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説法,那就是中國通俗文學從上世紀港台的爆發,到2000年後隨着經濟發展一起,和影視娛樂產業一樣都遷入了內地,但是和影視劇和娛樂產業一樣,內地通俗文學從2000年的大陸新武俠,再到後來的網絡小説一樣。
雖然網絡小説中各種鼻祖類的優秀小説很多,但很難有達到金庸《大漠三部曲》的水平,更不用提金庸第三個階段的《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記》了。同時代的西方魔幻卻出了《哈利波特》《獵魔人》和《冰與火之歌》,尤其是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被譽為不輸《魔戒》的魔幻史詩鉅著。
中國金庸古龍都已經去世了,網絡小説和通俗小説中當下無人感覺能達到此成就。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有機會寫出《冰與火之歌》嗎?
從《魔戒》到《冰與火之歌》?西方為何能頻繁寫出奇幻史詩鉅著問題説複雜也複雜,説簡單倒也非常的簡單。這個複雜嘛就得牽扯到近現代中國經濟發展,文明衝擊,社會變遷等等大歷史事件去了。其實不止是文學,我們用整個中國流行文化和西方比較,最終都會發現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沒有自己的文化體系!
這不是指古代文明體系,那中華文明簡直世界第一,而是近現代的文明體系。最強的在政治哲學生態上面(科學體系都還行,經濟體系在開放後都廣受西方影響),這個主要是教員和一代領導人太強了(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但他們沒有解決文化,尤其是商業社會誕生的文化體系的問題(社會狀態都不同)。
西方所有文化體系是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大航海時代和殖民時代,再到一戰,二戰,美蘇爭霸而來。雖然中間有戰爭和摧毀,但整個西方各個體系處在瘋狂擴張和不斷推出陳新的狀態中。
我們以馬丁的《冰與火之歌》為例,人家的文化體系傳承非常完整。15世紀左右的文藝復興,然後17世紀從《浮士德》的古典主義到《格列佛遊記》的啓蒙主義,再到19世紀左右的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然後是20世紀實的現代主義,最後到後來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等。
這是嚴肅文學的發展路徑,但哪怕所謂的奇幻文學人家的文化體系發展也很完整。早期應該就是騎士小説,然後衰落後。再然後就是20世紀初托爾金的《魔戒》的革新,再到整個20世紀的大爆發,21世紀還能迎來《獵魔人》《哈利波特》《冰與火之歌》的再次爆發。
實際上,這都不止是哲學,思想和文學了,什麼音樂、繪畫、包括年頭短的電影、電視劇和遊戲等等文化領域莫不是如此。西方不但文化體系繼承完善而且佔據了工業化的先發優勢,文化產業哪個不強?
金庸的武俠小説就是中國的《魔戒》?中國版托爾金另有其人中國古典文學不提,雖然小説不強(我們重詩史和政治哲學),這個在全世界都是獨一份的,長篇小説在明清也迎來了一波綻放。關鍵是清末後期遭遇了西方文明的巨大沖擊,這種衝擊都影響了整個文明的生存了,相比之下文學算什麼。
20世紀初整個中國精英都救亡圖存,搞什麼文化體系。其中文學成就最高的魯巴茅郭老曹都是學習西方思想哲學後,對於整個中國文明的哲學思辨或者社會思考,長篇小説像《四世同堂》大概就是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思考,現代主義還是現實主義?
中國古典文學別説傳承了,文明存亡時期都要廢漢字了,這個小説更不用提了?
至於同時期的通俗小説嘛,張愛玲的上海灘都市小説,張恨水的都市小説算嗎?真正的中國通俗文學同時和《魔戒》這種幻想小説最相似的,最成功的莫過於武俠小説,其中首推北派五大家的還珠樓主,我一直認為他才是中國的托爾金。
《蜀山劍俠傳》對於中國幻想文學全面革新的作用,影響巨大。隨着大批民國文人去了港台,當時港台的社會環境比較寬鬆,經濟發展市民文化消費崛起,最終才有明顯繼承還珠樓主的金古温黃的爆發。
武俠小説的爆發就是港台經濟和市民文化的爆發,從清末的北派五大家的開始,再到金古梁温黃的巔峯,這個時間差不多一百年不短了。相比之下,繼承張愛玲都市小説的台灣言情瓊瑤,再到張小嫺等港台言情小説影響力有限。
我們從國家發展再看內地流行文化,你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歷史太短。
港台武俠小説巔峯是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金庸《書劍恩仇錄》發表於1955年,封官作《鹿鼎記》完結於72年。梁羽生的首本書《龍虎鬥京華》寫於1954年,最後一本《武當一劍》完結在80年,古龍死於1985年,温瑞安和黃易是最後輝煌。
