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羣離開馮鞏去當官,馮鞏一句話總結,“這頭牛又瘋了”--引言。
牛羣,一個最能折騰的相聲演員。
想必很多觀眾都在春晚上看過他和馮鞏的相聲吧。他們的相聲節目,不僅包袱滿滿又接地氣,而且更難得的是,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背後,還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在裏面。
當過相聲演員、上過春晚、拍過電影、上過綜藝,還當過主持人,一輩子當三輩子活,牛羣可真是把人生活明白了。
【初生牛犢不怕虎】
牛羣從小出生在天津,好像天津人一出生就自帶“説相聲”的buff,一開口就是老相聲人了。
1970年,是牛羣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
彼時,牛羣還是某個通訊連的一個兵,在部隊文藝演出上,他説了一段天津相聲,一開口就獲得了好評,成了他投身相聲事業的一個起點。
可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牛羣敢上台、敢講相聲、敢表演,但畢竟不是專業的,靠天賦和興趣吃飯,也不會走得太遠。
而且相聲、小品這一類的節目形式吧,好不好笑、有沒有意思,台下的觀眾馬上就會給出反應。有一次,牛羣在台上激情表演,台下沒一個人笑,場子很尷尬。
牛羣也因此下定決心,要好好鑽研相聲,也就是在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他拜師曲藝家劉學智,也就是未來的老丈人。
牛羣后來又拜在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門下,又有天賦,又肯付出努力,於是在1988年的春晚上,牛羣和李立山表演相聲《巧立名目》,一鳴驚人,成為家喻户曉的相聲演員。
【“這頭牛又瘋了”】
説來也巧,牛羣在拍攝電視劇《那五》時,認識了馮鞏,他們就這結下了不解之緣。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牛羣和馮鞏搭檔,頂起了相聲行業的一片天,一個捧哏一個逗哏,配合得天衣無縫,共同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膾炙人口的相聲節目,比如《明天會更好》《教子有方》等作品。
按正常流程走,牛羣和馮鞏兩人搭檔只要不拆開,那絕對是最火的“金牌搭檔”。
可偏偏,牛羣有着自己的想法,愛折騰,而且認準了就要去做,做了就要做好。
為了提高表演水平,牛羣跑去北大進修;又愛上了攝影,他還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牛眼看家牛羣名家攝影展》。
所以,牛羣跑去安徽省蒙城縣工作,馮鞏一點也不意外,只留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這頭牛又瘋了!”
2000年,牛羣以“掛職鍛鍊”的方式,當上了蒙城縣副縣長。
蒙城縣是養牛大縣,邀請牛羣來掛職,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本以為只是單純的“掛職”,沒想到,牛羣一做就是5年,為當地人民羣眾幹了不少好事。
為了蒙城發展,牛羣可謂是嘔心瀝血了,相聲也不説了,一心一意當好官。
又是建立了“中國牛網”,提高了蒙城知名度;又是給蒙城招商引資,新建了“牛羣商貿城”。
牛羣在蒙城掛職那段時間,留意到當地特殊教育學校裏還有很多危房,為了給殘疾兒童更好的未來,他新建了特殊教育學校,改公辦為民辦,承包了一個礦泉水廠,以企養校。
他還把自己的個人財產全部用於特殊教育事業……
但是當時有些爭議,説是牛羣的礦泉水廠存在漏税、非法徵用土地等等,具體情況不細説了,總之,關於牛羣的這些問題,調查結果就是沒問題的,都是子虛烏有的。
後來,牛羣離開蒙城回到演藝圈,當地百姓非常不捨得。
【再回頭已物是人非】
在蒙城當了5年官,牛羣又回到春晚舞台,和閆學晶、劉小梅搭檔小品《打工幼兒園》。
2007年,牛羣又在春晚上和趙本山合作小品《策劃》,據説牛羣向春晚送了兩個節目,因為質量原因被退回了。
趙本山看到牛羣的狀態很不好,就想着找個機會和牛羣合作,所以才有了《策劃》這個經典作品。
此外,在這一年牛羣和妻子劉肅也辦理了離婚,他為了蒙城又是傾家蕩產的,又是忙得腳不沾地的,忽視了婚姻關係的維繫,兩個人也因此漸行漸遠。
之後老搭檔馮鞏拍電影也沒忘記他,拍《別拿自己不當幹部》時還邀請了他。
再之後牛羣也沒有再説相聲了,做起了《牛羣冒號》《第一書記》等節目的主持人,還參加了跳水勵志類節目《中國星跳躍》,那個時候牛羣都已經60多歲了。
牛羣如今還有一部尚未上映的電影《塞罕壩上》,如今他已經71歲了,真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啊。
【結語】
有人説,牛羣就是愛折騰,把自己的大好前途給“作”沒了,看看搭檔馮鞏,多成功啊!
也許相對於馮鞏來説,牛羣沒有獲得大家所認為的“成功”,但他的“成功”在於他的人生經歷夠豐富多彩。在老搭檔馮鞏眼裏,牛羣的成功是他所達不到的。畢竟人生就那麼短,什麼形式的“成功”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