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0月26日電(記者阮周圍、張格、張玉潔)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劇《外交風雲》發行至北美、非洲、印尼等國家和地區,並即將通過網絡平台登陸26個國家;優秀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陸續上線海外多地……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電視劇走向海外,憑實力“圈粉”。
10月18日,榮獲最佳電視劇獎《外交風雲》的代表在頒獎儀式上發言。新華社記者陳振海 攝
去年11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在第25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上介紹,電視劇在中國電視節目國際貿易中的佔比超過70%,已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劉彬彬認為,如今,中國電視劇創作機制更加全球化,劇情的核心內容也逐漸具備全球化特徵。比如共同價值追求、共同經濟生活的全球化以及多元化文化發展,反映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觀眾從中國電視劇中找到了更多共同語言。”
因為各國及地區民眾對電視劇內容的喜好不同,中國電視劇“出海”的類型也更加多元化,除了以往頗受歡迎的都市劇、生活劇、古裝劇外,還增加了言情和喜劇等類型。
在“出海”過程中,經過本土化翻譯的劇情內容更容易為當地觀眾理解和接受,從而進一步提升中國影視節目的傳播力和傳播效果。與此同時,隨着流媒體技術和平台不斷髮展,海外視頻網站購入中國電視劇版權,中國視頻網站也相繼推出國際版或海外版,這些都幫助海外觀眾更便捷地收看中國劇集。
10月18日,孔笙憑藉《大江大河》獲得金鷹獎最佳導演獎、馬繼紅(右)憑藉《外交風雲》獲得最佳編劇獎。新華社記者陳振海 攝
在非洲,《琅琊榜》《小別離》《歡樂頌》等電視劇被譯配成英、法、葡及非洲本地語言在多國播放,受到當地民眾喜愛;《雞毛飛上天》在葡萄牙國家電視台播出,收視率居高不下;在日本,《延禧攻略》《甄嬛傳》等宮廷劇被翻譯成日語熱播;在東南亞,緬語配音版《紅樓夢》《西遊記》和《婚姻保衞戰》等電視劇相繼播出,很多緬甸觀眾成為中國電視劇“粉絲”。
“看中國電視劇可以提高我的漢語水平,還能學到很多和中國有關的東西,看劇的過程讓我感到快樂。”喀麥隆姑娘胡爾道説,相較配音版本,她更喜歡觀看中文原聲版的電視劇。最初她必須一邊看一邊查釋義,現在,她已經熟練到可以用中文嘗試配音。
和胡爾道有相同愛好的還有來自馬來西亞的陳曉晗。對她來説,在閒暇時間收看中國電視劇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此前,她多次在網絡平台“刷”《步步驚心》《何以笙簫默》等中國電視劇,為了能夠同步收看中國劇集和綜藝作品,她還特意購買了視頻網站的會員服務。
中國視協編劇專業委員會主任王海平説,目前中國電視劇在亞洲、非洲區域傳播較好,在歐美的傳播還有待開拓。“因為文化的巨大差異使得國產電視劇的翻譯和傳播仍需要一個過程,而中國電視劇的國際視野和語境也需要進一步培養。我對未來國產電視劇‘出海’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