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回味經典!電影頻道8.19播出《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娛樂

這是蘇聯電影的偉大時代的標誌之一

1905電影網專稿電影是時代的縮影,更是時代的記憶。這部20世紀80年代打破傳統敍事的蘇聯電影作品公映後,在蘇聯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觀眾趨之若鶩,約有9千萬人次觀看了此片,創造了極高的票房。

在國外,它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還在比利時、厄瓜多爾等外國電影節上一票難求,電影版權被全球100多個國家購買。

前美國總統里根在與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舉行歷史性的會晤之前,通過這部電影瞭解“神秘的俄羅斯靈魂”,據説他看了八遍。

這部電影就是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海報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是繼邦達爾丘克導演的《戰爭與和平》之後,第二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蘇聯電影,也是世界電影史上關於女性主題的經典作品之一。

今年剛剛因感染新冠病毒逝世的導演弗拉基米爾·緬紹夫曾説:“我們拍這部影片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廣大觀眾而作。”

這部電影擺脱了以往蘇聯電影的條條框框,沒有描寫戰爭,沒有教導人們如何墾荒,也沒有歌頌宇航員的豐功偉績。

而是用最接近人民生活現狀的敍事手法,把鏡頭對準了莫斯科小市民曲折的命運。

“莫斯科是張大彩票,在這裏我們可以贏得一切。”

50年代的莫斯科,承載了多少人的夢想和喜怒哀樂。

共居一個集體宿舍的三個姑娘,機械廠衝牀工卡捷琳娜,麪包工柳德米拉和油漆工瑪麗婭,她們在莫斯科這個大城市有着各自不同的憧憬,各自不同的奮鬥。

而20年的成長磨難,讓她們成熟自立,各自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真諦,迎來了不同的命運。

這三位頗具代表的人物,讓我們看到了同時期蘇聯的社會狀態,以及那一代人的生活風貌以及心理特徵。

瑪麗婭代表了觀念傳統的俄羅斯姑娘,她只想找一個老實的丈夫過上普通幸福的生活,而卡捷琳娜和柳德米對大城市的生活有着更多的憧憬。

一次偶然的機會,卡捷琳娜和柳德米拉在為教授看房子時,兩人冒充教授的女兒,邀請了許多上流人士,舉辦了一次聚會。

她們並不知道,這一謊言會給她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窘境。

柳德米拉藉助自己的美貌與智慧,在聚會上精挑細選了看似前途遠大的冰球運動員。

為了隱瞞自己的身份,柳德米拉很快便結婚了。本以為從此可以過上美滿的日子,然而丈夫婚後酗酒賭博,最終離婚收場。

而卡捷琳娜結識的電視台攝影師拉齊剋夫在得知卡捷琳娜的真實身份後,完全不顧她此時腹中已經懷上的骨肉,殘忍地拋棄了她。

“別哭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現在不該哭,而該行動。”

作為《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的核心人物,卡捷琳娜被推向絕望深淵之時,沒有控訴,沒有哭天搶地,有的只是一個女人最後的尊嚴與篤定。

公園裏的眼淚流下來以後,她便決定堅強的活下去。

卡捷琳娜是一位充滿夢想的堅強女性,希望通過努力學習工作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16年後,她的不懈努力換來了優越的生活條件,憑藉着智慧和努力成為了工廠廠長。

而在一次採訪中,卡捷琳娜再次遇到了攝影師拉齊剋夫。

“生活從四十歲開始。”這是影片中最經典的台詞之一。

在獨身的歲月,她自信積極,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本以為生活已成定局,幸福卻悄悄降臨。

卡捷琳娜在最後握緊了屬於自己的幸福,讓生活真正開始。

電影描繪的是20世紀50-70年代的蘇聯,生活在這個年代的人們必須要用自己的努力奮鬥換來更多的機會。

導演弗拉基米爾·緬紹夫用現實主義拍攝手法刻畫了時代發展、社會變革中的人的真實面貌,描繪了一個偉大的社會變遷之藍圖。

卡捷琳娜這一女性角色完全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心中的目標,她用頑強的鬥爭精神與超人般的意志證明:

即使沒有高貴優越的家庭出身,驚人的智商和學歷,都不足以成為一個人限定自己的理由。

人的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上。

我們雖然無法逃避生活之艱難,但面對現狀,從奮鬥中找尋希望之光,從追尋真理中實現個人價值,便能衝出困境。

當我們為《歡樂頌》《上海女子圖鑑》等電視劇共情落淚時,殊不知戰鬥民族在四十多年前就把這些女性題材的劇本都寫好了。

這部誕生於半個多世紀以前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不僅僅是一部愛情片,更重要的是一部關於人的成長和變遷的電影,它反映的是不同年齡、不同思想的人的愛情觀和生活態度。

它可以讓人觸摸到生命的律動,讓人相信未來,讓四十多年後的我們依然能接收到女主人公用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傳遞出來的能量。

它告訴我們:生活中有的是悲痛失敗,但生活不相信軟弱的眼淚,只有憑藉自己心中堅定的信念,才能戰勝失敗,獲得幸福。

8月19日22:00,電影頻道將為你播出《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感受經典中的奮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