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10月1日中午13:18,電影《長津湖》上映第二天票房突破4億,並且打破了5項紀錄,成為中國工業大片的天花板。
片中,面對敵軍飛機坦克槍炮狂轟亂炸,志願軍戰士死守陣地絕不退縮,在冰天雪地中殊死搏鬥,感人至深。除了描寫戰爭的宏大與殘酷,第七穿插連的戰士們的人物形象血肉豐滿,無論是吳京飾演的連長伍千里,還是易烊千璽飾演的弟弟伍萬里,都讓觀眾在槍林彈雨之中看到人性的底色。
如何用一部電影展示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吳京和易烊千璽如何演好“上陣親兄弟”?近日,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導演陳凱歌,揭秘這部電影幕後的故事。
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
説到底是講人的故事
編劇蘭曉龍的劇本,始於伍千里、伍萬里的兄弟情。陳凱歌導演坦言,他始終有一個看法,一部戰爭電影,説到底是講關於人的故事。“倘若你對一個人物沒有足夠的感情,你就很難跟着他上戰場,去經歷這種生死的考驗,對他有莫大的關心。《長津湖》這個故事,就是從兄弟情開始的,在這方面,我們是下了比較大的力氣琢磨這兩個人物!”
電影剛一開畫,吳京休假回家探望父母,遇上在村裏廝混得有些桀驁不馴的易烊千璽。兩人剛一碰面的這段對手戲,給觀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為戰場上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埋下了伏筆。
“我希望自己拍好開篇這段戲,給人物打下一定的基礎。我覺得吳京和易烊千璽扮演的這兩個人物千里、萬里,是影片最基礎的東西,需要把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立起來,把他們的個性生動地描繪出來。”在陳凱歌看來,千里是戰鬥英雄,是我軍有戰力、有思想、有智慧、有眼界的一個老戰士;而弟弟萬里石一個極富成長性的人物,一開始只知道在江邊上玩耍,視野都不超過幾十華里的小少年,最終通過走上戰場,開始懂得什麼是祖國,懂得作為一個軍人為什麼要打仗。哥哥千里起初不希望弟弟當兵的,因為他們的大哥百里已經犧牲了,他希望弟弟留在家鄉,但是他又尊重萬里的意願,“我覺得這個兄弟關係還是有意思的。”
不管是指導吳京拿着弟弟當陀螺旋轉,還是指導易烊千璽以氣運聲狂吼台詞,都讓人們再次體驗到了陳凱歌在塑造人物方面的獨到之處。對此,易烊千璽感觸頗深:“陳凱歌導演能告訴你,你該怎麼做,他會幫你一點點摘出來,哪些地方需要注意!”他也對陳凱歌導演的講戲水準印象深刻:“對於萬里這個野孩子,導演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在飯館吃飯,突然進來三個小不點兒大的孩子,身上又黑又髒,但他們眼睛不怕人,一直盯着人看,眼睛裏冒火,就是那種野孩子。我聽完之後,一下子找到了萬里的感覺!”
拍九兵團集合這些戲
感覺就像是回部隊了
調教單人演員如此,調教千軍萬馬也如是。在拍攝大軍集結一場戲的時候,陳凱歌導演拿着話筒衝着一眾演員喊話:“你們是一支打了勝仗的隊伍,不是從戰場上撤下來的殘兵敗將,所以士氣一定要嗷嗷叫才行!”接下來一個鏡頭,只見一羣戰士揮舞拳頭高喊:“打!打!打!”現場氣氛瞬間燃到爆炸。
只這一個鏡頭,就讓人體會到了我軍的軍容整齊、軍紀嚴明、士氣高昂,不由得令人感嘆:正是這樣一支英雄部隊,憑藉“鋼少氣多”的精神,戰勝“鋼多氣少”的美軍,打敗了當時世界上的頭號強國!
