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流動已經是中國的一道風景,年輕人總是一腔熱血想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4個一線城市無疑是我國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但人口的流動總是多樣的,在一線城市房價日益高企的今天,很多人選擇了所謂的逃離北上廣深。這些人又去哪了?
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以下5個城市是除了北上廣深,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有你所在的城市嗎?你又在哪?
杭州
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市,近些年來逐漸成了一個熱門城市。杭州自身的地理位置優越,城市底藴深厚,顏值高。而隨着以阿里巴巴的崛起和在人們生活中的深刻影響,杭州成了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城市之一。杭州近些年來不斷地擴張,轄區面積還在不斷長大。
2016年,杭州市的户籍人口總數為736萬, 杭州市的常住人口為918.8萬,人口淨流入182.8萬。
成都
成都市是我國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是我國西部的經濟高地。2016年,成都市實現全年GDP總值12170.23億元,佔四川省的三分之一還多。成都無論是資源和機會都是西南地區最多的,也因此吸引了大量周邊人口的流入。
2016年成都市户籍人口為1398.9萬人,常住人口數為1591.8萬人,全市人口淨流入192.9萬。
蘇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現在的蘇州可以説是經濟實力最強的地級市。位於長三角洲中部的蘇州,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蘇州實現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54萬億,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第7。
2016年,蘇州市户籍人口數為678.2萬,常住人口為1062.57萬,淨人口流入384.37萬。
天津
天津是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首都北京邊上的天津一直很低調。近年來,隨着天津自身經濟的發展和一線城市的房價高企,天津這個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直轄市對人口的吸引力不斷增加。
2016年天津市的户籍人口為1044.4萬人,常住人口1562.12萬,人口淨流入517.72萬。
東莞
東莞是廣東四小虎之首。作為廣東曾經制造加工業密集的所在,東莞以直接下轄鎮而出名,是全國5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近些年來,隨着經濟轉型和製造業 的升級,東莞的名聲已經不如從前。但東莞對人口的吸引力其實一直沒有減少。
2016年,東莞市的户籍人口為195.1萬,常住人口826.41萬,淨流入人口為631.31萬,是除了北上廣深,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
人往高處走。為了生活和夢想而奔波的你,如今又在哪呢?
徐匡迪表示,
新型城鎮化必須控制特大城市的盲目擴張
。 新華社 資料
中國將城鎮化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目前,中國城鎮化正處於一個重要關口,既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遭遇了一系列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傳統、粗放擴張式的城鎮化老路子顯然已走不通了。
在3月21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2015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便表示,由於人口過於向要素市場發展的大城市集中,主要是指北上廣地區等等,特大城市的城市病顯現,主要是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城市管理成本升高。
徐匡迪認為,從現在起到2030年,中國的新型城鎮化的重點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城市化,以及長江經濟帶的城市羣的發展。
“新型城鎮化必須控制特大城市的盲目擴張。"徐匡迪表示,“而中國的中小城鎮應該是進一步發展的,因為縣域人口占全國總人口70%,縣域經濟、地區生產總值(佔比)是48.1%。”
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中國新型城鎮化中的新型城市羣的情況。城鎮化有3000多年的歷史,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前期的小城鎮5到10萬人,發展到了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有大量的核心的大城市,但是也形成了一個新的城,新的一種現象和形態,就是城市羣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
大國的城鎮化有幾個浪潮。
在18世紀到19世紀中間是英國的城鎮化,它用了100年時間,城鎮化率從20%到50%。
美國是在19世紀末到上世紀中,用了90年時間從20%到71%。日本是東亞的一個代表,它用了50年時間從18%到72%。前蘇聯在集體化的過程中,用了60年時間把城市人口從20%提高到60%。
中國是用了30年的時間,改革開放30年從22%到50%左右,根據昨天發表的數字,我們現在已經到53%了。
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若干的大城市,大都市圈是難以避免的,這是因為生產要素比較聚集,就業比較多。以公共交通最發達的東京為例,通勤的時間,通勤和通學每天平均是70.4分鐘,是所有人不是講光開小汽車,包括坐地鐵,城市運行成本是非常高的,平均車速在東京市只有18.8公里每小時,低於日本所有城市平均的35.5公里每小時。
這是我們看到1960年代高峯時期東京的地鐵的情況,每個車門有兩個工作人員往裏面推人,一個平方米要站9個人。從上個世紀中開始,美國首先提出來巨型城市要逐漸被城市羣取代。這個就一直到2007年,美國學者把美國的城市組合成10個大都市羣,在世界上當時提出來有7個城市羣。