這三十年內地通俗文學完全是斷絕的,別説武俠小説了,整個通俗流行文化都不行。80年代開放過後,成熟的港台武俠小説和流行文化全面進入內地市場,這個影響直到今天都非常的明顯。
我們不但在清末民國時期沒有建立自己的流行文化體系,80年代之前還斷絕30年,這個流行文化不能説從頭開始,但確實是亦步亦趨的學習。港台的始終是港台的,大家社會環境不同文化需求還是有區別的。
內地通俗小説總得自己去寫吧,流行文化體系總得自己去建立吧。
首先成功建立的文化體系是學習西方和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嚴肅文學。也就是莫言,陳忠實,閻連科,賈平凹和餘華等嚴肅作家,他們的成就也是有的,爭議就不討論了。從歷史脈絡來看有點像張藝謀,陳凱歌等電影導演,崔健,魔巖三傑等搖滾音樂人都有相似性。
通俗文學深度根植於成熟的市民文化,我認為是內地自己的通俗文學的開端。除了80年代同時開端的科幻文學(後面出現劉慈欣這種天才),應該是90年代末期,像影視劇和音樂一樣進入內地市場後的港台流行文化的啓發。2000年後短暫出現的大陸新武俠就是明顯的模仿港台武俠,但媲美金庸的作品很多,達到金庸水平的卻很少,這個作家也一樣,後面內地通俗文學的巔峯就是網絡小説的巔峯。
《鬼吹燈》、 馬伯庸和四大文青?中國為什麼寫不出《冰與火之歌》?《冰與火之歌》在奇幻史上的成就確實很高,大概除了《魔戒》就是它,金庸的《大漠三部曲》還是有差距的,但後期的《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快要以通俗文學入嚴肅文學了,沒有什麼差距。當然你要説金庸的世界觀根植於中國歷史,人家《魔戒》《冰與火之歌》架空世界觀更難一些,這個就看大家怎麼定義了。
我們前三十年打基礎,後二十年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2000年到2015年左右這15年之間也迎來了一波網絡小説的爆發。
幻想文學需要一定的虛構為前提,接受這些前提來構造世界。宇宙宏大又細緻,這種宏大又帶有機械錶一般的精緻才是真的宏大。中國網文玄幻受主流歡迎都喜歡宏大有餘而細緻不足,偏愛高魔高武,西方偏中低魔。高魔幾乎是很難寫的,細節問題太多了。
高武和高魔出現過奇幻史詩鉅著嗎?答案是很少,大多數高武都是力量對撞和五花八門的設定腦洞,這些作品往往比較中二,講爽感,最大受眾是青少年,太多和現實脱離的架空想描寫細緻太需要功力(政治、哲學、社會、人情,思想和文化等等),最後造成高魔只能重視戰鬥等級地圖,無法在人物情感和故事上面寫好。
同時,內地通俗文學爆發的載體網絡小説還有一個致命的侷限性。那就是字數太多和每天要更新,動輒幾百萬字的體量在傳統文學看來簡直不可思議,而他們根本做不到去用足夠充實的內容支撐。即使有再好的設定和文筆,沒有細心打磨和反覆辯證的作品都只能水字數。
當今大多數作家的教育經歷和人生經歷比不了金庸古龍,才氣和筆力支撐不了節節攀升,能寫一本厲害的書都算是不錯的了,比較典型的是《誅仙》等作品,相比之下像四大文青巔峯時期有好幾本算不錯了,但作品最後又掉到網文天然缺陷上。
我一直有想過,那些頂尖網文如果能重新修訂一遍,比如四大文青和《鬼吹燈》把敍事結構,戲劇衝突和文學性全面像傳統通俗文學整理一遍,大多數網文都能真正比肩金庸而不是媲美。
中國為什麼寫不出《冰與火之歌》那種奇幻史詩?劉慈欣告訴我們答案中國經濟和市民文化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通俗文學還想爆發看的是三個層面。首先是限制上肯定得放開而不是收緊,這不止上通俗文學的問題,應該是整個中國流行文化產業都面臨這個束手束腳的問題。
其次就是媒介的問題,內地通俗文學的爆發就是網絡文學的爆發,但網絡文學這個載體天然有缺陷,想寫世界性的奇幻鉅著必然不能水字數,劉慈欣寫網文也寫不出《三體》對吧,除非網文不用每天更新,或者網站收反覆打磨有文學性的作品而不是快餐類作品。
不過,目前兩項綜合在一起是上面管理更嚴格了,什麼都不能寫,或者什麼都是xxxx。同時大資本入局造成網文嚴重“流量經濟化”,網文的生態反而更艱難了。至於走出版路子相似的是馬伯庸,但他目前在商業化中吃得正香呢。除非有全面超越《長安十二時辰》,而且是系列長篇鉅著的進取心,否則上限也就如此。
最後,中國經濟和市民文化還在迅速的發展,雖然觀眾掉入短視頻和快餐文化中,審美問題一直被詬病。但這個誕生世界性鉅著的基礎已經具備,我認為上頭管理不放開和媒介平台的商業化始終非常關鍵,不止通俗小説包括所有中國流行文化。
如果管理和尺度能放開一些,資本商業化更良性一些而不是利益最大化(目光短淺)。哪怕沒有能誕生《冰與火之歌》這樣的鉅著,但未來十年,二十年必將迎來中國通俗文學的爆發,不然只能偶爾出個天才來頂。
要麼像科幻劉慈欣,要麼像網文的《詭秘之主》這種了,否則還是很難的。中國通俗文學和流行文化未來如何發展,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