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期間,不少小夥伴偷偷長胖了。就在這個時候劉畊宏的“毽子操”來了,有人化身“劉畊宏女孩”“劉畊宏男孩”,有人練出勞損,到底如何有效跟練?華山醫院骨科醫生帶你解析“劉畊宏毽子操”,隨堂附贈“躺平導引操”。
劉畊宏直播時説常説一句話——“核心收緊”。所謂“核心”,其實主要指軀幹肌肉,可以明確,“毽子操”的動作雖腿部多,本質是軀幹肌肉訓練。讓我們從軀幹肌肉的角度解析“毽子操”的四個動作。
站立位本身需要軀幹肌羣相互配合,保持穩定,因此在準備階段需要保持軀幹肌肉收緊,身體直立,骨盆平衡。
毽子操動作一:
“毽子操”動作一(圖源:Bilibili@劉畊宏willliu)
這個動作主要是髖關節的屈曲、外展和外旋,需要軀幹肌羣和臀部肌羣協調完成,臀大肌及臀中肌帶動髖關節外展外旋,髂腰肌使得髖關節前屈和外旋,這個動作中,刻意地進行外側腹肌的收縮也可以將力傳導至髖關節,同時保證軀幹穩定,不隨動作左右擺動。
毽子操動作二:
可看到髖關節屈曲超過90°,脊柱略微屈曲,但軀幹仍保持直立,沒有過分前傾(圖源:Bilibili@劉畊宏willliu)
這個動作主要是髖關節的屈曲,劉畊宏特別強調大腿抬高超過90°,想要標準地完成動作同時跟上節奏,同樣也需要腹部肌羣的幫助。在動作過程中,保持背部直立的同時,刻意地收縮前側腹肌,尤其是感受下腹部發力,同時脊柱有輕度代償性前屈(這在視頻中也可以觀察到,注意只有輕度屈曲,軀幹整體仍然保持直立),讓作用力有效地從軀幹肌羣傳遞到髖關節,並最終傳遞至下肢。因此腹部肌羣的針對性鍛鍊可以幫你更好地完成動作。
毽子操動作三
注意劉的動作時髖關節屈曲和內旋,大腿與地面幾乎平行(圖源:Bilibili@劉畊宏willliu)
“腰間的肥肉咔咔掉”,是不是腦子裏已經有聲音了。這個動作也是大家出錯率最高。這個動作主要是髖關節的屈曲和內旋,而不是外展和內旋,大腿需要抬高至和地面幾乎平行。做這個動作時需要將注意力放在腹外側肌羣,即“側腰”,主要是腹外斜肌和腹內斜肌,通過脊柱輕度的側屈帶動髖關節的活動,同時配合臀中肌收縮來完成動作。
由此看來,這個動作確實可以幫助練出“人魚線”。
毽子操動作四
注意軀幹的伸展,提示腰背部肌羣收緊
這個動作鍛鍊到了腰背部肌肉,背部肌肉收緊,刻意收縮腰背部的肌肉,帶動髖部後伸,同時腹部肌羣作為拮抗肌維持整體平衡和穩定,這樣可以更為有效地完成動作。
要説明的是,這個解析主要從軀幹穩定的角度出發,對下肢肌肉的討論較少。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動作同樣可以有效鍛鍊到下肢肌肉,因此出現腿部痠痛也是合理的。
此外,之所以不用“核心肌羣”而用“軀幹肌羣”,是因為查閲文獻發現對core muscle的定義不是非常明確,有人認為膈肌及盆底肌等也在“核心肌羣”範圍內,這些肌肉暫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當然,如果説本文討論的是“核心肌羣”也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為幫助大家更好跟練,骨科醫生貼心打造的“躺平激活操”,開播前10分鐘使用效果更佳
動作一:呼吸鍛鍊
平躺於地墊,雙膝自然彎曲,雙手放在腹部,背部緊貼墊子,脊柱自然舒展,緩緩吸氣,雙手感受腹部膨隆,再緩緩吐氣,用力收縮腹部,彷彿是讓肚臍貼近背部,每一次呼吸盡量不少於10秒鐘,重複5次。
動作二下腹激活
平躺於地墊上,雙膝自然彎曲,雙手放在腹部,交替屈膝抬起左腿和右腿,刻意在動作過程中收縮腹肌,用手感受肌肉收縮,交替10次。
動作三側腹激活
左側側卧於墊子上,左手肘撐地支撐頭部,右手放在腰部,雙腿自然彎曲,屈膝向前側方抬起右腿,用右手感受側腹部肌肉收縮,一側重複10次後換邊。
動作四背部激活
俯卧於地墊上,雙側手肘屈曲,上臂夾緊貼近軀幹,手掌朝向地面,雙腿自然伸直放鬆,微微抬起上半身,手肘繼續向軀幹貼近,肩胛骨收緊,感受背部肌肉收縮,與此同時同時腰部發力帶動下肢微微抬起,與“小燕飛”動作有相似之處,但注意都是“微微抬起”,感受到肌肉收縮即可,保持2-3秒後放松,重複5次。
“躺平激活操”目的在於幫助找到肌肉發力的感覺,帶着“激活感”進行鍛鍊讓後續的直播間跟練更有效、更安全。
與傳統的卷腹、平板支撐相比,“毽子操”是站立位的軀幹鍛鍊,對場地要求更低,動作更歡樂,更容易把“土豆們”從沙發上刨出來,確實是非常好的健身運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站立位基礎上的動作更需要軀幹肌羣的快速反饋調節,如果覺得跟練過程中總是站不穩,“躺平激活操”也不能幫助你更好地完成動作的話,那麼,這套“毽子操”可能不是非常適合你,可以選擇跟練其他低強度動作,也可以選擇更為温和的軀幹穩定性鍛鍊。
還有小夥伴反應跳“毽子操”容易踝關節扭傷,或跳完產生踝關節不適,這是由於部分動作對於踝關節的穩定性要求較高。
“躺平激活操”全程動作原型取自華山貓,疫情期間,急診科同事楊敏捷抓拍下華山貓的特別一幕:曬太陽不忘保持社交距離,機緣巧合,令人看了會心一笑。我們堅持到底,一定能迎來戰勝疫情的日子。
作者:聶聰 鄭超君(均為華山醫院骨科醫生)
編輯:唐聞佳
手繪圖:聶聰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