,大山又與演員郭冬臨聯合主演法國喜劇《超級笨蛋》,首演便大獲成功,此後更是全國各地巡演了近50場。該話劇也成為了當年度全國最受歡迎的話劇之一。

2008年4月,大山獲得了上海白玉蘭戲劇藝術獎的最佳配角獎。大山也因而成為獲得中國三大戲劇表演藝術獎的第一位外籍獲獎者。

能出演小品,也能hold住舞台劇。能接得住老戲骨的戲,也能帶動年輕演員。大山作為一個外國人,能夠在中國的影視、戲劇取得如此成就屬實難得。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除了自己的事業,大山也十分熱衷於中加兩國的文化交流。

2004年,大山被評為“北京十大傑出青年”。

2006年大山榮獲加拿大的最高終身成就獎“加拿大勳章”,以表彰他為中加友好交流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他出任加拿大奧委會特使,為加拿大奧委會做中國文化顧問。

現在的大山,雖然漸漸消失在觀眾視野,但大山也在堅持為中加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他也開通了短視頻平台,通過視頻的方式和網友分享日常,繼續在短視頻裏和網友“侃大山”。

作為一個外國人,大山將中文説得像母語一樣地道,並且真心喜歡中華文化,是非常難得的。

能夠四次登上春晚舞台,在中國生活幾十年活成了一箇中國通,“不是外人”的大山身上不僅讓我們看見了熱愛的力量,更讓我們看見了文化的包容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96 字。

轉載請註明: 在春晚“班門弄斧”的外國人:演小品、説相聲,反而讓他名聲大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