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相聲圈明爭暗鬥好不熱鬧,一方是紅透半邊天,以郭德綱,德雲社為代表的非主流相聲演員,另一方是帶有官方背景,以姜昆,曲協為代表的主流相聲演員。吃瓜羣眾往往不看對錯直接站隊,喜歡誰就支持誰。不過放眼望去好像都是德雲社的粉絲,支持主流的寥寥無幾。
郭德綱顯然是看不起主流的,認為他們根本不懂,對其極盡挖苦諷刺。他在老段子《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裏説,現在那些主流相聲演員幾乎沒有坐科出身的,甚至一多半是廚子改行。他認為主流相聲演員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無論去哪裏演出都是十分鐘的節目,上去糊弄幾下,再唱一段哪裏是我的家鄉就算齊活。總之是看這行好騙才混進來的,相聲這行當就是毀在他們手裏的。
主流相聲演員們也不待見(眼紅)郭德綱,認為他説的東西太三俗(庸俗、媚俗、低俗),除了倫理哏就是下三路,沒有積極因素,根本上不得枱面,無法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相聲大師張壽臣
其實最關鍵一點兩邊都心知肚明,但絕不能點破。相聲自誕生以來,經各名家大師的精心創作,積累了近千段的精品段子,不過多已軼失,留到今天的不過兩三百段。這些段子包袱響,笑點足,但主流不敢説。為什麼?當年前輩們靠一張嘴吃飯,行話講是平地摳餅對面拿賊,如果不夠搞笑就得餓死。而當年聽眾們都是社會底層,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説得高雅沒人能懂,只能開一些低俗的玩笑,逗大夥開心。
因為這個原因,這些老段子主流不敢説也不能説。據傳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會説三百多段,但在公開場合一段都沒説過。
北漂時的郭德綱
德雲社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團體。郭德綱北漂時境況和解放前天橋撂地的老先生們差不多,怎麼活下去才是優先考慮的問題,所以他毫不猶豫地撿起老段子,併發揚光大,沒想到慢慢就紅了。
這些精彩絕倫的老段子主流演員能不知道麼?但就是不能説,眼睜睜看着德雲社靠這些段子大紅大紫買房置地,心裏五味雜陳,説不出的難受,更難受的是不能把話挑明,只能從三俗的角度攻擊。
不過郭德綱也一肚子怨氣,相聲是自己一己之力救活的,市場也是自己帶火的,憑什麼得不到官方認可?那些主流演員一個個“梳着大背頭,捯飭得跟北朝鮮官員似的”,他們有什麼本事?敢開商演麼?就算敢,除了贈票能來幾個人?
那麼問題來了,那高高在上的主流演員真的不會説相聲麼?當然不是,
姜昆、李文華
姜昆、李文華
以姜昆為例,還是為我們留下了相當多的優秀作品的,而且舞台風格活躍,諷刺力度極大,《如此照相》、《特大新聞》都屬這類,當然也有貼近主旋律的,如《鼻子的故事》、《祖爺爺的煩惱》也呈現了很高的水平和深厚的功底,更別説後來的爆款《虎口瞎想》、《糾紛》了。
除姜昆以外,師勝傑,李金斗,李文華,石富寬,牛羣,馮鞏這些主流演員相聲功底也都很不錯,只是限於時代、尺度等各種原因沒有紅起來。
其實相聲圈主流和非主流本沒有嚴格界限,郭德綱的師傅師爺都是體制內的主流演員,搭檔于謙老師從前也屬體制內,早年間他自己也希望能進入體制,用他自己話説就是“和你們一起穿個小西裝,抹個紅嘴巴兒,演一場一百塊錢,一個月兩千塊錢,我懇求你們收留我啊,但凡一個有文化的人,説‘讓他來’,留在手底下當個馬仔,我就認投了呀。”只是沒人理這茬。
其實非主流也好主流也罷,能把老百姓逗笑就成,雖説理不歪笑不來,但如果在搞笑的基礎加深一些東西,是不是效果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