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楓:拍《再見,少年》有種鬆弛感,這是以往沒有的|專訪

暑期檔即將收官,至截稿前,演員張子楓今年已有六部作品登陸大銀幕。從《唐人街探案3》《我的姐姐》《中國醫生》,再到與陳正道導演合作的《秘密訪客》《盛夏未來》,以及在暑期檔尾聲上映的這部《再見,少年》。六部風格迥異的作品,六個全然不同的張子楓。8月27日,《再見,少年》上映,這天,張子楓也滿20歲。電影細膩地展現了時代、家庭、成長三者的微妙關係,將故事放置於千禧之初的南方礦業小城,並藉助對家庭環境的刻畫,呈現兩個少年的人物形象和命運軌跡。聊起此次拍攝,張子楓告訴新京報記者這部戲給了她很強的新鮮感,她依舊在其中找到了做演員的幸福感:“我喜歡演戲,特別開心,不是因為其他因素而開心,因為我喜歡這個東西,所以開心。” 


張子楓:拍《再見,少年》有種鬆弛感,這是以往沒有的|專訪

張子楓在午後的教室裏微笑。

 

扮演黎菲來自“下意識”,和我之前演戲的狀態不同

 

《再見,少年》呈現出生活在截然不同家庭背景的兩個少年——黎菲、張辰浩,一個父母呵護成績優異,一個身不由己無依無靠,他們的相遇就像是一道光照進了黑暗的角落,黎菲的出現救贖了正陷在沼澤裏的張辰浩。然而,現實生活和壓力帶來了接踵而來的友誼衝突,將兩人越推越遠。

 

開機之前,張子楓看了很多稿的劇本,她被劇本中男孩和女孩的人物狀態深深吸引,她發現自己很喜歡這個劇本描寫的故事。從讀劇本開始,張子楓讓自己全力理解角色,她説自己每次理解都有新鮮感。讀劇本、和導演討論、和劇中的老師們對戲等,對她充滿了幫助:“我對黎菲的每次理解是逐漸加深的,因為劇中的‘對手’,我也對這個角色有了更豐富的理解。到後來,我覺得不是演的問題了,就是在某個片刻,你不用去想自己這樣對不對,而是下意識、很自然地去呈現一些反應。這部戲整體的表演是處於蠻鬆弛和放鬆的狀態,這是和我之前角色不太一樣的。”


張子楓:拍《再見,少年》有種鬆弛感,這是以往沒有的|專訪

黎菲是一個外表內向,內心倔強的女孩。 


 “剛演的時候,我對我自己都不太肯定,因為不知道黎菲究竟是怎樣的”。片中,張子楓飾演的黎菲是一個外表內向,內心倔強的女孩,張子楓説:“她其實是個很有勁兒的少年,雖然不太愛多言,但非常有主見,內心也有自己的小倔強。”在剛開始拍的時候,張子楓很擔心自己演得很“過”,“整個高一班上,她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她帶着自卑感,所以在同學面前會很緊張、會很需要安全感。電影會放大這個人物,我也多次跟導演確認會不會演得比較誇張,但導演給我的很多的方向都很合適,所以我也相信了這種演法,很多場戲的狀態慢慢地也鬆弛了下來,反而碰出了很多之前沒有想到的火花。”


和徐帆老師11年後再合作,她沒變我變了


值得一提的是,《再見,少年》是張子楓和徐帆繼《唐山大地震》上映11年之後,再次在大銀幕上延續母女情。談及此次合作,張子楓説每次與徐帆對戲時,她對人物情緒以及表演節奏的掌控力讓自己受益匪淺。“距離我們上次合作有十多年了,真的挺久的,壓力也會有一點。但徐帆老師的面容是沒變的,我是變了的,從小時候到現在我肯定長大了,面相上很不一樣的。和她拍戲的過程中就會給我一種很神奇的感覺,熟悉感、陌生感都在,但最多的還是親切,因為其實這十多年間我們很少有機會見到。隔了這麼久,突然回到統一空間會有一種強烈的親切感,因為媽媽的面容是沒變的,你一看到她就會被拉回到最初的時候。”


張子楓:拍《再見,少年》有種鬆弛感,這是以往沒有的|專訪

張子楓和徐帆在片中温暖擁抱。


獨家對話

 

新京報:怎麼解讀片名《再見,少年》的含義?

張子楓:“再見少年”這四個字有着很多層的含義,它不僅僅是黎菲與張辰浩的友情故事,更像是一種對青春的宣告式。兩個不同的少年慢慢走近再到漸行漸遠,在告別自己青春的同時,也在告別曾經出現過在自己生命中的那一位少年。

 

新京報:這是你和殷若昕導演在《我和姐姐》之前的合作,這位年輕的女性導演有給你哪些幫助?

張子楓:最感激導演的是,她總能給我一個很明確的方向,在片場我最喜歡和她聊天,她對女生的感覺、看法會給我很多啓發,尤其是在我對自己不太肯定的情況下,比如怎麼演才適合黎菲,我的方向對不對,她會給我一個很肯定的結果,讓我自己能更堅定地去表演。


張子楓:拍《再見,少年》有種鬆弛感,這是以往沒有的|專訪

黎菲走過列車。

 

新京報:讓你印象深刻的幾場戲是什麼?

張子楓:一場是把石頭扔掉,表達了黎菲對朋友一種不動聲色的關注,想幫他,選擇稍微有點極端的方式;另外,成年後的審訊室,回想起自己的年少時很重要的友情;再有就是鐵路軌道上爭吵,是所有矛盾的爆發點,情緒的一種宣泄。

 

新京報:鐵路軌道上爭吵那場戲有什麼拍攝細節?

張子楓:那場戲是最重要的一場吵架戲,兩個人演,但需要達到像是一個人在演戲的感覺,就是你必須搭上對方,把感覺給對方,千萬不可以跳脱出來。比如你晃一下神,情緒就搭不上,所以對我們狀態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對於演員來説,你可以靠自己給的情緒把戲演出來,但更好的(方式)一定是對方給你的,你接收到對方的情緒再返給對方,這樣兩個演員才真正接觸了。所以這場戲我們是有搭上的,很多瞬間我看着他的眼睛能感覺到他要説的,他傳達給我的。這場戲任何一個人掉下來都不行,所以我非常感謝張宥浩。


張子楓:拍《再見,少年》有種鬆弛感,這是以往沒有的|專訪

黎菲和張辰浩爭吵。

 

新京報:你説出那句“他就只有我這一個朋友了”挺感人,怎麼理解這句台詞?

張子楓:《再見,少年》講述的是兩個人的故事,兩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想法不一樣,所以做了不一樣的事情,走了不一樣的路。我覺得,黎菲是一直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將張辰浩拉回正途的,在他一次次做錯事之後追問他,“你不曉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嗎!”她很珍惜這份友情和信任,認定全世界只有自己才能幫助和拯救張辰浩。

 

新京報資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吳龍珍 校對 吳興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17 字。

轉載請註明: 張子楓:拍《再見,少年》有種鬆弛感,這是以往沒有的|專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