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奇蹟·笨小孩》中的反思:汪春梅沒打贏官司,李經理還是上位者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娛樂

由文牧野執導,易烊千璽主演的《奇蹟·笨小孩》是2022年春節檔中的口碑較好的電影。

該片講述了易烊千璽飾演的景浩,在母親去世後為了給身患怪病的妹妹治病,結交了一羣能共患難的朋友並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最終成功過上好日子的故事。

從故事的簡述不難看出,這是一部圍繞親情、友情和奮鬥史展開的勵志電影。

比起文牧野的上一部作品《我不是藥神》,通過癌症患者與仿製藥的故事探討法治與人情,《奇蹟·笨小孩》在故事框架上就註定了不會深入展示過於尖鋭的主題。

如果説,《我不是藥神》是一碗苦口的良藥,那《奇蹟·笨小孩》其實就是一碗温暖的雞湯。

然而,不少影迷在觀影時還是對文牧野和《奇蹟·笨小孩》有“太高”的期待。

他們把電影當成是“《藥神》的精神續作”,認為電影缺了一份反思,多了不少煽情。

再加上“雞湯”類的電影並不那麼討好市場,導致了《奇蹟·笨小孩》的口碑並沒有預期的好。

儘管豆瓣7.4分已是2022年春節檔的“口碑第二”,但比起封神的《藥神》,《奇蹟》目前的口碑多少顯得有些不夠看。

但是,作為一部社會現實主義電影,《奇蹟·笨小孩》並不是真的缺乏反思。

在展開景浩的創業故事時,文牧野非常隱晦地暴露了一些社會問題,並且和《藥神》一樣,這些問題在電影結束時都沒有能得到解決。

如果大家能完全沉下心來觀影,會發現在景浩那奇蹟般的創業故事背後,有一些不合理的社會現象連奇蹟發生也無法得到妥善的處理。

一、汪春梅最終都沒能打贏官司

由齊溪飾演的女工汪春梅是一名性格倔強的單親母親,在劇中展現了女性的力量。

汪春梅早年是一間電子零件廠的女工,由於工廠沒有為員工提供合適的保護措施,導致她因為長期暴露在噪音環境中工作而得了聽力障礙。

如果沒有助聽器,汪春梅就沒辦法聽清楚聲音,儼然因工傷成為了一名殘疾人。

但涉事的工廠並沒打算按照規定賠償並安置汪春梅。

相反,他們還讓汪春梅簽署不平等的“賠償協議”,打算用一點小錢把她打發走。

倔強的汪春梅自然是不會同意的,她不僅拒絕簽字,還開始起訴工廠。

即使面對工廠“打手”的百般威脅,汪春梅也沒想過後退一步,堅稱要打贏官司。

在電影裏,汪春梅與工廠的故事線止於“拳王”張龍豪把工廠“打手”全部打趴在地。

雖然汪春梅在片中表示會把官司“一直打下去”,但直至最後她和張龍豪結婚了,起訴電子廠的事依然沒有一個明確的交代。電子廠的敗北似乎就是被幾個混混的戰敗代表了。

汪春梅最終有沒有打贏和電子廠的官司呢?我認為並沒有。

首先,這一句話就能交代的事,不可能因為篇幅限制,或者是“導演忘了”而被忽略。

另外,汪春梅在電影的最後還成為了維護婦女權益的模範人物。

為什麼她會獲得這樣的殊榮呢?很大概率是因為她與電子廠打官司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但既然汪春梅打官司的行為得到了肯定,為何卻沒能明確指出電子廠的敗北呢?

答案只能是打官司的結果應該不盡人意。

畢竟汪春梅在電子廠打工時只是一個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在簽署合同時很有可能被對方鑽了空子,導致雙方在法庭上各執一詞,遲遲無法出結果。

現實中,工人因為合同簽署問題在維權時處於劣勢的現象其實並不罕見。

文牧野在大團圓結局裏並沒有説明電子廠輸了,很可能是在暗諷上述讓人無力的不公。

二、李經理的地位並沒有被動搖

由王傳君飾演的李經理是手機公司的中層管理者,在劇中屬於比較反面的角色。

他出場自帶一種高高在上的冷漠感,多次用“看不起底層打工仔”的偏見把景浩拒之門外。

然而,李經理本身在片中並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專業水平,除了有一個高學歷和對董事長唯命是從外,似乎一無是處。

對於這麼一個不討喜的角色,不少觀眾都會希望董事長最後對他進行降職或者開除。

但在結局的羣像鏡頭裏,我們可以發現李經理並沒有因為看錯了景浩而被處理,依然鞍前馬後地跟在董事長身邊,似乎還是身居要職。

明明看上去就是個繡花枕頭,為何大結局不把他寫得慘淡些,讓觀眾“大快人心”呢?

我認為這是文牧野在暗諷職場上那些“不幹實事,但卻能有所作為”的人。

在不少企業裏,總會存在一些人,日常無所事事,但分錢發獎金卻不會少他們一分一毫。

這些人之於企業的作用有時並不是做了多少事情,而是背後的關係能為企業帶來多少利益。

所以,即使幹實事的人對他們如何看不過眼,依然無法動搖他們在企業的地位。

李經理身居市場部負責人要職,擁有海歸研究生的學歷,如果是一個實幹派出身的人,又怎麼會在董事長讓他提供方案時,只會點頭哈腰、唯唯諾諾呢?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他只是資方的代表,根本沒有市場部負責人那獨當一面的實力。

因此,即使他被景浩的成功打臉、拿不出讓董事長滿意的方案,但只要做好資方的傳聲筒,拍好董事長的馬屁,依然能高枕無憂地拿高薪厚祿。

綜上所述,無論是“王春梅最後沒打贏官司”,還是“李經理依然是上位者”,其實都能看出文牧野在《奇蹟·笨小孩》裏安插了暗諷不公現象的反思內容。

之所以不像《我不是藥神》那樣直接地針砭時弊,我認為一來是為了不破壞勵志電影的格調,二來是不想讓賀歲檔電影變得太過沉重。

畢竟即使是目前這樣勵志的格調,依然有部分人表示主題太沉重,不適合在大過年觀看。

如果真的要把上述暗諷現實不公的內容和盤托出,估計引起的不滿只會更加大吧?

#電影奇蹟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