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停止“拉踩”,讓春節檔迴歸電影本身丨媒體札記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娛樂

這個春節檔,很多人都在電影院看到了久違的熱鬧景象,不管是“一刻不得閒”的爆米花機,稍晚些訂票就要坐在邊邊角角座位的搶票盛況,還是不斷攀升的票房數據,都展現出人們的濃厚的觀影熱情。截至1月27日24時,2023年春節檔電影(初一至初六)總票房超67億元人民幣。

然而,在春節檔電影的火爆之外,也出現了一些電影粉絲相互指責、攻擊的現象。有的電影兩極評分過多,且不少都與作品質量本身無關,以至於豆瓣短評區設置特別提示:“當前觀眾意見分歧較大,隨機展示部分短評,請謹慎參考。”此外,有關頭部電影票房高低的激烈爭議,也讓輿論紛紛擾擾,逐漸偏離作品討論的範疇。對此,澎湃新聞評論文章指出:“本該是‘神仙打架’的春節檔,正受到場外風波的困擾。”

對於剛剛恢復元氣的電影市場,這樣的場外干擾可謂百害而無一利。正如影評人韓浩月所説的:“這個檔期對於提振整個電影行業士氣至關重要,尤其是對一些電影院,可以起到‘起死回生’的幫助作用”,因此,“今年的春節檔上映各片之間,不是‘敵人’,而是患難與共的合作關係”。個別人煽風點火,導致電影愛好者彼此攻訐的亂象,無疑與良性競爭的發展邏輯背道而馳,不僅會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也很容易造成反噬,影響整個市場,最終讓每部電影都成為“輸家”。

客觀而言,春節檔的競爭,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宣發、造勢等方面的影響,但根本上還是要拿作品説話,在拍好電影、講好故事上多下功夫。觀眾期待的春節檔格局,是能看到題材多元的高質量的作品,讓擁有不同觀影喜好的羣體都能各得其樂,而不是被一些無關的“戲外功夫”模糊焦點。就像極目新聞在評論中所説的:“電影市場的健康有序復甦,靠的始終是好作品以及好口碑,而非惡意競爭與相互詆譭。”

因此,從眼前的春節檔,到整個電影市場,要想實現健康發展、不斷壯大,還需迴歸專業、迴歸電影本身。

對電影創作者來説,真正的“神仙打架”,是彼此激發、彼此成就的正向互動關係。不管是動作片、科幻片,還是小成本文藝作品,大家各亮高招,積極探索電影的呈現邊界,才能共同做大電影市場,吸引更多人走進影院,甚至將看電影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對電影人來説,這樣的探索既道阻且長,又充滿驚喜與未知。光明網文藝評論《期待春節檔成為中國電影新開端》就指出:“‘質的有效提升’,既可能表現在選題內容、情感走向、敍事方式上,也可能落腳在角色選用、橋段建構、場面調度上,還可能顯示在細節設置、音響效果、風格呈現上,只有別出心裁、竭盡全力,精益求精,將縝密的藝術心思無縫焊接到影像的各個‘極小曲面’,才能形成更高更可辨識的創意和創造,弘揚和擴張電影的‘迷影’魅力。”

就像此次《滿江紅》的獨特敍事邏輯與《流浪地球2》的太空電梯等獨特創意讓很多人感到眼前一亮一樣,用心做電影,不斷擴展電影的多維魅力,觀眾自然能感受到這份誠意,繼而用腳投票,為中國電影注入更多信心。

對觀眾而言,秉持健康的觀影心態,學會“就電影聊電影”,也極為重要。每個人的觀影偏好不同,對同一部作品褒貶不一也很正常。但對一部電影的評價,應當有所依據,不宜演化為只問立場的“粉黑大戰”,更不該讓普通觀眾之間互相攻擊。

對此,澎湃新聞在評論中分析道:“如果喜歡一部電影或一位演員,不妨趕快買票捧場,這也是對當下中國電影最管用的支持。如果不喜歡,可以不看也可以吐槽,但實在沒必要用非理性的行為‘添亂’……有一個寬容、善意的環境,才能有更多風格迥異、水準上乘的作品茁壯成長,並且和更多觀眾見面。”

當然,對於一些擾亂電影市場秩序的違規行為,也應有針對性地予以應對,不能任由市場主體惡性競爭。紅網評論文章建議:“電影產業的相關法律也應與時俱進,出台相應規章制度完善市場管理,對此類惡性競爭的行為要堅決抵制,嚴懲不貸,如此一來,才能營造一個清朗乾淨的發展環境。”

媒體札記,中國青年報評論員帶您品評一週時事熱點,我們下週再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