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不止港樂

生生不息的不止港樂

  林子祥

  最近樂壇最受關注的新聞,莫過於在音樂節目《乘風破浪3》中,王心凌時隔18年再唱《愛你》,不僅歌手本人凍齡,屏幕那頭的一些觀眾也忍不住扭動起不再苗條的身軀,高呼“青春回來了”。而在另一檔音樂節目《聲生不息》中,林子祥、葉倩文、李克勤、楊千嬅……一眾不同年代的香港歌手,又把80後90後分分鐘帶回用磁帶和CD聽歌的少年時光。

  可能是幾十年前的歌手們太努力,導致現在一打開歌單,循環播放的依舊是少年時的流行曲。有沒有那麼一首歌,會讓你心裏記着我?答案肯定是,有的。

  既然回憶起了我們的青春,那不妨也回溯香港音樂的青春。

  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香港街頭巷尾最流行的中文歌曲來自內地,周璇、姚莉、白光……上海灘紅什麼,香港人聽什麼。到了五六十年代,港樂萌芽,一大原因是當時香港電影的欣欣向榮。在早期粵語片中,粵語歌曲多有着傳統粵劇的基因,歌詞嚴謹優雅,頗有古意。

  上世紀70年代對香港音樂來説是一個分水嶺,1974年熱映的《啼笑因緣》和《鬼馬雙星》,帶紅了仙杜拉和許冠傑演唱的主題曲。從此,描述市井生活、體察小人物內心的歌曲,逐漸佔據主流,這也成為香港音樂至今不滅的精神內核。

  上世紀80年代,香港音樂開始爆發,徐小鳳、羅文、甄妮、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是那個年代香港樂壇最耀眼的星辰;到了90年代,以“四大天王”為代表的香港音樂已經風靡亞洲;再後來的陳奕迅、謝霆鋒……如今,越來越多的香港歌手,出現在內地的文化綜藝節目中。

  港樂的編年史,似乎有一個暗線的輪迴。

  關於港樂歷史,74歲的林子祥很有發言權:從學生時代就開始組樂隊,1976年出了第一張專輯,1980年憑藉《在水中央》《分分鐘需要你》兩首歌獲得當年的十大中文金曲獎,從此一炮而紅——紅了40多年。也許每個年代都有比林子祥更紅的歌手,但人家你方唱罷我登場,只有他,永遠在場。

  上世紀90年代初,徐克拍攝電影《黃飛鴻》,電影快拍完了,主題曲還沒有,“徐老怪”請黃霑來寫。黃霑選了古曲《將軍令》進行改編,又請了林子祥來演唱。林子祥一開嗓,似有千軍萬馬,後來他自己説,每次唱到“做個好漢子”,感覺就來了。

  去年,林子祥在“灣區升明月”2021大灣區中秋電影音樂晚會上唱《敢愛敢做》,“鐵肺”依然滿格在線;這次在《聲生不息》中,他和夫人葉倩文同來,《男兒當自強》一出,炸裂全場。“‘港樂’就是我。”林子祥説。他沒説錯。

  港樂不只是旋律與歌詞,更記錄了不同年代的香港的文化。香港樂壇有“詞壇三宗匠”之説。“凡有華人處,無不聽盧詞”,説的是盧國沾,《小李飛刀》《萬里長城永不倒》都是他的代表作;黃霑不必説,《上海灘》《倩女幽魂》《滄海一聲笑》《獅子山下》《我的中國心》……沒聽過的人恐怕不多;鄭國江的經典作品,則有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陳百強的《偏偏喜歡你》、張國榮的《風繼續吹》……

  鄭國江曾總結:“我的詞中展現的是中國人的精神面貌,盧國沾是中國人的民族大義,而黃霑則是傳達中國傳統思想。”

  中國,是上一代香港音樂人念念不忘的關鍵詞,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在節目中,時隔34年,內地樂隊馬賽克重新唱響《大地》,致敬香港樂隊Beyond。不過,粵語發音不那麼地道,讓人想起當年那個用拼音學唱粵語歌的自己。

  港樂在它的黃金年代,迴盪到每一處有華人的土地上。現在,歲月泊岸,港樂是那一張接通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船票。也許,當我們小時候的耳朵裏聽到了港樂,港樂就在我們的身體中住下了,與我們一起成長。本就流着一樣的血,就會有那麼一首歌,會讓你輕輕跟着和,牽動我們共同的過去,記憶不會沉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9 字。

轉載請註明: 生生不息的不止港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