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宮景福宮。(新華社/美聯/圖)
“日本在朝鮮半島做了哪些事情,當事人所寫的一手資料在事件發生120多年後被發現,意義很重大。”
百餘年來,歷屆日本政府都不願公開承認策劃了“乙未事變”,對於閔妃遇害案更是諱莫如深,明確記錄殺害明成皇后事件的日本歷史教科書僅有一種,右翼組織還一直運作着要刪除這些內容。
“沒想到暗殺明成皇后,比預先的設想更簡單。”2021年11月16日,日本《朝日新聞》曝光了8封陳舊的外交信函。
一張張泛黃的舊信函,為126年前的“乙未事變”、閔妃遭暗殺事件增添新證據,又一次揭開了韓日之間的一道歷史傷疤。
1
古董市場發現8封外交官信函
1895年10月8日,朝鮮半島迎來一個血染的清晨,日本守備隊和日本浪人等四千多人侵入朝鮮王宮,時年44歲的閔妃慘遭殺害。
正逢乙未年,這起宮廷政變被稱為“乙未事變”。但對於閔妃之死,東亞諸多國流傳着不同的版本。按照《高麗閔妃》《皇太子妃劫持事件》等韓國文學作品的描述,日本浪人先是在閔妃的胸上狠狠地踩了幾腳,又刺了幾刀,並對其身體進行極度的羞辱,最後潑油點火將其燒死。
“辱屍説”主要來自《石冢英藏報告書》,這份報告作於1895年10月9日,即“乙未事變”的次日。當時,作者石冢英藏是日本派到朝鮮政府的內閣顧問。
“(有人)把閔妃拉了出來,用刀刺了兩三次後,又剝光她的衣服,做了局部的檢查。”《石冢英藏報告書》對閔妃之死描述得異常殘忍。
在日本歷史學家山邊健太郎看來,所謂“局部的檢查”就是對閔妃身體的極度羞辱。1964年,山邊健太郎發表了研究論文《關於閔妃事件》。
2001年,韓國作家金辰明以山邊健太郎的論文為依據,創作了小説《皇太子妃劫持事件》,並進行了更加殘忍的描述,“當時,閔妃一息尚存,她遭到強姦並被燒死。”
對於《關於閔妃事件》所述內容的真實性,史學界一直存在質疑的聲音。
“當時的情況應該是非常緊迫的,根本沒有充裕的時間幹這種事……這是出於好奇心而對歷史的潤色。”韓國社會史學家、首爾大學名譽教授慎鏞廈認為。
韓國坊間甚至流傳閔妃並未遇害,而是隱姓埋名逃進了民間。對於閔妃遇害地點也眾説紛紜。作為“乙未事變”的參與者,日本人小早川秀雄在《閔後殂落事件》一書稱,他在景福宮玉壺樓坤寧閣東側的小房見到了閔妃的屍體。
光復後,韓國政府也接受了這一説法。其第一任總統李承晚還親筆題寫了“明成皇后遭難之地”,刻在玉壺樓外的石碑上。
閔妃遇害後,被王室追諡為“明成皇后”。但日本和歐美的多項歷史資料認為,明成皇后的遇難地是在坤寧閣和長安堂之間的院子裏,玉壺樓只是暫時停放屍體的地點。
圍繞閔妃之死,諸多爭議和懸念持續了一百多年。直到2021年11月,日本外交官堀口九萬一的8封信函重見天日。當時,堀口九萬一任日本駐朝鮮半島公使館的助理,也是“乙未事變”執行組的成員之一。
發現新證據者是現年77歲的美籍日本人長谷川。據《朝日新聞》報道,長谷川在一家古董市場發現了這些信函,這8封用毛筆寫就的信函字跡模糊,由堀口九萬一寫給友人日本漢學家武石貞松,收信地址為日本新潟縣中通村。
第一封信落款時間為1894年11月17日,第8封信則為1895年10月17日。其中,在一封落款1895年10月9日(“乙未事變”第二天)的信件中,堀口九萬一還得意洋洋地自述了他在刺殺現場的種種惡行。
