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VS《傷仲永》同樣是神童,教育結果卻為何不同

hello,大家好!我是日光海岸,來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我們來叨叨一個話題:假如你有一個被人稱作是神童的孩子,你會對TA實行怎樣的教育?

在我們身邊,有這麼一羣特殊的人羣:他們從小就擁有在某些方面異於常人的驚人天賦,並且為人所知。這些人我們稱為“神童”。我們驚歎於他們這方面的天賦,他們的父母家長也是很受人注目,估計也是非常驕傲的。

《天才少女》VS《傷仲永》同樣是神童,教育結果卻為何不同


那麼擁有一名神童,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對於他們的教育,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最近,我在豆瓣的推薦下,看了一部關於神童教育故事的電影《天才少女》。看了這部電影后,我又想起了初中時學過的一篇也是類似神童教育方面的古文《傷仲永》。

同樣是對神童方面的教育,一部電影、一篇古文,三個家長不同的教育觀,結果卻並不一樣。

今天,我們就來結合這兩個例子,來聊聊關於神童教育方面的話題吧!

1、神童的教育,無論是不注重引導還是採取高壓政策或者放養教育,重要的是怎樣才是神童最想要的

首先來講講電影《天才少女》,這是一個講述擁有異於常人的數學天賦,比同齡人早熟有自己主見的七歲小蘿莉瑪莉,她的舅舅與外婆因對其教育的不同看法而產生爭奪撫養權的故事。

《天才少女》VS《傷仲永》同樣是神童,教育結果卻為何不同


《天才少女》的主角瑪莉,因為擁有異於常人的數學方面驚人天賦,而被老師、學校甚至被其外婆所知。

外婆伊夫林曾經是一名數學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卻因為嫁人而放棄了自己的天賦,所以為了實現自己曾經的夢想,發現了她的女兒黛安也有這方面的天賦後,便採用各種高壓政策手段,剝奪了黛安應該擁有的快樂,導致黛安最終抑鬱而自殺身亡。黛安在臨死前,把瑪莉託付給其弟弟弗蘭克,她希望瑪莉能夠過上正常快樂的兒童,不要像她那樣悲慘。

弗蘭克目睹了這起悲劇,為了完成姐姐的遺願,也不想瑪莉重蹈覆轍姐姐一生的悲劇,他答應了黛安的請求,也藏起了自己的鋒芒,從原來是大學教授的助教變成一個沒有穩定收入的修船工。他與瑪莉在物質條件並不算太好的環境裏生活,只為瑪莉創造擁有一個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但卻因為沒有穩定收入,沒有辦法買鋼琴,沒有辦法提供好的學習條件,甚至無法進入專門為天才兒童開設的學校學習。

而他在學校老師、校長髮現瑪莉的特別之處後,和她們溝通時就講過自己的期望。但是,最終還是被學校暗地裏和在波士頓的外婆通了電話。外婆知道了外孫女這樣的天賦後,就想把未竟的事業讓外孫女瑪莉來完成。於是,兩人之間展開了爭奪撫養權的大戰。

《天才少女》VS《傷仲永》同樣是神童,教育結果卻為何不同


在這裏,我們就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與方仲永的父親只為求金錢名利不注重教育,導致“神童”方仲永最後被埋沒不同的是,瑪莉的舅舅與外婆倒是對瑪莉的成長教育很重視的。

瑪莉的外婆物質條件自然比弗蘭克要好很多,她完全可以給瑪莉創造很好的物質條件,但是她卻是一個非常強勢愛命令的人,她在其女兒黛安身上所用過的高壓招術,現在全用於瑪莉身上。但是自小有主見的瑪莉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她雖然喜歡有這樣豐厚的物質條件,但是她更喜歡與弗蘭克在一起生活。儘管後來,弗蘭克不得已把她送到寄養家庭裏,不過到了最後,他發現再次發生了類似黛安當年那樣,各種各樣的家教圍繞着瑪莉,他後悔了,於是通過兩人的對質,最終成功地奪回了瑪莉的撫養權。

《天才少女》VS《傷仲永》同樣是神童,教育結果卻為何不同


弗蘭克在這方面就有所懂得。但是他的教育是不是就是完美無缺的呢?也不是的!

他知道瑪莉是神童,但是他認為瑪莉應該要過得像一個普通的孩子,有着孩子正常的童年。

只是他忽略了一點,瑪莉人雖小,但卻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

瑪莉知道自己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孩子。她面對老師提出的簡單計算問題,她不屑一顧並嗤之以鼻,她小小年紀就已經看懂了高深的數學理論。她喜歡數學,對數學保持着很大的熱情,也曾經想過有一天,要讓自己的照片被所有人知道。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她在家研讀高深的數學理論,也是她自願的。她也有像普通孩子一樣正常的心理需求和正常的情緒。

但是弗蘭克的一些做法,對她來説就是一個低幼的折磨。他所採取的“壓抑天賦”教育方法,也並不見得是個好方法。如果不是瑪莉外婆的出現,他也不會因此而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到了最後,瑪莉的外婆最終知道了黛安的死因,經過痛定思痛,兩人最後達成了協議,最終找到了一個適合瑪莉的教育方式平衡點。

其實,對於神童的教育,無論是哪一種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個性需要,成績固然重要,但是人格的培養更重要。

2、如何正確看待並且正確引導神童健康地發展,避免神童悲劇的屢屢發生?首先應當想到的是,神童畢竟是人是孩子,而不是滿足家長個人虛榮心的物品

我們這個社會,最大的悲哀就在於,對於神童過於各種標籤化,各種吹捧,各種神話。而有些神童的家長更是因此開始驕傲,以孩子為榮,把孩子當成炫耀邀功請賞的工具。在這個社會上,神童被神話一般地存在,卻忽略了他們本質是一個孩子,而不是物品和工具,因此而造成了各種悲劇的產生。

方仲永的父親便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天才少女》裏瑪莉的外婆也是一個例子。

這也讓我想起了曾經被譽為神童的一些悲劇例子。

謝彥波,年僅12歲就進入了中科大,18歲就開始讀博士。但是因為不懂得如何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有傳聞稱,他曾經拿着菜刀威脅過他在美國的博導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與博導反目,導致博士學位泡湯。

寧珀,也是很小進入了中科大,但是卻因為環境等方面的緣故,他不能夠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後也落了個出家為僧的唏噓結局。

……

方仲永在幼年時,有一天哭着要文房四寶,並要來後當場寫下了一首詩,之後這驚人的天賦就被所知和發現了。可是,仲永的父親卻因為外界的各種邀功請賞金錢利益誘惑,為了所謂的各種炫耀,沒有培養仲永學習,導致了最後“泯然眾人矣”的悲劇。

神童悲劇的背後,是一羣像瑪莉的外婆、方仲永的父親這樣充滿着不斷膨脹野心和虛榮心的家長,把神童當作炫耀的物品和工具。而社會上神童的教育,也促使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在不斷地期許,也讓他們忘記乃至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曾經有人説,如果不改變教育的方式和理念,有多少神童就會有多少的悲劇產生。

《天才少女》與《傷仲永》,三個家長所選擇的不同教育方式,對瑪莉或者仲永的結局都是不一樣的。這兩個關於神童方面的教育做法,對於我們每個家長每個教育者來説,都是非常生動的教育課。我們都希望孩子們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不管是普通的孩子還是神童,要想悲劇不再被屢屢發生,《天才少女》和《傷仲永》都能給予我們深刻的教訓和思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9 字。

轉載請註明: 《天才少女》VS《傷仲永》同樣是神童,教育結果卻為何不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