以美國東北部城市羣為例,不是單一城市來發展,而是從波士頓到華盛頓這個區域裏面,有10幾個城市,其中有5個比較大的,比如説波士頓是高級科技產業和優質的高等教育產業,常春藤學校11所有7所在波士頓。紐約是金融商業和生產服務業,包括保險這些。費城是清潔能源,巴爾的摩是製造業,華盛頓是政府、旅遊和高技術服務業。在這樣一個狹長的地帶裏,GDP在2010年就達到了3萬億,超過了法國,接近了德國。
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的城市羣,也是二戰以後倫敦就把它的工業和航運業都遷出去,強化分工,變單一中心為多節點網絡化的城市羣,強化了規劃的延續,從1940年大倫敦規劃以來,一直是堅持這個規劃,每一個節點城市之間有大片的綠地來隔離。巴黎從2008年制定大巴黎規劃,強化沿交通走廊、樞紐地區集中開發。
首爾大都市羣的特徵比較明顯的,韓國50%以上的人就住在首爾,大首爾地區。為這個問題,他們對首爾進行了重組,2006年到2020年完成,首爾和仁川它稱為擁塞區,就是非常擁堵的地區,區內企業所得税和登記税提高三倍,你到首爾來我不反對,但我提高收税。你負擔得起這個税收的就留在首爾。這個京畿道,除了首爾和仁川,是靠近首爾地區的,允許建設一般的工廠和滿足基本需要的辦公科研,企業居住的設施,這個地區税收是維持原狀,還有一個漢江上游是自然保護區,禁止開發,保持原生態環境。
過去30年中國的城鎮化造成了中國東部三個城市羣的人口快速聚集,其中珠三角人口的增長速度在1990年代是最快的,6%點幾,到了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珠三角人口增長降下來了,長三角人口增長得比較快,到了2005年以後,京津冀人口增長非常快,特別是天津和北京是全國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這三個地區可以這麼説,簡單地説佔全國人口土地面積為5%,人口占全國25%,GDP佔全國40%。
以北京為例的交通擁堵是全世界都有過的現象,職住分離這是因為就業的區域在中心城區,而居住我們開發了一些新區,只是住房的新區,這些新區基本上是卧城,白天到中心來上班,晚上回家睡覺。
還有就是綠色出行自行車比例越來越小。1986年的時候北京市自行車上下班還有62%,現在只有5%,另外東部三個地區大城市和周邊區域的空氣污染嚴重。右上圖是華北地區,如果不看霧霾,其他東西都放進去,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是一樣的,都有很大的問題。霧霾是老百姓直接看得到的,左下圖是天氣晴朗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故宮,左邊是污染嚴重的時候。
新型城鎮化必須嚴格控制特大城市的盲目擴張,中國已經是大城市、特大城市最多的國家,在國際上大於100萬人口就叫做大城市,但中國這樣的城市有36個,在100萬和500萬之間有214個,大於1000萬還有13個,所以中國的特大城市是特別的多。
而中國的中小城鎮應該是進一步發展的,因為縣域人口占全國總人口70%,縣域經濟、地區生產總值之和是48.1%,可能認為新型城鎮化的重點是中小城市。把中小城市發展起來,圍繞着大城市發展起來。2030年前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點第一個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的城市羣,而且要把這個區域建成為整體協同發展的改革的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還有生態修復和環境改善的示範區。儘管這個區域現在環境和生態的情況不是很好,但是我們都有信心來把它修復和改善。
要做到這樣,一個就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要建設一個快速軌道上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區,這個區就是周邊的一些城市要發展起來,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高鐵網主要服務於京津冀城市羣,對外快速客運聯繫,主體滿足一級交通的客運走廊需求,串聯各個城市的大型綜合客運樞紐。
2030年以前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點,第二個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城市羣的發展軸,中國北方的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化要沿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城市羣來發展,也就是從鄭州、西安、蘭州一直到新疆這樣一個城市帶。開通歐亞鐵路來滿足中歐之間不斷髮展的重型貨物的運輸,途經的國家比較多,比港口的海運要快,而且比航空要便宜。
2030年以前新型城鎮化發展重點之三,是長江經濟帶沿岸的29個城市中心羣,這是從中國的長江三角洲東部沿海、上海、寧波、舟山這樣的港口,一直到西南腹部的城市走廊帶,以長江的黃金水道為紐的城市帶。
經過30年經濟快速發展,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0%,由於人口過於向要素市場發展的大城市集中,主要是指北上廣地區等等,使得特大城市的城市病顯現,主要是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城市管理成本升高。發達國家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城市帶、城市羣、城市連綿區的現象,並且以此來化解巨型城市病的城市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從現在起到2030年,中國的新型城鎮化的重點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城市化,以及長江經濟帶的城市羣的發展。
新時期的城鎮化,它和過去30年有什麼不一樣,是以人為本的城市化,要注重城市羣之間的分工、協同,要四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並且把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城市之間綠色隔離帶的建設放在城市羣規劃的首要位置。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新月如鈎20040811”:[挖鼻屎]
網友“戴大劍”:比如説北京
網友“鶛焬”:資源圍繞權力轉,難啊!
