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2017年暑期檔,天下霸唱小説改編的《河神》第一次登陸熒屏。

這一年,由它帶來的旋風等級,直逼後來的劇王《白夜追兇》。

近6萬人送上五星好評,豆瓣評分定格8.2,播放量累計17億。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口碑與播放量雙贏的佳績,讓《河神》一躍成為年度現象級。

儘管當時身為男主角的李現,並未因這部劇徹底走紅;

但小河神郭得友,無疑讓不少人瞭解到了他的演技。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時隔三年,《河神》的續篇《河神2》再度歸來。

然而不似前作熱度的持續發酵——

《河神2》雖已播出過半,但播放量仍不足300萬。

而它的豆瓣評分,也僅停留在2萬觀眾給出的7.5分。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兩部作品一個媽,口碑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矛盾,還是集中在了男主演的更換上。

第一季裏,飾演郭得友的李現,這回沒能再續約津門天團的探案之旅。

而是換成了另一位觀眾熟知的演員,金世佳上馬。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一把好牌在手,《河神》系列卻劍走偏鋒地換掉了主演。

續集為數不多的討論,幾乎都聚焦在了兩代小河神之間。

金世佳是否具備了小河神的靈氣?

他是否還原了前代小河神的痞感、蘇感、粗糙感?

最關鍵的,是觀眾究竟能否接受這個新面孔、新河神?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類似以上的種種掙扎,相信早就在大多數觀眾的意料之中。

畢竟續集換演員,尤其還是換舉足輕重的男主演——

對一部熱門IP來説,必將都是挑戰觀眾與自身的冒險之舉。

01.

換角之爭下的“風聲”

“《河神》讓李現小爆,有了事業小高峯。結果到了第二季,他拍屁股走人了。”

“演了韓商言,火了現男友,片酬水漲船高,自然要拒絕沒什麼錢的小網劇。”

不論是續作開機前,還是續作開播後,類似的論調隨處可見。

誠然,對於李現本人而言——

《河神》的確是一部意義非凡的作品。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第一部播出的時候,正值“網劇爆發的元年”,2017年。

彼時,李現還只是演藝圈的小透明。

導演田裏,也剛從國產恐怖片裏爬出來,對拍網劇沒什麼經驗。

主創全員皆“素人”,糊劇必備要素算是有了。

但因為想象力的碰撞,《河神》得以鹹魚翻身。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在天下霸唱的原版小説裏,對小河神郭得友的性格描寫寥寥無幾。

可在李現和導演的構思中,這個角色得到了更多的潤筆。

從髮型上的編小髒辮,到面部細節的歪頭痞笑——

兩人為郭得友量身定做了一個出格,但不出戲的熒幕形象。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隨後又迎風出演了《親愛的,熱愛的》,成功晉升頂流。

這年頭,人們對“流量”總抱有應激反應,更別説是流量中的“頂流”。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河神》換角事件的第一大爭議,便是圍繞着李現展開:

當人們體感“現男友”火了,又發現他不再出演《河神》系列。

錢不到位、人飄眼光高的“忘本”言論,應運而生。

可事實上,《河神2》開機時間,是18年11月。

而讓李現真正大爆的《親愛的,熱愛的》,19年7月才開播。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前後相差8個月,並不存在“因為火了,所以要求高了,然後拒演”的邏輯。

除了前代河神引發的爭議,二代河神在接棒時也收穫了不滿。

由於“新河神”金世佳在接受採訪時,曾明確表示:

籌備第一部時,劇組就拿劇本找過他。

只是當時的他,對網劇不熟悉,看劇本也沒看懂,便給拒絕了。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這樣一套發言,自然招來不少人對他的嘲諷兼質疑:

“金世佳優越感太過,明擺着説前任李現是撿漏。”

“還不是因為第一部火,就看得懂劇本,能演網劇了。”

在不少人心中,雖然出道多年,但金世佳的代表作大概只有:

為了“做演員要有羞恥心”,辭演《愛情公寓》陸展博一角。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之後多年,他始終不温不火,沒機會一展演技。

儘管導演也有聲援:

“金世佳生活中自帶倔勁和從容,和郭得友很接近,甚至可以説是本色出演。”

但在熒幕無實績面前,即便雙方所言皆屬實,仍被理解成了秀優越。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換主演的兩重爭議,使得《河神2》討論區出現了一個戲謔的現象。

初代小河神李現,有人直呼心疼:

你看“人紅拒演”這口鍋,它又大又圓,讓人避之不及;

二代小河神金世佳,也有人大表無語:

新演員註定要被比較,天平那端還是“人氣無敵”的小生。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而夾在兩代主演間的導演田裏,更是自創作之初就左右為難:

“有了《河神》,再寫《河神2》,腦子裏一定會蹦出李現。

現在卻必須藉助金世佳,來勾勒一個全新的小河神形象。”

換角之爭下的種種風聲,一邊一個説法,主題都是不容易。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然而作為局外人的觀眾,聽在耳裏,卻老大不領情:

曾經我四處努力賣安利,才捧紅你們這劇,現在主演説換就換?

事後挽尊是夠勤,有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02.

觀眾意難平

一個系列的主演換人,總能看見彈幕、評論、微博在刷之前的演員。

此種現象的學名,我們可以稱之為“觀眾意難平”。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它源於一種非常普遍的、由來已久的、難以避免的膈應。

簡單點説,就是好不容易習慣了那張臉,又要重新適應。

這種意難平,不僅打斷了觀眾追劇的連貫性,也破壞了觀眾真情實感的代入感。

它是一種非常傷感情的行為。

所以李現也好,金世佳也罷。

乃至雙方背後的粉絲團,導演代表的製作方——

無論發表怎樣的觀點,都必定會有人出來diss。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為什麼大費周章也要換人?

對演員而言,頂着唾沫也要推掉一部口碑之作,無非就幾個原因。

擺在第一位的,就是檔期衝撞。

以鴿王之王《白夜追兇》為例,當初誰能想到它會成為爆款?

國產劇一般都是在第一部受歡迎的前提下,才考慮拍續集。

換句話説,拍第一部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後面的劇本。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5年又5年,演員和觀眾都且等

可一部劇能不能火,已是近年與CP感齊名的另一大玄學。

也並不是人人都能和潘粵明一樣——

《龍嶺迷窟》還沒開播,就一口氣先簽掉後面的五部。

演員們大多都是以“部”為單位和劇方簽約,準備檔期。

像《河神》,李現從始至終只簽了一部。

中間續集問號期,他不可能停工死等。

所以到後來《河神2》確定開機,檔期重疊就成了必然事件。

前不久的古裝大男主《將夜》,主演陳飛宇也是因檔期沒能續約。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結果《將夜2》不僅換了主演,也換來了360度翻車。

連中兩刀的觀眾,齊呼受不了。

再有就是不願定型。

劇火帶火演員,這是近年來被演藝圈供上聖壇的“真理”。

而當劇在熱度上有起色,再到第二部真要開拍——

期間演員檔期難預定不説,人家也有了更多挑劇本的權力。

從小透明到大舞台,李現的態度其實一直很明顯:

他的確更想走電影路線。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所以《河神》之後,他就接觸了梅峯的電影《戀曲1980》。

後面爆紅,除了早年攢的古裝劇《劍王朝》,也基本都是拍的電影。

另一方面,很多強行啓動的續集,通常都不如第一部。

演員出於會拖累第一部印象、敗壞口碑的考慮,也會選擇棄演。

比如《少年包青天》系列。

或許某些臉盲症觀眾,到今天還以為自己的童年回憶三部曲,主角都是周杰。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但事實是,“包黑炭”先換的陸毅,又換了鄧超。

本來拍得挺好,是主演周杰在第二部時拒演。

理由是他“認為劇本不好,誰演都不行”。

那會沒人信他,拉來人氣小生又試了兩部,“試完以後怎麼樣呢?”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這個問題豆瓣評分可以一答

最後對一個演員來説,也是最無奈的,身體損傷。

《河神2》開機前四個月,李現就曾在微博裏寫道:

自己身體出現多處損傷,包括頸椎側彎,腰肌勞損等。

可小河神郭得友有大量水戲,這是角色的基本業務。

演員硬件出問題,支撐不了強度,觀眾即便再磨刀霍霍也找不到理由下手。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説到底,續集拍不拍,還是演員説了算。

當他們因種種原由選擇不拍,觀眾再意難平,也只能乾瞪眼。

此外還有一點,續集找誰拍?這同樣不是觀眾能左右的。

前作火了,續集確認拍,劇組就得找投資人。

找不到好的投資人,付不起主演水漲船高的片酬,只能換角;

找到好的投資人,劇集熱度擺在眼前——

掏錢的主回頭看看自家嗷嗷待哺的新人,這臉不刷白不刷,還是換角。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03.

“換人必撲”定律

各種理由交織之下,作為最邊緣的觀眾,我們不難看到這樣一幕:

換了主演的劇,要麼拍出正常水平,但熱度肉眼可見的消散;

要麼總有人設崩塌、演技翻車等問題而沒拍好,被一早備下的口水淹沒。

比如之前的《法醫秦明》。

依舊是李現,搭檔張若昀、焦俊豔一通圈粉,續集三人又集體消失。

新來的“鐵三角”,不等觀眾挑刺,就一幅“水土不服”的表情迅速滑跪。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再到之後的《再見王瀝川》。

“新瀝川”全程不琢磨怎麼演好自己的角色,而是琢磨“怎麼演好高以翔”。

既有珠玉在前,無法超越,還強行續集,那就真沒必要了。

最近的《古董局中局Ⅱ》,則是反其道而行——

就一個夏雨還在,圍繞他展開的配角全都新面孔。

看他跟一羣陌生人鏡頭前熱絡,這個觀感,比前面換主演的幾部還詭異。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在經歷了數度心頭好胡亂換角而被毀,觀眾也逐漸養成了PTSD。

“換人必撲”定律,如今相較事後總結,更多已是“播前抗議”。

像《鄉村愛情》的追劇觀眾,這兩天就正在感受真實心碎。

追了十幾年的象牙山天團成員劉能,一夕間,換人了。

“劉能走了,留下趙四孤獨戰鬥,謝廣坤要一統象牙山了,這劇完了。”

觀眾一邊盼着拍續集,一邊又憤懣地拒絕換人,覺得換人一定會丟了內味兒。

你要説觀眾跟新來的演員有仇嗎?那肯定不是。

歸根結底,換人必撲的口號,只是一種不捨初心的方式。

而在悲傷逆流的角落,有這麼一條訊息或許能寬慰到大家:

換上來的新主演,也不是百分百都會遭人嫌棄。

你看《鄉村愛情》裏的靈魂主角尼古拉斯·趙四——

一開始根本就不是傳奇舞王,劉小光老師。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有11個版本胡八一的《鬼吹燈》,每次開機都不同,看誰都像看同人。

可一路看下來,陳坤夠精神,靳東夠沉穩,潘粵明得神髓,也算各具優勢。

再説回《河神》系列,時隔三年趕來救場的金世佳,他表現的差嗎?

第一部裏的小河神,最大的特點是少年感十足。

李現身上有股天生的痞勁兒,也有男女通殺的血性。

這給曾經的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而如今的二代小河神,同樣有幾分市井氣。

不過有着表演野心的金世佳,並沒有甘願處在李現的光環下。

他選擇另闢蹊徑,往一個相反的方向去演了。

因此你會發現,他的郭得友不再散發那股少年感。

眉眼間的沉着,讓他更像看過生死善惡,卻仍堅持自己的中年河神。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這兩種詮釋,你要説誰對誰不對?

它沒有答案。

接受得了轉變的觀眾,至少心中意難平能往下嚥咽;

而接受不了的,就只能感嘆:自“現”走後獨留戀了。

- END -

互動話題

你最意難平的主演換人劇是哪部?

如何投稿

上下滑動查看如何投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86 字。

轉載請註明: 有一種觀眾意難平,叫“換人必撲國產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