“我們越過圍牆……好不容易到了奧御殿(卧室),我們殺害了王妃……沒想到暗殺明成皇后,比預先的設想更簡單,這反倒令人吃驚。”堀口九萬一在信中寫道。
為了驗證信函所述內容的真偽,長谷川還請韓國旅日曆史學者金文子進行辨認,後者長期研究閔妃案並著有《殺害朝鮮王妃和日本人》一書。
“從事件的細節和對家人等的記述來看,肯定是(堀口九萬一)本人的真跡。看到現任外交官親自參與殺害副任之王妃的文件,不禁讓人感到驚訝。”審閲信函後,金文子還評價説,“這是查明閔妃案細節的鑰匙,是價值很高的資料。”
2
幕後真兇
一百多年來,歷屆日本政府都不願公開承認策劃了“乙未事變”,對於閔妃遇害案更是諱莫如深。
誰是衝入王宮殺害閔妃的兇手,時任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等高官是否知情或涉案,韓日史學界也是爭議不斷,卻始終沒有辦法還原真相。
“日本在朝鮮半島做了哪些事情,當事人所寫的一手資料在事件發生120多年後被發現,意義很重大。”日本奈良女子大學名譽教授中冢明評價説。
日本與韓國的歷史學家多年來致力於對閔妃被害真相的釐清,卻苦於史料的缺乏和考證不易,仍有許多未説清的謎團。
時隔126年後,堀口九萬一的8封舊信函重見天日,也讓日本政府直接參與暗殺行動的嫌疑得到進一步的證實:日本駐朝鮮公使三浦梧樓是閔妃案的主謀和“乙未事變”的指揮者。
1847年1月1日,三浦梧樓出生在日本江户時代末期一個沒落的武士家庭,其父為萩藩士,後過繼為長州藩士三浦道庵的養子,繼承三浦家業。
年少時,三浦梧樓加入“奇兵隊”,這是一支不拘於身份制度的部隊,主要由武士、農民、町人等各階層組成。1870年11月,在木户孝允的保薦下,時年23歲的三浦梧樓人兵部省兵部權少丞,參與過第二次長州征討、戊辰戰爭和西南戰爭等。
1888 年,由於受到山縣有朋的排擠,三浦梧樓被迫退役。不過,他並不甘於寂寞,而是與玄洋社(黑龍會前身)等右翼組織攪和到一起。
東山再起的機會來了。1895 年9 月,日本出資修建從釜山至漢城的鐵路遭到朝鮮王室的拒絕,職業外交官出身的日本駐朝鮮公使井上馨被撤職。在玄洋社大佬頭山滿等人的推薦下,軍人和黑社會背景的三浦梧樓出任日本駐朝公使。
“如果日本政府不願意出面,頭山滿也樂於動員在朝鮮半島的日本浪人。”他在《三浦將軍回顧錄》中自述,當時,頭山滿主張要鞏固和擴張日本在朝鮮半島的勢力範圍,當務之急是除掉閔妃茲並願提供一臂之力。
三浦梧樓心機頗深。抵達漢城後,他幾乎天天讀經誦詩閉門不出,讓閔妃誤以為三浦梧樓只是一個吃齋唸佛的“參禪僧”。暗地裏,三浦梧樓卻一邊召集日本浪人,一邊制定政變計劃。
從堀口九萬一的8封信函來看,日本公使館書記杉村濬、浪人岡本柳之助以及日方主辦的《漢城新報》社長安達謙藏等人是刺殺計劃的核心人物。
此前,崔文衡等多名韓國曆史學家認為,井上馨策劃並主導了“乙未事變”。
這種觀點的主要論據是一封電報。1895年9月5日,井上馨向日本政府發電稱“本件(經濟援助)早就向朝鮮國王和王妃允諾過,如果此事得不到落實,將會使後任者(三浦梧樓)無立足之地”。
1895年9月1日,三浦梧樓抵達朝鮮後的第17天,井上馨才離開朝鮮半島。韓國曆史學家崔文衡還推測,井上馨可能在這段時間內動員和策劃了“乙未事變”。
