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雯雯
看《火紅年華》時,我落淚了。雖然沒有明星大腕,也沒有豪華佈景,但這部電視劇裏流露出的點點滴滴,讓我看到了我父輩們的年華似火。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成都人,但一直到小學三年級才學會了基本的四川話。我的同學也是如此。説東北話的,説上海話的,還有一些聽不懂的方言。大家的父輩都來自天南海北,在“三線建設”的熱潮之下,匯聚到了成都市東郊,成為了城市的建設者。
我的姥姥當時拖着3個孩子,並不希望離家兩千公里到成都。但最終,她還是咬牙離開了全部的親人,跟隨着姥爺成為了建設成都的一份子。
如今的東郊,不僅坐落着美麗的公園和濕地,還隱藏着一條聞名遐邇的美食街,府青路長長的跨線橋下的運動公園,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但當年的成都東郊,一片田地連着另一片,想要進城需要走上好幾公里才能坐上公交車。就在這樣的田地中,幾年的時間裏,建大樓、修廠房,工人們沒日沒夜地勞動,讓一個工業的成都出現在了地平線上。
《火紅年華》之所以那麼吸引人,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夠帶來情感上的投射。劇中,勞動者們前赴後繼來到了“金江”這個不毛之地,為了這座城市的建設而拼搏。他們之中大多數人,紮根到這座城市,將“金江”建設成為了一座美麗的工業化城市,每一個人都為這座城市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每一個人都對於這座城市來説,不可或缺。
現代的年輕人,喜歡動不動就把“躺平”“躺贏”等詞語掛在嘴邊,充滿對於生活無意義的失落感,甚至有些人懷抱着奮鬥無用,及時行樂的思想,在他們看來自己由於沒有與生俱來的財富以及舒適的生活條件,所以只能過一種低慾望的生活。但是,生活上的低慾望並不等同於理想上、精神上的低慾望,我們的祖輩在一無所有的狀況下能夠闖出一片天地,那麼當代年輕人更應該踏着前輩步伐繼續前進,創造屬於自己的“火紅年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