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吳京打敗了吳京,為什麼未來中國電影還是“吳京”打“吳京”?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娛樂

文|令狐伯光

11月24日,中國電影市場迎來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長津湖》的票房正式超越了《戰狼2》,登頂中國影視史票房排行第一。《戰狼2》的票房是56.94億元,而截止本帖《長津湖》的票房達到56.95億元,最終有機會正式突破57億。

不管如何,肯定還是先要恭喜《長津湖》登頂中國電影影視史票房排行第一。

隨着《長津湖》的登頂,中國電影而言將會迎來不少的變化,比如現在網上説得比較多的吳京打敗了吳京,而且從未來來看很大幾率又會是吳京打吳京。《長津湖》《戰狼2》《流浪地球》都已經是中國影視票房前五。

中國電影票房排行前五,吳京一個人佔了三部大片,而且還是份量很重的那種。吳京接下來還有《水門橋》,《流浪地球2》兩部大片,至少從前作的分量來看都是40億到50億的體量(如果是春節檔+前作水準,可以挑戰榜首)。

哪怕口碑稍稍遜色一些,兩部電影最低的體量大概也在30億上下。

至於呼聲很高的《戰狼3》就不知道了,畢竟喊了這麼多年了還沒一點消息。目前來看,未來兩年還是吳京的《水門橋》打吳京的《流浪地球2》的情況,到時可能是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吳京實現五部霸榜達到一半。

而關於《長津湖》登頂網絡的評價其實爭議蠻多,但這部電影在上映的時候,我個人從電影的突破再到吳京等方面寫過稿子分析。今天這裏最重要還是要重複一下吧,《長津湖》登頂和吳京打敗了吳京。

它基本代表新時代中國工業電影的崛起,對於中國電影產業鏈建立有着深遠的意義。

亞洲影視工業,韓國電影第一,日本嚴重掉隊

現在全世界影視工業第一的毫無疑問是美國好萊塢,老牌發達國家像歐洲因為太過分散,加上發展原因基本以文藝片見長,還是牢牢佔據電影藝術的高地。

其它國家印度和俄羅斯可以一提,但是這裏便不講它了。

然後是日本影視工業,是在50年代打電影基礎(黑澤明,小津安二郎),60年代是個過渡期,70,80年代日本電影就達到巔峯中的巔峯。90年代就開始衰落,只是因為日本人口眾多,而且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是個世界大國,2000年後衰退都不算太明顯。

再然後是中國港台地區,尤其是香港電影。香港電影則是在60,70年代打基礎(李翰祥,胡金銓,李小龍),80年代中後期,90年代達到了巔峯。香港電影則因為地方小,人口少,在2000年後急速衰退。

2000年過後,亞洲電影產業的發展最耀眼的莫過於韓國電影。

韓國電影的發展就是放開限制當文化戰略在做,同時得益於韓國經濟發展,90年代,00年代打基礎,2010年左右就迎來第一波巔峯,目前到2020年已經有十年巔峯時期了。

其實中國在互聯網上,中國電影基本上公認的比不上韓國電影,限制導致的題材匱乏,再到影視工業更成熟的類型片,各種特效大片中國電影都有明顯的差距,網上關於韓國電影是否超越日本電影的爭議有很多。

這個爭議點的話,基本上就是分為兩派的。

一派認為日本電影,甚至是流行文化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上面,這個韓國電影的差距太遠,甚至是否全面超過香港電影的影響力都不一定。他們就進而全面否定韓國電影,甚至是韓國流行文化的影響力。

這個確實是事實,這個文化影響力就看一個持續影響的時間,日本電影沒得説。

另一派則認為韓國電影超越了日本電影,這個就能舉出很多例子,什麼《寄生蟲》獲得金棕櫚,奧斯卡獎,再到各種商業大片,甚至是韓國偶像團體在海外有多火,數據有多好,影響力多大之類的。

這個也是事實,當前韓國影視工業發展確實在日本電影之上,亞洲第一。因為現實發展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日本的影視工業早就跑偏了,成了一個二次元大國。

日本電影現在除了動畫電影,那些真人電影也非常匱乏。要麼是《戀愛迴旋》這類愛情片,要麼是些犯罪片,懸疑片和現實題材片,但是這些電影基本都是中等投資,沒有什麼大場面和大特效。

這種電影在全世界都是賣不動票房的,哪怕好萊塢電影也是這樣。日本投資比較高的特效大片基本就是漫改真人版。但這些電影既沒有山呼海嘯的高水平特效,而且整體看來非常的中二,更不用提絕大多數真人漫改還是爛片。

(浪客劍心那種是極少數,這片擱中國我感覺票房也不會高到哪裏去)