但從新發現的堀口九萬一信函來看,從1895年9月20日開始,三浦梧樓上任後迅速主導實施了“乙未事變”並將謀殺閔妃的計劃命名為“狐狩”行動。
3
借刀殺人
三浦梧樓等人狡黠地利用了朝鮮王室的矛盾。1851年,閔妃出生在名門望族“驪興閔氏集團”,並在15歲被選入宮中,成為高宗的王妃。
高宗親政前,一直由他的父親興宣大院君長期攝政。1873年,大院君宣告引退,這時以閔妃為首的閔氏外戚集團逐漸掌握了幕後實權,這導致閔氏外戚與大院君李昰應水火不容。
這場宮鬥劇中,三浦梧樓等人決定拉攏和扶持大院君。大院君是朝鮮王朝入繼其他國王的大統而即位的國王給自己生父的一種封爵,李昰應是五百多年來唯一生前獲得“大院君”爵位者。
李昰應原本是一名反日派。1894年11月,日本人扶持其涉政後,他一度準備驅逐日本勢力。東窗事發後,他被時任日本公使井上馨趕下台,被軟禁在漢城南郊龍山之孔德里,門可羅雀,晚景淒涼。
“大院君貪權並且反覆無常,但我們只好以後再研究制服他的辦法,現在已經無暇顧及了。”堀口九萬一也在書信中轉述三浦梧樓的言辭,“像現在這樣放任不管,朝鮮就要逐漸被俄國人奪走。”
三浦梧樓深諳“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當時,在井上馨將大院君李昰應趕下台後,日本政府原計劃放手“改造朝鮮王朝”。
不料,“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後,沙俄加強了在朝鮮半島的勢力,閔妃也以開設貞洞俱樂部為由,以沙俄駐朝公使館為基礎建立了“貞洞派”,其開明的政治立場也獲得英國等西方列強的支持。
對於“貞洞派”的崛起,時任日本公使井上馨採取了懷柔策略,主張從300 萬日元貸款中拿出一部分作為收買“貞洞派”的“經濟援助”。
面對這筆政治獻金,“貞洞派”不為所動。
“閔氏和日本人勢不兩立,即使把一些土地給其他國家,也要報日本這個仇。俄羅斯是世界的強國,日本不能相比,而且有保護君權的條件,可以依賴。”閔妃公開談及她的反日親俄立場。
在她看來,沙俄有能力迫使日本放棄遼東,也能讓日本從朝鮮半島撤軍。1895年5月,閔妃利用親日派內部金弘集與樸泳孝的內鬥,迫使內閣總理大臣金弘集下野。
不到兩個月後,閔妃又在俄國公使的支持下,發動了宮廷政變,解散了親日內閣。
朝鮮半島局勢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日本政府決定改派強硬派人士三浦梧樓收拾殘局。三浦梧樓是一名典型的軍國主義者。
為了避免留下暴力殺戮的把柄,他決定借朝鮮人之手暗殺閔妃,並選中了下台且被軟禁的大院君李昰應。
1895年10月5日,即“乙未事變”的前三天,三浦梧樓派岡本柳之助面見大院君,請求大院君出面“黜退閔族、肅正宮廷”,並提出組織親日派內閣等四項協議。
“看完協議後,(大院君)眉稜上喜氣躍躍。”堀口九萬一在給友人的書信中還透露,大院君在承諾書上親筆簽名。
但韓國曆史學界普遍認為,大院君是被脅迫和隱憂才同意日本人的四項協議。韓國曆史學家、第二任總統樸殷植在《韓國痛史》中寫道,“大院君不肯者再三,終不克據義痛斥,而為彼傀儡。”
日本公使三浦梧樓決定借刀殺人。1895年10月7日,“乙未事變”的前夜,大院君李昰應被日本人安排“東山再起”,但他特意囑咐日本浪人,“今日之事,只在護衞而已,勿於宮中行暴舉。”
