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李煥英的8.1,到本劇的4.1,年代作品中,我們該如何共情?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娛樂

春節檔最火的電影莫過於新人導演賈玲的《你好李煥英》了,這部跨界作品在春節檔憑藉天時地利人和斬獲了票房冠軍,且大有更高突破之勢。作為一部年代作品,《你好李煥英》成功的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觀眾,且做了很好的平衡,一方面迎合了老一輩人的部分生活,另一方面用一種年輕人的共情視角來講述故事,在賈玲的平衡之下,《你好李煥英》最終逆勢上揚收穫口碑和票房。同時也使年代影視作品又一次站在了大眾面前。

然而並不是每一部年代影視作品都能吸引廣大觀眾的,雖然之前有《大江大河》,《山海情》這樣的口碑之作,但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作品卻因為年代戲而惹了麻煩,喜歡它的觀眾很喜歡,討厭它的觀眾恨得牙癢癢,因為豆瓣的年齡屬性,該劇最終的評分只有4.1,然而看完了該劇後你就會發現這個分數實際上很情緒。究竟是什麼樣的劇集引發了口碑分化如此嚴重,它就是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有你才有家》。

《有你才有家》是央視去年黃金檔在電視劇頻道播出的一部年代劇,該劇主要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的變遷,老木匠父親如何獨自一人拉扯了幾個孩子,以及他與這幾個孩子之間情感的逐漸變化的過程,進而展現出來時代大背景下新老觀念的交替。

這本該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好劇,奈何播出之後卻收穫了一個與自身質量並不匹配的分數,這就很尷尬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原因呢?問題在於上文提到的年代劇的共情。

豆瓣本身參與網友大多數是90後往上的年輕人,他們的喜好表現在年代劇中是需要導演去揣摩的,首先價值觀要融洽,這裏所説的融洽意味着任何年代劇想要收穫這些觀眾,就必須按照他們的價值觀進行定做,而他們的價值觀展現在年代劇中,稍有不慎就會顯得很尷尬。

故事上與90後接頭,然而背景卻是一個沒有90後的年代,這樣的作品拍攝出來就會有一種架空的感覺,90後可能覺得很好看,但是年長點的人就會覺得莫名其妙。這就如同上文提到的《你好李煥英》一樣,90後能接受這樣的故事設定,然而60後,70後等等,只要稍微偏離了故事中的人設背景,就會覺得這羣人莫名其妙,這是最主要的點,這點也是造成《有你才有家》不會討90後歡心的主要原因。

其次就是人物的設定,人物的設定一定意義上要遵從年代的標準而不是現代的標準,這就是為什麼之前很多的電視劇都很喜歡在片頭強調一點“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影視作品是具有影響力的,大眾很喜歡將影視作品帶入到現實生活中,同時也很喜歡從影視作品中尋找現實的投影。在這樣的理念加持下,《有你才有家》的創作者並沒有一味的討好大眾,而是選擇站在大環境背景的時間線上去還原當時的社會現實,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劇中的角色設定如果用現在的邏輯判斷就顯得很尷尬。

有着暴力傾向的老木匠是一個很不受待見的角色,然而這個不受大家歡迎的角色,甚至是被網友稱之為黑點的角色僅僅是因為沒有引發共鳴,大多數網友都是覺得這個角色怎麼能這樣,但卻忘記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對孩子的大罵比之更甚的大有人在。

我們不理解自己的父輩,就如同我們的父輩不理解我們一樣,完全不偏不倚的和解只會在理想狀態下發生,但是在該劇中,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就是當時的時代背景。

很多年代劇,歷史劇等具有明顯的時間背景的作品都需要觀眾有一定的歷史認知才能更好的觀看,本劇就是一個好例證。網絡上惡評如潮的時候,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父母那一代人卻感覺這部劇非常的優秀,且劇中的人物及發生在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都很接地氣。但是他們卻不會上豆瓣去評分,這就是現實的尷尬。

如果年代劇少了瞭解歷史,那麼就不容易產生共情,更談不上客觀的評價了,而對於諸多角色的設定上的爭議,比如説二女兒的不幸婚姻,很多網友都痛恨她為何如此軟弱,但卻忽視了她的成長背景以及性格特點,大家想當然的將一個現代社會的普通人帶入到劇中,卻忘記了當時的這些人遠沒有當代的時代背景。如果你在當時的大環境下經歷了她所經歷的一切,你還會認為她軟弱嗎?

年代劇的共情非常不容易產生,因為共情的產生一定程度上依賴於角色的時代背景,如果這個時代背景是以現代為依據,那麼角色迎合的就是現代觀眾,而整個作品就不能客觀的還原時代,反之,當一部作品真實的還原時代本身的色彩,自然而然地就會被當代的觀眾所不理解。《有你才有家》算不上一部質量上乘的佳作,但是卻達到了國內電視劇正常創作水準,優秀創作並不易,但卻沒有人願意摒棄偏見去聆聽。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