韓國電影因為某些問題大家都知道很少進入中國電影市場,但是無論是中流砥柱的類型片,還是各種各樣的商業特效大片,真的全面超越了日本電影,印度電影,中國電影成為亞洲第一。

俄羅斯電影的特效倒可以一戰,但是老是用最牛的特效拍最爛的故事。

吳京“拯救”了國產電影?他只是推動了中國重工業特效大片時代

我們看看中國電影的發展,8090年代內地文藝片時代的巔峯,同期香港電影的巔峯,2000年後港台電影人北上的積累,當時的中國電影市場並沒有發展起來。

2012年,徐崢的《泰囧》開啓中國電影票房突破10億時代。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中國電影掉入了“流量經濟”那個羣魔亂舞的時代。如果從類型片,商業特效大片的角度來看,真的拿不出手。

當時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王者,基本上還是香港電影人北上後的一種延續。

要麼是《西遊記》等各種各樣的古裝魔幻大片,但是卻連之前香港電影的東方美學就丟了,要麼是《美人魚》《澳門風雲》那種香港喜劇+香港電影情懷,另外就是同樣各種各樣的香港警匪大片。

內地導演團隊拍的類型片,除了張藝謀,馮小剛那類大片,要麼是徐崢,甯浩拍的喜劇片,後來加上沈騰的喜劇片。要麼就是當時《小時代》那類各種各樣的疼痛青春片。

我們仔細想想,雖然當時的中國電影都很爛。但和內地導演拍的那些電影相比,香港導演拍的那些電影好歹還是商業特效大片對吧。

(當時比較能拿得出手的大片是《尋龍訣》,徐克的《智取威虎山》等少數作品)。

中國類型片尤其是商業特效大片的發展,2017年吳京導演的《戰狼2》是個明顯的分水嶺,絕不止是它的票房在當時突破極限,刷新了中國電影票房記錄,這個幾率還保持了五年之久。

根本原因是吳京的《戰狼》系列,還有後來的《流浪地球》開啓中國重工業特效大片時代,對於中國影視工業和中國影視產業鏈的探索、推動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然,這個不止是吳京的功勞,像《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對於中國科幻大片,而且在吳京的《戰狼》系列之外,香港導演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也是另一個重磅系列。

《流浪地球》過後,吳京主演了兩部主旋律作品,但成績只能説中規中矩。直到又迎來《長津湖》的爆發,從題材上看《長津湖》是戰爭片,毫無疑問的重工業特效大片,只是因為三個導演和工期融合不太完美。

全靠“主旋律”,不給年輕人機會?吳京在中國電影的地位當之無愧

未來兩年吳京的《水門橋》會深化同類戰爭片,《流浪地球2》則是中國科幻大片。這個上演的吳京打吳京的情況,背後還是中國最重磅的兩大重工業大片之爭。這個演員票房高低和中國重工業大片是高度綁定的,除此之外我們看看還有誰呢?

沈騰是中國喜劇片一哥,然後是剛剛結束的《唐探》系列(不算是重工業大片)。

林超賢的《緊急救援》的成績中規中矩,以前宣傳過要開拍《紅海行動2》但暫時還沒有動作,黃渤手握的科幻片《太空的莫扎特》《封神三部曲》上映時間方面還不明朗。

吳京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的王者,實際上是他手握的三個重工業特效大片,恰好也是中國重工業大片的王者。其它演員想要打破或者説想要崛起,那麼只能貢獻同類重工業大片。根據這兩年國產電影項目來看,除了沈騰之外,黃渤更有機會一些,因為他手握兩部重磅的重工業大片。

吳京崛起是中國電影的悲哀?文藝片要有,特效大片更應該有

我們在網上經常看到言論,那就是吳京無非是吃“主旋律”的飯,或者説運氣好之類的。那參演“主旋律”的電影多了去了,怎麼就只有吳京的電影最成功?一如喜劇電影一樣為什麼是沈騰。

另外有人認為《戰狼2》《流浪地球》《長津湖》等重工業大片崛起,擠佔了文藝片的生存空間,這個問題更是不值得一駁,雖然這個確實和審核有關係,但我們先不説每年各種小成本文藝片不計其數,一如《我不是藥神》《少年的你》《我的姐姐》一樣,他們只是拍不到以前的文藝片那麼好了。

重工業特效大片和文藝片,商業劇情片是並立的關係,而不是對立的關係。

《戰狼》《流浪地球》《長津湖》的對手是好萊塢,韓國商業特效大片。我們仔細想想,如果中國電影一年有3~5部不同題材的《長津湖》,中國電影工業就追平韓國,如果有8~10部左右,中國電影工業就追平了好萊塢,是不是這個道理?

最後,我相信隨着《長津湖》的登頂,未來的《水門橋》《流浪地球2》的將要上映,不久中國觀眾會看到更多史詩級別的中國商業大片出現,而且質量會越來越好!

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