網友“南宮柏逸”:老市長的話很對啊 外來人口無序導入 資源被搶佔
網友“JaneL”:想法很好要儘快推進呀,北上廣深已經住不下去了。
網友“羊--吉祥”:[贊]上海老市長!
網友“aaronshenji”:回覆@科學自由劍:虧你還是個副教授,竟説出如此無知的話。。
網友“早晨-晚上”:徐院長也是能人啊被埋沒了吧
網友“草鞋屋”:任何事物適度就好
網友“許家村長”:可是政策一直向大城市傾斜
(1970-01-01)
蘇州是一座歷史名城,雖然只是二線城市,但是其經濟實力其實完全可以和北上廣深相媲美,在江蘇省,蘇州僅是一個地級市,而經濟方面卻把省會南京遠遠甩在後面,在2017年的GDP排名中,蘇州排到了第5.
其實江蘇的發展和遼寧很相似,遼寧同樣是作為省會的瀋陽其經濟卻被大連甩在身後,蘇州就好比大連,但是蘇州的經濟水平卻領先大連很多。
其實蘇州算是典型的經濟繁榮卻很低調的城市,此前就一直被稱為“蘇老五”,因為它是僅次於北上廣深的城市,蘇州雖然沒有國家佈局的各種鋼鐵、車船等工業基地,但是發展至今卻成為了經濟最強市,這是很不容易的。
目前,蘇州擁有98家的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是蘇州的千萬富翁達到了19000人,所以可以説在身邊的每345人中就有一個千萬富翁。
另外,蘇州的城建區僅是次於南京和廣州(和省會比較),現在有內環和外環,地鐵一號線、二號線,在建的的四五六號線,規模還在加大。
蘇州還有很多的電子科技工廠,跟東莞一樣,這些電子科技也是佔據了蘇州經濟很大比例,所以很多的年輕人都愛往蘇州跑。
(2017-09-08)
城市的戰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戰爭,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只有人才是真正的活勞動,是最終創造價值的真正實體。的確,縱觀全世界城市的發展歷程,城市經濟能否保持持續發展,就看城市的人才究竟有多少,而最近中國城市的搶人戰爭開始正式開打,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人才戰爭。
一、從二線城市搶人大戰説起
一直以來,全世界各國城市的發展都是源於人才的快速聚集,無論是早期人類城市的集中就是聚落不斷髮展的結果,當時的人才還只是勞動力的概念,因為城市的發展必然帶來行業的集中,所以大量的勞動力集聚到了城市,擁有勞動力的城市就擁有着巨大的生命力,舉例來説,古希臘時代的雅典,古羅馬時代的亞歷山大都是勞動力集聚的過程,進入工業革命之後,大量的城市的崛起更是勞動力快速發展的結果了,無論是英國的倫敦、德國的魯爾都是著名的工業基地。而隨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勞動力所代表的體力勞動在生產中所佔的比重逐步衰退,腦力勞動所佔據的比重逐漸提升,所以在美國的洛杉磯,依託於腦力勞動與斯坦福大學崛起的硅谷就是最經典的案例。
而在中國,隨着中國房地產價格的快速提升,房地產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對於人才的擠出效應,北上廣深的人才受制於房地產、生活成本的高昂,開始有針對性地向二線城市遷移,為很多二線城市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不少二線城市紛紛搶抓機遇,發出各種新政,開始了一場人才爭奪戰。2017年8月28日,江蘇省政府為吸引創新人才,要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税前收入”,意即免除其個人所得税;兩天前,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喊出“讓大學生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房子”的口號,試圖用“八折購房”留住大學畢業生;半個月前,山東濟南推出了“史上最低落户政策”,放寬人才落户條件;再早一些的7月19日,四川成都提出本科以上青年直接“憑畢業證落户”。此外,杭州、南京、長沙、寧波、西安、廈門等主要二線城市,均在2017年發佈了户籍、住房、財税補貼等方面的政策,定向吸引人才。
各個城市無論是送房 ,還是送錢,亦或送户口,歸根結底就是一條,將自己所急需的人才網羅在自己的麾下,實現產業的大發展。
二、為什麼人還往北上廣跑?