就像過去老説“熟悉生活”,曾經從軍的經歷讓陳凱歌對軍人的精神面貌、軍姿儀態等有基本的瞭解,所以在拍九兵團集合這些戲的時候,他感覺“就像是回部隊了”。在部隊裏應該怎麼敬禮、怎麼立正、怎麼説話,這些他都十分熟稔。在他看來,參軍的經歷對他拍攝《長津湖》有無形的幫助,“讓我不會覺得生疏或不知所措,也不會不知道應該怎麼去處理。”
儘管時隔多年,陳凱歌依然覺得“艱苦”二字是軍隊的本色。為什麼現代軍人依然能夠保持當年戰場上的鬥志昂揚呢?陳凱歌覺得,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精神的力量以及艱苦環境的錘鍊,這也是他拍攝《長津湖》希望傳達的精神的力量。
片中,七連的戰士們性格迥異,讓陳凱歌看着最親切的人物是胡軍飾演的雷公,“在我當兵的時候,差不多每一個連隊都有類似雷公這樣的一個人,一個超期服役的老兵。為什麼一批一批的新兵為會對這樣老兵感情深受?其實就來自於他對所有新兵的關切。”雷公身上有一股勁,飽經戰火和無數的生死考驗反而讓他有了一種從容的氣度,戰爭這件事情錘鍊了他,讓他既有從容的氣度,又有常人沒有的幽默。給胡軍講戲的時候,陳凱歌分享了自己對於這個角色的理解。“雷公這個角色在表演上有一個氣場、一種感受、一個味道,最後這個戲就出來了。”
萬里河山有多美
戰爭就有多殘酷
看過《長津湖》的觀眾,都對從吳京扮演的伍千里回鄉探親切入表示新奇。對此,陳凱歌的解釋是:“為什麼要把千里回家作為第一場戲來展開,然後緊接着就是出征?因為回家與為國出征,加起來就是家國。你先得展示你的家、你的國是什麼樣,然後你才有保家衞國的可能。”
其實劇本之處,千里的家鄉設定在黃土高坡,是一個到處都是荒山野嶺的北方山村裏頭。然後,這樣的家鄉很難抓人,於是聯想到九團從浙江出發,他努力拍出了江南水鄉的寧靜之美。陳凱歌表示:“不管是千里坐小船離開家鄉,還是他最初回到家鄉的時候,秋葉斑斕的這樣一個河面,其實都是在寫和平。中國人經過幾十年的戰亂,終於獲得了和平的可能和機會,就是要和戰爭的慘烈做對比的,如果沒有筆觸去寫到和平,我們就沒有辦法那麼強烈地去感同身受,感受到戰爭對於和平的破壞。”
所以,陳凱歌導演用瞭如詩如畫的筆觸來展現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特別是易烊千璽飾演的萬里入伍之初難以融入集體,賭氣之下準備跳火車,而當車門打開,在疾馳而過的火車車廂背後,不經意間,大家看到了長城,那一幕,天地似乎靜止,所有人都為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而感動。
對導演的這種努力,吳京忍不住讚歎:“陳導演對於他的畫面來講,特別的講究,無論從色彩、構圖、燈光、光效……這些東西,顏色配比特別的講究!”
【對話】
陳凱歌:了不起的英雄,是沒拿自己當英雄的人
封面新聞:您出生的年代,距離抗美援朝正式結束還有5年的時間。在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抗美援朝有哪些耳濡目染的印象?
陳凱歌:抗美援朝戰爭是上世紀50年代我們中國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我自己的身邊,有一些叔叔阿姨們講過他們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親歷的這些故事。我們當時特別喜歡像《上甘嶺》等作品,每一次看都非常激動。我們不管看《英雄兒女》還是《上甘嶺》,都強烈地感覺到志願軍在英勇抗爭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真實的力量。
封面新聞:正式拍攝之後,您最喜歡的是哪一場戲?
陳凱歌:我覺得電影需要生動,兄弟見面這場戲就挺好。不是很和諧的開場,而是很鬧騰,哥哥不告訴弟弟他自己是誰,弟弟也還是像往常一樣,在江邊上玩耍打鬧,但是一旦相認馬上就有情感的東西出來。同樣的,我覺得入連儀式這場戲,對整個電影來説都是特別重要的。通過這樣一場戲告訴觀眾,七連是一個什麼樣的連隊,七連有怎麼樣的作戰史,他們是怎麼迎接一個新兵的,七連將要在朝鮮戰場上做些什麼等等,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把這些信息通過電影傳達給了觀眾,而且讓它不枯燥。
封面新聞:在您看來,什麼樣的人可以被稱為英雄?
陳凱歌:其實英雄是沒有準確定義的,我認為,了不起的英雄,是沒拿自己當英雄的人。他覺得這一切都是他應該做的,這樣的英雄就厲害。
封面新聞:跟以往的戰爭片《上甘嶺》《英雄兒女》等來對比,您認為特別是您拍的這個部分,跟它們有什麼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陳凱歌:像《上甘嶺》這樣的電影影響了不止一代人,它建立起來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情感,比如《上甘嶺》中,八連指導員站在那兒説,“張連長,我前頭這個陣地比眼睛都小”,當年看到這一段我覺得深受觸動。
當然不是説,《長津湖》就沒有這樣感動人的段落,當然也有。我們現在的電影工業水平、電影反映水平比那個年代還是有了非常多的進步。我希望工業水平的進步,能夠幫助和推動在銀幕上出現更加感人的形象,講述更加振奮人心的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