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抵制超長預售,這屆年輕人拒絕“花錢受氣”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娛樂

編輯導語:從現貨,到預售7天,再到預售15天甚至是30天和45天的超長預售,電商平台上商品預售的情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不滿和牴觸,而在商家眼中,預售是抵禦行業大環境風險的有效途徑,二者之間的矛盾是否可以調和解決呢?一起來看。

“只要你抵制預售,我們就是朋友。”

90後女孩張鑫在微博、小紅書、抖音之間快速來回切換,在各大評論區複製着這句話。她堅信,只要抵制預售的人越多,她們就能贏得勝利。

從現貨,到預售7天,再到預售15天,張鑫覺得作為消費者自己在花錢找罪受,而不是“上帝”。終於,在遇到30天甚至45天的超長預售後,張鑫爆發了。在小紅書上,和她有着同樣想法的人有上百萬,大家都飽受預售的折磨。

為了買到現貨衣服,年輕人們不再沉默。他們自發形成抵制,希望改變預售的套路,不再做商家轉嫁風險的“替罪羊”。#超長預售#相關內容在微博上閲讀過億熱搜、小紅書上500萬閲讀的話題熱度,這屆年輕人努力表達自己的不滿。

但面對消費者的抨擊,部分商家並不覺得自己是店大欺客,而是服裝產業鏈上的弱者。“現在還有誰敢進現貨,一套一個牢。商家也想賣現貨,預售退貨率奇高”,一位服飾主播告訴Tech星球。

在他們眼裏,預售是抵禦行業大環境風險最穩妥的辦法。疫情以來,整個服裝行業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要想活下去,商家們不得不採用輕資產運營的模式。

如此看來,商家抵禦風險和消費者追求體驗之間的矛盾似乎無法消彌。但開啓預售的選擇權終究是在商家手上,選擇超長預售的商家們究竟是不得以,還是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轉嫁庫存積壓風險?

01 “奮起反抗”預售的消費者

春天的到來並沒有讓張鑫心情愉悦,而是陷入焦慮。早早安排好春遊,但買的春裝還沒到。她打開淘寶、抖音的次數明顯增多,為的就是看上個月買的衣服發沒發貨,30天過去了還沒發貨。

憋屈的張鑫打開小紅書打算發筆記一吐為快。這個時候她才發現,小紅書上“討厭預售“的討論話題都已經有超五百萬的瀏覽。不止她是一個人,原來大家都飽受服裝超長預售機制的困擾。

沒有發起人,也沒有導火索,但一場關於抵制“超長預售”的反擊戰,在各大社交平台悄然爆發了。

張鑫給小紅書上所有抵制預售的筆記都點贊,增加話題熱度。“我就想讓所有人都關注到這件事,平台能出來整治下”,張鑫告訴Tech星球。

進入3月,擁有百萬、千萬粉絲的博主們成為了抵制浪潮裏的主力,抖音上的美妝博主温仙女,因《奇葩説》而出名的冉高鳴都針對預售發聲。“終於有大博主發聲了,我們反饋不如你們有用”,KOL們的加入讓普通消費者看到了希望。

在3月14日,“315”的前一天,新華社在微博等平台上發佈了“揭秘網紅服裝店超長預售”的視頻。看到“國家隊”的加入,張鑫覺得之前的刷屏沒有白費,消費者不再是孤軍奮戰。

事實也證明,他們的努力有了迴音。在拼多多上,預售超過7天,一律不在平台優先展示產品。此前,抖音、淘寶也一度有過暫行規則,對於預售的商品不予優先展示。

實際上,預售制度一直都存在。之前更多是運用在JK制服、漢服等小眾服飾中,或是羊絨大衣這類需要特殊面料的品類,亦或高端定製服飾。

服裝工廠老闆張遠告訴Tech星球,預售本身沒問題,有問題的是被部分商家濫用。“之前搞預售是為了製造噱頭,也有的是為了測試版型,這些都是可以的。”

消費者反感預售也是因為其變成一種常態。“現在的網紅店鋪沒有一個不是預售的”,張鑫告訴Tech星球。在抖音上,即使一件不過百元的純色衞衣都需要預售期,擁有現貨成了一種奢侈。

但面對那些精緻的賣家秀圖片,消費者們選擇了接受從現貨變成預售這件事,換來的卻是越來越長的預售期。

“商家預售個幾天,我都是可以等的”,張鑫告訴Tech星球,但在抖音上的吐槽視頻裏,“7天、15天我都能接受”,也成為大家的共同台詞,部分網紅店鋪的預售期已經變成一個月甚至45天。

終於,消費者們不再繼續默認所謂的規則,“奮起反抗”。

02 怕積壓庫存的商家

除了製造聲量,客服成為消費者表達不滿,以及和商家對話的渠道。“預售的衣服,粉絲一天可以催個好幾次”,抖音主播李涵無奈地向Tech星球表示,“粉絲也沒什麼渠道,只能找客服反饋投訴。”

而客服的安撫並不能解決問題,投訴無果後,消費者們往往靠退貨來表達立場。李涵告訴Tech星球,預售服裝的退貨率比現貨要高很多,預售期超15天的衣服退貨率甚至能達到90%。

但即使退貨率居高不下,客服工作量翻倍,商家也依然會選擇預售。相比消費者的怨聲載道,商家更怕真正會拖垮自己的庫存積壓風險。

服飾已經成為直播電商裏的大品類,尤其在抖音、快手上。無論是工廠還是商家,都認為直播是天然適合銷售服裝的渠道。

但隨着競爭的加劇,以及直播本身的特性,商家需要靠快速上新和日播來吸引粉絲和維持流量。這就意味着,商家每週都要上新至少幾十個款式,每個款都有至少三種尺碼。若是繼續用現貨形式,商家的庫存壓力比在傳統電商時代要大得多。