然而,在各大二線城市各顯神通的時候,有個消息卻是給各個二線城市當頭棒喝,8月23日,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在其最新的研報中表示,儘管國內人口流動放緩,但大型城市無論常住人口增長,還是外來人口占比,都遠高於三四線。因此,人口仍在向一二線城市以及部分區位、經濟或政策優勢明顯的強三線城市集中。“人口遷移實際上是用腳投票的選擇。人口集聚的背後其實是產業和資源的集聚,驅動人口流動最主要的因素是追求更好的生活,大城市在這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姜超説,“從國際經驗來看,城市化進程中人口都是持續向大都市圈集聚。”
人口遷移最終還是流向了北上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原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北上廣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雖然很多二線城市的實力很強,但是有一件事毋庸置疑,這就是無論多麼強大的二線城市,除了少數幾個之外,大部分二線城市的產業集聚程度還是不足的,產業的發展短板非常明顯,因為產業的多元化不足,導致了產業真正的吸引力的弱化,能夠給年輕人提供的就業可能性是不足的,比如説一個城市雖然着力發展某個產業,但是在這個產業中真正頂尖的公司可能還不在這個城市,即使在這個城市有分支機構,但是分支機構和公司總部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人才一旦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就需要進一步向着公司總部所在的地域集中,而中國規模以上的大型企業的總部往往都位於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地區。此外,由於產業發展的單一性,讓二線城市缺乏給人才跨界流動提供的機會,這也導致了可能性的弱化。
二是更加多元的賺錢機會。除了工作之外,賺錢的多寡無疑是大多數年輕人的重要影響因子,對於個人來説,一線城市在提供更多的工作選擇的同時,往往也提供着更多的賺錢機會,在一線城市往往因為人口的集聚,讓很多的賺錢機會就在人口的碰撞與摩擦之間產生出來,這種機會讓一線城市變得更加吸引人。
三是更多的娛樂休閒選擇。人口規模與其提供的娛樂呈現出明顯的對應關係,很多二線城市雖然經濟發展的水平並不差,從人均來説,甚至不低於一線城市,但是人均的消費能力和一線城市還有着一定的差距,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雖然很多二線城市也有酒吧,也有音樂廳,也有大劇場等普遍性娛樂場所,但是你如果要聽一場頂尖的音樂會、第一線水平的話劇,可能只有一線城市能夠提供這樣的服務。
所以説,人口依然向北上廣集中,這就是一個用腳投票的過程,因為一線城市能夠給你帶來更多,你才會雖然艱難,依然選擇一線城市。不過大家可以回覆討論一下,你留在北上廣深到底是為了什麼?
