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徐均朔:選擇了遠方,就只顧風雨兼程 | 悦讀有YOUNG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娛樂

“那時,我陪同彭部長往返北京,看到他那十分勞累、神情恍惚的樣子,我總是擔心地説:‘您每天總這麼辛苦,身體會吃不消的,還是多休息休息吧。’他卻一笑置之道:‘這辛苦算什麼?如果核電站早日建成,那就太值了!你看看我們一路一片漆黑,如果核電站建成了,那不就一大片光明瞭嗎?大家要開心啊!’ ”

這段文字出自楊新英的作品《彭士祿傳》,描寫的是老一輩科學家彭士祿的故事。彭士祿是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為我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了開創性的工作,因此被稱為我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

那個時候,想要推動我國的核電事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談何容易,因此,彭士祿總是各地奔波,毫不吝嗇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汗水,孜孜不倦地解決各種難題。彭士祿身上這股奮鬥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值得我們深切的敬意。

同樣地,在《朱光亞傳》一書中,我們也能看到科學家朱光亞艱苦奮鬥、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

也許,我們很難想象得到,年輕時的朱光亞,曾經有一段時間需要在兩家研究所同時工作,“每星期在兩家各工作3天”。朱光亞總是“白天黑夜地幹”,夜以繼日的工作。他把自己的熱忱和力量拿出來,都用在了核科學事業上。

科學家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唯有努力奮鬥,才能讓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

今天,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酷我音樂共同打造的《悦讀有YOUNG》節目中,原創音樂人徐均朔和主持人張濤將共同為大家分享楊新英的《彭士祿傳》和奚啓新的《朱光亞傳》兩部著作的節選部分,聊聊那些有關“奮鬥”的肺腑之言。

什麼是“奮鬥”?

徐均朔覺得,説起奮鬥,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常常先有一個目標,然後為了現實目標而努力奮鬥。”奮鬥的過程也許充滿了艱辛,但達成目標以後,回想起那些奮鬥的經歷,我們總是會感到快樂而欣慰。

張曦月覺得,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似的來到這個世界上,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人生的各個階段都離不開奮鬥。唯有通過奮鬥,我們才能有所獲得,才能真正走近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高爾基説過:“要想使理想的宮殿變成現實的宮殿,必須通過埋頭苦幹、一聲不響的勞動、一磚一瓦地去建造。”

彭士祿和朱光亞,這些行走在“開拓墾荒”最前線的科學家們就是這樣做的。他們心懷大我,不畏懼艱苦的條件,以“從零開始”的魄力,種下了發展核動力、核科學事業的種子。

當這顆種子想要生根發芽,想要繼續成長為參天大樹時,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們便不辭辛勞,播灑下他們的青春和汗水,為我國科技、國防等方面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除了可敬可愛的科學家們,醫生、教師、工人......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們,也都是平凡而偉大的奮鬥者。

不禁想到我們自己,學生時代的挑燈夜讀,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專業領域裏刻苦鑽研......無一不是我們奮鬥的證明。很多時候,一時的奮鬥並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恆的奮鬥。

冰心曾寫過這樣一首小詩:“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在奮鬥的路上,我們可能會疲憊倦怠,可能會遇到棘手的難題,偶爾也想過放棄。但別忘記,目的地就在前方,奮鬥下去才有希望。

就像徐均朔分享給大家的一樣,對待目標,我們要有牢固的信念感。還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件事。最後,我們更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奮鬥的同時,也要樂觀地期待未來,而不是畏首畏尾,擔心失敗。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人生因奮鬥而精彩,我們要用奮鬥去贏得屬於自己的似錦前程。無論我們為什麼出發,都別忘記堅定自己的目標,堅持不懈的奮鬥。

以夢想之名,以熱愛之名,勇敢地踏上奮鬥的征途吧。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出品人:張  坤 史力學

總監製:董  時 趙  倩

總製片:閔  捷 付豪傑

監  制:王俊秀

策劃人:丁汪敏 郭俊堃

執行製片:盧婧 黃子甄

編  導:張浩禎  席  奇 盧  婧

外採編導:梁豔  王榮華

統  籌:範冬寧  蔡家奇

文  案:王鳳棲

宣  發:範冬寧  盧  婧

嘉  賓:徐均朔  張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