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雲觀影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多部院線電影轉入線上播出後熱度不減,為平台賺足了流量。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少平台花真金白銀買來的一些網絡電影影響力遠低於預期,不少網絡電影的看點集中在免費試看的前6分鐘,用户付費後才發現不是“注水”就是“爛尾”,大呼上當受騙。
與院線電影相比,網絡電影有自身獨特優勢:空間大,在題材和內容上可以適當拓展院線電影邊界;成本低,不像院線電影動輒投入上千萬元,一般拍攝宣發全流程費用僅需幾百萬元;播出快,申報流程相對簡單,從完成製作到上映一般只需要幾個月……但遺憾的是,一些網絡電影未能把好品質關,放鬆了對劇本和演員演技的要求,嚴重破壞行業聲譽。
在國家監管和行業共同努力下,近兩年網絡電影正向規範化發展轉變。去年我國網絡電影的立項備案總量呈下降趨勢,一批粗製濫造的作品被政策門檻、行業標準擋在了市場之外。但是,減量不等於提質,目前市場上能讓用户心甘情願為之付費的高質量網絡電影仍是鳳毛麟角,與觀眾對優質內容的期待相去甚遠。
提高網絡電影質量,關鍵是改變“遊戲”規則。網絡電影市場曾經流傳着三個關鍵詞:片名、海報、“6分鐘”。“6分鐘”是一些視頻平台提供的免費試看時限,一旦超過6分鐘,系統會自動提示觀眾購買會員資格或付費觀看。這條規則讓網絡電影陷入“6分鐘”怪圈,導致一些網絡電影把精力放在影片前6分鐘如何吸引觀眾付費上,缺乏提升內容品質的動力。
為改變這種狀況,一些視頻平台自4月1日起調整了電影在線發行合作模式,新規將6分鐘“有效付費點擊”調整為“按播放時長分賬”。用户看得越久,電影製作方的收益就會越高。讓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優質內容撬動更高的票房分賬,有望促進網絡電影作品質量提升。
此外,還要讓好內容成為網絡排片的唯一標準。對用户選擇意願更高、播放時長更長、口碑表現更好的內容,平台應該提供更多的推廣資源。平台通過把用户的觀看數據、評論內容、評價結果更直接地呈現出來,讓觀眾在選擇電影時不再“拆盲盒”。總之,一切改革要緊緊圍繞“內容”這個核心,通過公平、透明的發行機制和多維商業模式,讓更多優秀的網絡電影作品有機會脱穎而出。
無論對於電影行業還是觀眾來説,網絡電影都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網絡電影有望挑起電影市場的大梁。日前,流媒體平台出品的電影《健聽女孩》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成為首部登頂奧斯卡的網絡電影,這無疑為網絡電影帶來新希望。相信在從業者和平台的共同努力下,網絡電影能用多元、優質、接地氣的內容,為繁榮我國影視創作提供助力,成為電影產業發展的增長點。 (作者:姜天驕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