作者:江瀚,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財經專欄作家,財經評論員。
作者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公乘妍”:扯淡,二線城市沒見哪個城市送房送錢的,房價倒是上來了
(2017-09-06)
網友一:
去年才出來的實習的,今年的應屆生。我還沒有逃離北上廣,我只是逃離了成都。財務專業的,成都的財務實習生工資一般給1500左右,給1000的多,他們覺得給了你這個工作的機會。所以不會付出太多。這好像沒什麼不對,但是成都的房租,基本單間加上水電費700元一個月。基本每個月都要倒貼,而且工作時間還長,基本晚上8點才能下班。我離開了,我不知道我為了啥,我每天擠1個小時左右的公交車時間上班,每天回到家是晚上9點,而且每個月還要家裏打錢。城市的繁華跟我並沒有什麼關係,所以我選擇離開了,我去了一個很普通的城市,找的財務實習工作,試用期就是2200而且每天5.30就下班了,就工資和工作時間來説都比成都高。所以不太想去成都了。
網友二:
不要用逃離這詞,畢業生離開北上廣等大城市有很多原因,是很正常的。首先,現在中國國內發展的很快,各大城市是你追我趕,創業機會多多,而且相對於北上廣來説,國內一些中小城市竟爭沒那麼大相對更容易成功。
其次,現在很多城市為了挖掘人才,大幅度提高工資,很多大學畢業生也因此回家創業。最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北上廣金字塔已經形成,畢業生要想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成功難上加難,就住房來説,一平米幾萬,這得多少年能買房啊,北上廣好不好,確實好,留在北上廣是很多國人的夢想,可理想很豐滿,現實確很骨感。所以很多畢業生退而求其次,逃離北上廣去二線城市創業,無論買房工作要容易很多,現在政策好,只要有能力,在哪都能成功。
網友三:
北上廣似乎沒有那麼多樓,不是每個在北上廣工作的人都是抱着要在北上廣買房的目的去北上廣工作的,如果都要在北上廣買房,那麼需要蓋更多的樓,只有高收入的人才能買房,那麼人財和資本都流向了北上廣,中小城市人才資本流失進一步經濟落後,人們為了高收入的能充分體現自身價值的工作再一次流向北上廣,那麼北上廣蓋多少住房和寫字樓都不夠用。人們只是去北上廣淘金和提高自身能力了而已,並沒有多少人是為了從此紮根北上廣,這很正常,沒什麼可説的,至於感嘆紮根北上廣不容易的大多是一些有點錢但不是很有錢的人,有點才但不是很有才的人吧。
網友四:
我們把畢業生大體分為兩類吧分,一類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另一類是城市考出來的大學生。背景情況:今年已經2017年,估計大部分95後的馬上就要踏上社會工作了,95後大多是獨生子女。隨着經濟發展,許多城市日漸興起,選擇也變得較多!
那麼第一類人,農民好不容易養一個大學生,以現在北京的房價,估計絕大部分的家裏很難再有錢資助自己子女在大城市安家了吧!迫於壓力,自然去壓力較小的發展,當然,除非特別優秀!第二類人,城裏人嘛,有錢的也有,沒錢的也有,有錢的可以幫子女在北京付個首付,幫還月供;條件差一點,父母也在家幫忙買房子,回家工作了,畢竟只有一個孩子嘛!
網友五:
有原因很多不是一下子能説清楚,北上廣這些大城市,是一座包容的城市,給大學生提供了事業理想的空間,追求夢想,實現理想有更多的發展,只要有能力真才實學,就能夠實現,現如今房地產給大學生很大壓力,一套一百平方的房子一千萬,遠一點便宜也得三百萬,在有理想,有事業在房子面前也得跑,小城市沒有高科技崗位,辦什麼事全靠社會關係,就那些單位,一年招不了幾個公務員,有那麼幾個央企,像電業,電信,郵政,煙草還都是省招,地方國企基本上都沒有啦,一個月三千元工資,北上廣崗位多,三四線無崗位,所以現在大學一畢業就是物質的,世故的為柴木油鹽而奔波,沒有了這個年令段應有的浪漫人生,沒有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網友六:
沒覺得北上廣有多可怕,請不要再將北上廣妖魔化了好麼同志們!大學畢業來北京,在北京3年,覺得各方面都挺好的,倒是回家後親戚都説:北漂很辛苦吧?住地下室吧?我就很無語,我告訴他我住的是一室一廳,月薪尚可,各種吃喝玩樂沒斷過,3年下來也有結餘和存款,朋友很多。説完別人還覺得你在吹牛逼,為啥就把北上廣説成這樣!
切記:
不管你在哪個大學,一定要把英語學好,這樣才能去外企。我強烈建議你關注一個有英語角的微信公眾號“豎起耳朵聽”裏面有老外、英語角里會倫敦腔、美音、印度腔的人都有!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背影”:我考取了我們老家普通縣城的公務員,沒有高房價,工資每月5000+,生活比較安逸,我覺得沒什麼不好,沒必要非要去跟大城市比較,幸福就好
(2017-09-05)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