在服裝市場,一件衣服從上市到成為尾貨只需要15天時間,甚至更短。李涵告訴Tech星球,一件售價150元左右的衣服,變成尾貨清倉時只值30至40元。而在一場數個小時的直播裏,無論是商家還是主播,都無法精準預估銷量。在極大的不確定下,預售成為商家最穩妥的選擇。

浙江桐鄉的服裝工廠老闆張遠告訴Tech星球,無論是和頭部還是中尾部商家,他們都採取備部分現貨+預售的形式。

張遠解釋道,一般大主播在上新前都儲備30%的現貨,再讓工廠儲備30%的原料,另外40%便需要機動的生產週期。“頭部主播一場直播就能賣上萬單,其實超過了很多工廠的供應能力,打亂整個供貨的週期,那生產真的就需要一個月時間。”

而對沒有實力的中小主播而言,工廠的配合度也會下降。在訂單量不多的情況下,他們也需要通過預售的形式做快速反應。

在張遠看來,從生產端角度出發,7-15天的預售期都屬於健康的狀態,但超過15天的確屬於濫用預售制度。李涵也表示,超長預售的本質還是資金問題,“沒有實力,也不想前期投入太多,平台的回款週期都是在45天。”

此外,超15天預售期的商家,也是為了進一步降低退貨率,將風險轉移。

李涵告訴Tech星球,目前服裝行業的平均退貨率已經達到了50%。“很多消費者一款衣服會把顏色和不同尺碼都買回來,最後只留一件,其他退貨”,而為了店鋪評分,即使收貨超過7天,商家也會無理由退款。

設置超長預售後,商家不僅能根據數據把控單量,還能將利用時間窗口將退貨進行二次銷售,最大程度降低庫存。

不止是商家,在疫情之後,服裝工廠也變得謹慎。“這兩年經濟不好,很多工廠也不會備這麼多現貨,並且供應商不可能只給一家品牌供貨,特別是一些好的貨品更不會。”張遠告訴Tech星球,“所以我們都會主動跟主播説,直接放15天的預售。”

“其實你有多少現貨賣多少就好了”,張遠表示。但面對直播可能帶來一夜暴富的機會,沒有人想錯過。

03 工廠倒逼走向“快時尚”模式

在部分商家看來,預售對消費者沒有任何損失。“現在有運費險,又可以無理由退貨。預售也是提前告知,不願意等可以不買。退貨造成的影響都是我們來承擔。”

在他們眼中,預售只是對抗平台的一種方式,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引得年輕人將其反噬。

現在,為了彎道超車傳統電商平台,抖音、快手都對商家審核變得更加嚴格,希望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他們對於48小時未按時發貨的商家,會扣分處罰。

“有的時候就算有現貨也會掛預售”,有商家毫不隱晦地告訴Tech星球,“因為現在隨時可能出問題,你提前發貨了,消費者還覺得驚喜。”

但消費者們對於超長預售已經沒有容忍度。越來越多人開始呼籲迴歸線下,期望靠消費選擇來重新奪回話語權,抵抗電商商家。

但是,對於商家而言,消費者的抵制依然不痛不癢。他們也並不擔心用户的流失。

“線上線下現在其實是兩批不同的人羣”,張遠表示。線下實體店現在更多承載的是體驗、品質,而線上則是迭代快、性價比。“線下服裝的溢價至少是3-4倍”,李涵也告訴Tech星球,“商家和消費者其實是雙向篩選。”

服裝對於年輕女性已經是“季拋品”,線下儘管需要等,但其他條件都能滿足。“如果預售時間能控制在15天之內,還是可以接受的”,張鑫告訴Tech星球。

現在,“討厭超長預售”成為一種“絕對”的正確,甚至成為抖音上新的流量密碼。部分網紅開始蹭流量,而非參與和改進消費者的體驗進步。當有新話題出現後,超長預售的話題也將被淹沒。

但在直播的形式下,預售短時間內可能將一直存在。而對於生產端,直播這一新的銷售形式,會讓供應鏈不得不開始拼快速反應能力。

“原來人家説,Zara這樣的快時尚兩週的快反週期,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縮短到3-7天了”,張遠告訴Tech星球,“類似T恤的通貨,超過500件都可以三天交完。”

在杭州、廣州等服裝產業帶聚集的地區,這類被直播訓練出來的工廠越來越多。在直播間裏,整個服裝鏈條進入以前沒有過的“快循環”:直播間每天不間斷上新,消費者衝動下單,工廠趕工,下個季度繼續追新款。

在快節奏下,性價比成為首選,而品質不是第一位。張遠也承認,快返模式下,衣服質檢要求也相對會放低。“大家都拼速度、追求快,衣服肯定會比實體店會有區別的。”

為了跟上如今整個銷售渠道的變化節奏,工廠們也不得不去適應,讓自己更有實力。“要想和大主播合作,需要穩定的資金能力”,張遠告訴Tech星球。

即使張遠的工廠已經是有極強研發能力,也穩定跟頭部主播合作,但他並不看好現在工廠進入拼快速反應的階段,“速度帶來的是極致壓縮,只適合通貨,複雜、高級的衣服是不可能在這種模式下生產出來的”。

在他看來,供應鏈需要有沉澱的過程,再加上逐漸合規後,整個服裝鏈條才能進入良性循環。而到那時候,超長預售也自然不會出現。

作者: 習睿,公眾號:Tech星球

本文由@Tech星球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