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為什麼曾經有一段時間“沒落了”?
郭德綱在他書裏記載了一件事,當年他在安徽衞視參加綜藝節目時,一個攝像師告訴他相聲快死了,你承認嗎?郭德綱説我不承認。攝像師説那你證明給我看。郭德綱坦言我證明不了,如果能證明我幹嘛來參加這個節目呢。
郭德綱説的這件事應該是在二十一世紀初,回頭想想,在世紀交替這十年時間裏,相聲藝術好像確實落寞了一段時間,或者乾脆説“沒落”了。如果非要找一個時間線好像就是從牛羣馮鞏將洋車拉上舞台開始,直到郭德綱的一夜爆紅為止。
其實在這之前很長時間,從《宇宙牌香煙》開始一直到《坐享其成》,相聲在全國尤其在春晚上紅火了十幾年時間,以馬季開始,姜昆唐傑忠,牛羣馮鞏則是中間的兩對弄潮兒。
那時候相聲演員不論是知名度還是相聲作品的知名度都是空前的。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時代裏,小編對姜昆唐傑忠牛羣馮鞏早期的那些相聲作品幾乎都可以完整複述,説句實在話,通過春晚這個大媒介,姜昆馮鞏他們當年的知名度比現在的郭德綱甚至還要大一些。
大到什麼程度?以後來把相聲打得落花流水的幾個小品演員為例,趙本山是姜昆提攜的,黃宏拜師馬季,鞏漢林拜師唐傑忠,還有一個不入流的周煒先拜唐傑忠後拜姜昆。
曾經有多輝煌,後來就有多落寞!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小編總結了三點,給大家做一參考,同意您就贊一個,不同意罵一句無妨。
第一, 相聲的門檻太低了。
小編不才,高三和大學也説過兩次相聲,自己寫的,和同學搭檔,包袱很簡單,就是將全班同學的名字通過諧音的形式編入故事,兩次表演效果都很好。
這個節目創意來源就是馬季的《新地理圖》,小編作為一個百分之百的相聲門外漢都可以説兩段“相聲”,可見其門檻之低。
大學時候,小編興致勃勃加入了學校曲藝協會,已經知道一些相聲常識想學些專業知識的小編卻發現一個嚴酷的現實,曲藝協會里相聲演員十來個,沒有一人會貫口,沒有一人懂傳統相聲,但是曲藝協會每年在晚會上的演出效果都是不錯的。
小編兒子八歲,小學晚會節目也是相聲,小編改編了一段《白字先生》教給他,在學校內居然也好評如潮,呵呵
這僅僅是小編個人的經歷,擴展到全國你會發現,有那麼一段時間裏,相聲演員多如牛毛,大多數的所謂相聲作品與其説是相聲,不如叫逗貧更合適。
大浪淘沙,泥沙俱下,市場一貫有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既然小編這樣的相聲白丁都可以人五人六説相聲,那誰有病再去背貫口背傳統相聲段子去。
或者,大多數人壓根不知道還有傳統相聲這一説。
所以,之前小編説過,相聲的擺知、字輩、家譜這些東西看似陳舊古老,但是其對維護相聲行業的專業水準和行業水平卻是非常有利的。這種形式將相聲的入行門檻提高了很多,一對一的傳授方式也保證了相聲演員的水平。
可惜這些東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當作封建糟粕遺棄,那麼也就不能怪小編這樣的人濫竽充數了,因為遺棄這些相聲門檻的人正是相聲界自己人。
相關閲讀:關於相聲拜師儀式“擺知”的一點科普和兩點憤怒
第二, 外部衝擊
這個外部主要就是小品的衝擊。
其實小品在相聲最紅火的時候也有過一席之地,除了陳佩斯朱時茂之外,笑林黃宏他們的《招聘》,還有侯耀文趙麗蓉的《英雄母親的一天》都有過很高知名度。
直到這幾個人的出現和走紅,才奠定了小品全面趕超相聲並碾壓之的局面。
趙本山、趙麗蓉、鞏漢林、黃宏、潘長江,郭達蔡明完美接班了陳佩斯朱時茂並迅速超越,九十年代春晚最受人期待的節目從牛羣馮鞏變成了趙本山。
那時候小品火到什麼程度呢?你看現在在春晚上吆五喝六的蔡明潘長江,那時候根本排不上號,郭達蔡明每次評選就從沒進過前三名,導致蔡明在《海倫小姐》落選後當場痛哭。