一個任人擺佈的政治傀儡,這時,他已不能阻止幾個小時後即將到來的血染的清晨。
4
日本刺客子孫赴韓謝罪
1895年10月7日,堀口九萬一在書信中稱,大院君李昰應並未涉及密謀。但是,堀口九萬一的親筆信與他在“乙未事變”接受調查時的證詞截然相反。
日本外交人員明目張膽地刺殺他國王妃,不僅引起國際輿論的譁然,連日本的國內政局也由此掀起一股波瀾。“乙未事變”後,三浦梧樓、堀口九萬一等外交人員被遣返回國,共有56人受到法庭起訴,其中有32人被列為“民間浪人”,案件被移交到日本法院。
但日本當局聲稱,朝鮮王室組織的法庭認定刺殺閔妃的罪犯是朝鮮人,且已經被處決,日本法院因而不需要審理此案。
多數嫌疑人都被判無罪,堀口九萬一也只受到了一年的停職處分。
但《赴任地回憶錄》等文獻記載,殺害閔妃的直接兇手是日軍少尉宮本竹太郎。堀口九萬一在與友人往返的書信中也承認,“我們把王妃給殺了”,詳細描述了闖入王宮殺戮的情節。
來自日本和韓國的歷史研究者大多傾向於“乙未事變”的首謀為三浦梧樓,但共謀者和實行者的細節至今仍沒有還原清晰的歷史全貌。在日本,不少人甚至將“乙未事變”歸咎於三浦梧樓等右翼勢力的獨斷專行,甚至否認與日本政府的關係。
“乙未事變”次日,三浦梧樓就向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表示這是“不得以之舉”。
當時,日本駐漢城領事的外交官內田定槌在發往日本外務省的報告中也承認,“煽動本領事館員及守備隊,施行歷史上古今未曾有之兇惡,實為我帝國遺憾至極之事。”
“乙未事變”被認為是日本外交史上的一大敗筆。事變後,高宗徹底倒向沙俄,他還下令逮捕朝鮮親日派大臣。
日俄關係也陡轉之下。為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1904年,兩國爆發戰爭,沙俄戰敗。1910年8月,日本直接出兵吞併了朝鮮半島。
時至今日,閔妃遇刺案依舊是歷史之謎,中日韓三國都有不少學者投入這宗懸案的研究。但日本的歷史教育幾乎略而不談。據韓國《中央日報》統計,明確記錄殺害明成皇后事件的日本歷史教科書僅有一種,右翼組織還一直運作着要刪除這些內容。
在韓國,閔妃之死已成為一個民族恥辱、仇恨的歷史往例。在韓國史學家的筆下,閔妃不僅是“賢良淑德”“開化先鋒”的象徵,更被奉為民族英雄——“偉大的鐵女子”。
2001年底,以閔妃生平事蹟為主題的電視劇《明成皇后》殺青,不久便開始風靡中日韓三國;2005年5月,一羣日本人來到韓國南洋州市的洪陵,祭拜了長眠在那裏的高宗皇帝和明成皇后。
作為殺害明成皇后的日本人兇手的子孫後代,他們為祖輩的罪行流下了懺悔的眼淚。站在洪陵前鞠躬三拜,河野龍巳説,他唯一所能講的話就是“向您謝罪,請寬恕我們”。
時年84歲的河野龍巳是國友重章的孫子,後者是閔妃刺殺案的主要嫌犯之一。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河野龍巳回憶説,小時候他認為爺爺參與刺殺案是愛國主義行為,後來,他才知道爺爺犯下的是“無法彌補的錯誤”。
時隔126年後的今天,“乙未事變”又添8封信函新證,又一次牽動着韓國複雜的民族情緒。韓國媒體和輿論多次要求日本政府和皇室就閔妃遇害案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