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宜修為何對太后恨之入骨端妃道出當年的秘密與隱情
導語:之前我一直以為純元是個不折不扣的聖母白蓮花、綠茶心機婊,看罷原著才發現——還真是冤枉她了。純元是無辜的,她也不過是被人利用的一枚棋子而已。這個秘密與隱情只有端妃知道。
1、端妃憶當年
甄嬛最後一次懷孕,端妃與敬妃前來祝賀並探望。甄嬛便説自己這次懷孕有些不適,與前幾次懷孕感覺不一樣,不但害喜害得厲害,而且胸口總是悶悶的,不知怎麼回事。
敬妃便建議甄嬛讓太醫衞臨來看看,千萬馬虎不得。端貴妃便藉此説起了當年純元皇后懷孕時,也是百般的不適,最後分娩竟是一屍兩命。
這引發了甄嬛強烈的好奇心,對於純元,她只聞其聲名美好,如雷貫耳,卻並不十分了解純元與皇帝相識併成親的過程,所以,想趁此機會仔細瞭解一下。
端妃便娓娓道來,説起了當年事——
原著原文如下:(為方便大家閲讀,我把原著原文裏的人稱與人名換成電視劇裏的人稱與人名,基本情節不變。)
端貴妃説道:''當年,太后母家有兩位適齡的女子,嫡出的純元皇后朱柔則與庶出的朱宜修。純元皇后入宮前便已芳名動天下,更早早被許配了撫遠將軍之子,只待成親罷了。
太后自己是庶出,也怕嫡出之女未免嬌氣,所以屬意雖是庶出但心思沉穩的朱宜修入宮。因為皇上還年幼,朱宜修又是庶女,不宜即刻冊封為皇后,所以先立為嫺妃,只待生下皇子便可冊封為後。”
也就是説,此時的朱柔則實際上已經定了親。她尚在閨中時,就已經芳名動天下了。朱柔則不但非常美貌,而且多才多藝,性情温柔,無可挑剔。
太后當年利用這個侄女當誘餌,為自己的兒子拉選票當皇帝,便把朱柔則許配給位高權重、樹大根深的撫遠將軍的兒子做未婚妻。為的就是收買人心、拉攏權臣。端妃繼續説道——
''當時皇上對宜修不錯,彼時宮中只有我與她,日子也還順遂。不久,朱宜修便懷孕了。一切都在眾人的期望之中,直到那一日……
純元皇后奉旨入宮陪伴初有身孕的妹妹,誰知,在太液池邊遇上皇上,皇上竟對純元皇后一見鍾情,立時去求太后迎她入宮為後。皇上執意如此,太后也不能違拗其心意。''
此時朱宜修已經懷孕,按規矩舊例,是可以讓孃家人進宮陪產的,但無論如何不應該是朱柔則。她本身還是個未出閣的大姑娘呢,怎麼能懂孕產之事?何況,朱柔則是嫡出,宜修是庶出,哪有嫡出姐姐照顧庶出妹妹的道理,宜修也承受不起啊!
但端妃話裏面有句關鍵詞很重要:朱柔則是''奉旨進宮''的。也就是説,她不敢抗旨不尊——她是被動的。那麼,這個下旨的人是誰呢?
2、太后的陰謀
這個下旨的人絕對不會是皇帝,皇帝剛剛登基,以端妃的話説,既然''皇帝年幼''到還不足以''娶妻''成家,只能讓朱宜修先以妾室之身侍奉左右,又怎麼敢擅自下旨讓朱柔則進宮?
很顯然,這是太后下的旨。而皇帝也是無意間在太液池碰到朱柔則的。倘若是皇帝蓄意而為,那就不存在''邂逅''了。
太后把朱柔則召進宮來,目的就是與皇帝制造一場邂逅。太后篤定了兒子一定會對朱柔則一見鍾情的,因為朱柔則比宜修美太多。
以端妃的話説:''純元皇后當年被許給撫遠將軍之子亦是為皇上登基多一份助力罷了,彼時攝政王已死,太后鐵腕任誰也不敢違背,撫遠將軍只好以“幼子不肖”之名提出退婚,太后又好意撫慰,嫁了一位翁主出去,才保住了皇家顏面。”
看了吧,太后這招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用的還真是妙啊。當初也只不過利用朱柔則誘惑撫遠將軍給她賣力罷了——事成之後就兔死狗烹。
敬妃問道:“皇上之前沒有見過純元皇后麼?”
端貴妃道:“純元皇后早已許配人家,待嫁之女是不宜面聖的,所以一直都未見過。皇上與太后如此,朱宜修亦不敢有異議,到底是她自己提出嫡庶尊卑有別,長姐入宮應居後位,皇上和太后也鬆了一口氣。柔則為中宮之主,朱宜修為四妃之首。如此這般,她生子而封后的話也成了一紙空文了。”
所以説,根本不是純元蓄意出來勾引皇帝,而是奉命進宮的。這一切事情的幕後推手是太后。
那麼問題來了,太后為何要這樣做呢?不管是宜修做皇后還是朱柔則做皇后,又有什麼區別,都是她的孃家侄女啊。
既然已經先讓宜修進宮,就該履行承諾,把宜修扶正,為何出爾反爾,改弦易轍呢?
其實,原本太后也是這麼想的,但經過與宜修的相處瞭解後發現:朱宜修心思深沉陰暗,骨子裏悖逆不遜,根本不像她最初想象的那樣好掌控。
而當時的宜修與皇帝感情不錯,有點恃寵而驕,也沒太把太后的教導放在心上,因而惹怒了太后:''哀家既然能抬舉你,也能夠挾制你,你以為木已成舟哀家便拿你無可奈何了?做夢!''
於是,太后才故意把朱柔則召進來照顧宜修,讓皇帝移情別戀於純元,自己再故作無奈的順水推舟——這是皇帝自己的選擇,哀家也無可奈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