小品的表演形式多樣化更具化,同樣的段子小品演繹起來就比相聲好玩兒好看,甚至到後來機器人、聲光電、舞蹈、大模紛紛植入小品之中,相聲更是難以望其項背。
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馮鞏鼓搗出來了不倫不類的相聲劇,説實在的這些小品如果因為馮鞏的身份也能叫做相聲,那可真的太無。。。聊了。
那些年想看點有意思的相聲只有一個去處《曲苑雜壇》,王謙祥李增瑞他們還有趙偉洲好歹還保留了一些相聲的陣地。
第三, 相聲界內部的混亂
1、 相聲界熱衷於自我閹割
八零後九零後接觸的相聲大多數都是電視上那些,這就導致了很多人印象中相聲就是十來分鐘就要結束的節目,小編每次編相聲也是控制在十二分鐘左右,原因?電視上都這樣的
其實這是相聲為了上電視在自我閹割,先是閹割了傳統相聲中的段子,然後又閹割了自己的表演時間,這就導致了相聲創作的難度加大。
2、 熱衷於改造相聲
這個改造有積極的,比如馮鞏牛羣的《坐享其成》將車子拉上舞台,這是一次勇敢的嘗試,雖然並不被看好。還有石富寬李金斗閆月明的《跑題》,在羣口相聲中加上了四把椅子。
有積極的就有消極的,馮鞏那些相聲劇就不説了,不知道是為了捧人還是平衡,相聲在後來的春晚中越來越多采取羣口,不光人多了,諷刺也越來越少,全變成了歌頌型相聲。比如姜昆的《回眸望九》,直到後來的《東西南北大拜年》達到登峯造極,尤其是最後這個,簡直是在侮辱相聲這個行業。
好像裏面還有張番劉銓淼呢。
至於苗阜王聲後來在春晚上那段極具諷刺的相聲,小編以為那是為了諷刺而諷刺,何嘗不也是一種悲哀。
3、 相聲演員熱衷於改行
曾經有個段子説得好,相聲演員都哪兒去了?馮鞏,演員裏説相聲最好的。姜昆,IT業裏説相聲最好的。牛羣,攝影師裏説相聲最好的。牛振華,生意人裏説相聲最好的。
相聲演員們都去改行了,也直接證明這個行業走下坡路了。
4、 熱衷於內鬥
這個題目太大,就只用馬季先生那句話吧,我特別熱愛相聲這門藝術,但我討厭説相聲的人。
內鬥永遠是相聲界永恆的話題,誠然其他行業也有內鬥,同行是冤家嘛,可像相聲這樣一直保持着內鬥不消停的還真不多。
5、 熱衷於保守
在相聲沒落的日子裏,在郭德綱出現之前,就沒有好相聲,就沒有好相聲演員嗎?
答案是否定的。當然有,而且很多。
小編在2004年出差去天津,偶爾進了一個茶館聽相聲,當時給小編兩大震驚,一個是原來相聲可以説這麼久,四五十分鐘一個小時都行。二是原來相聲可以這麼可樂,這麼接地氣。
天津是個曲藝窩子,傳統相聲在天津從來就沒沒落過。不客氣的講,就算現在從天津找出八個茶館的相聲隊伍PK德雲社八個隊,小編認為,德雲社勝算不大。
既然天津相聲行業和演員這麼好,這麼多,怎麼就沒帶動全國相聲行業呢?
小編以為,除了天津相聲界的內鬥更猛烈之外,他們還有一個毛病就是保守!
得罪,小編決定採用郭德綱的一段話描述天津相聲界的保守:“拿不起來放不下,走不出去進不來。最好吃的是早點,世界的盡頭在楊村。眼饞肚飽,無知無聊。痞子文化,流氓邏輯。分幫派搞械鬥,掙一天錢花一天錢。最怕別人搶生意,原始的地域意識。食親財黑,小店雞賊。沾酒便醉,遇色則迷。見財起意,逢賭必急。下飯館偷牙籤,上廁所不帶紙。窮兇極惡,滿嘴食火。氣人有笑人無,敬光棍怕財主。論文過不去辦證,論武打不過城管。沒智力、沒文化、沒素質,不道德、不義氣、不開眼,不掙錢扭頭就走。打便宜人頭個兒就上,一百塊扔臉上,讓他幹嗎就幹嗎。給塊兒餅能把他爹小名寫天塔上。第一需要解決温飽,第二需要解決廉恥,否則,教育好了也是一個下三爛……”
話糙,但好像縱觀天津很多相聲演員還基本都能找到原型。
綜上,相聲的短暫沒落離不開外部的“幫助”和內部的“努力”,好在任何事任何人都有起起伏伏的狀態,相聲如是。
當然,相聲的重新崛起,最後還是依靠天津人,直到一個天津人跑到北京蹉跎十年機緣巧合加上不懈努力,相聲終於再次輝煌起來。
好了,寫了半宿就這麼點文墨,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