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上週五公映後感動了無數觀眾,5天票房達4.5億元。主演張譯在片中精彩的表演更是被觀眾一致肯定,稱其為是一次“教科書般的表演”。而在張譯自己看來,這次表演中最難的卻是如何與高射炮為伍。
跟教官學當一名真正的高炮手
張譯在電影《金剛川》中扮演高炮排長“張飛”,巧合的是,他1997年入伍時,便是在影片中贏得金城戰役的部隊裏服役,度過了10年軍旅生涯。雖然是在“同一部隊”當兵,但年代不同,戰士的面貌也會不一樣。他覺得,那時候的志願軍戰士要樸實一些,當時的武器裝備也很簡陋。“演員要想跨越一個年代,展現當時軍人的風采,除了自己的努力,背後還有無數劇組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拍攝地丹東的地貌特點跟朝鮮戰場很像,甚至拍攝地離當年真實的戰場也不太遠。”劇組的美術部門和服裝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當張譯站在佈置好的佈景中時,他彷彿回到了當年的戰場,“一下子找到了志願軍戰士的感覺。”
以往的國產戰爭電影中,單獨展現高炮手的電影並不多。張譯覺得,要想表演好,最主要的是要成為一名真正的高炮手,為此,他跟着教官學習,在如何使用高炮上摸索了好久。一開始學習如何裝彈、上膛,如何發射。訓練後發現,原來這門炮還可以換擋,“切換之後,可以從單發變成連發,”這些實踐,張譯當兵的時候壓根沒有接觸過,“既要熟練掌握髮射炮彈的技巧,還要去演戲,説台詞,想象人物關係,最重要的是,要清楚敵機在哪裏。”再加上裏面有不少鏡頭需要後期特效,現實拍攝時只能虛擬表演,這些對張譯來説都是一次次挑戰,甚至“是一次最難的實踐”。
張譯在片中的角色叫張飛,但跟《三國演義》中怒髮衝冠、熊腰虎背的張飛不同,《金剛川》中的張飛平常文質彬彬,最大的特點是心細。這從着裝上就可以看出來,“他頭戴鋼盔,扎着武裝帶,胸前掛着望遠鏡,佩帶作為排長才能夠擁有的手槍。胸口還彆着鋼筆,口袋裏揣着記事本,一看就是個心細而嚴謹的人。”張飛不允許戰士們白天抽煙,擔心被敵人發現。另外,他對炮彈的珍惜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為了節省炮彈,不到關鍵時刻,寧可一炮不開。角色的這些細節,都被張譯精確地捕捉到,這為他的精彩表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提供多套表演方案給導演選擇
一開始導演管虎説,讓他演張飛,張譯以為是開玩笑。看了劇本後發現,原來管虎是有深意的,片中的張飛、關磊(吳京飾)、劉浩(李九霄飾)三人,對應的就是《三國演義》中的張飛、關羽、劉備之間的桃園三結義的關係,“代表着團結,代表着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吳京跟張譯在《攀登者》裏已經有過合作,如果算上《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的間接合作,《金剛川》可算是第四次合作。生活中早已是好兄弟,默契十足。片中吳京飾演的關磊是高炮班長,卻處處擠兑已升為高炮排長的張飛,因為關磊早先是張飛的師父,因為喜歡抽煙被降級。“電影中我要尊重他,甚至怕他。但在行政命令上,應該是我來命令他。這個人物關係我覺得蠻新穎的,增強了人物之間的複雜性。”
張譯透露,兩人的身份其實經過了多次的修改,最早設定張飛是班長,關磊是排長;後來改成張飛是班長,關磊是普通的士兵。中間經過無數次探討,最後定下現在的人物關係。這也是張譯喜歡跟管虎合作的原因,“他有一個特別宏大的創作觀,可以允許各個部門包括演員,在他的思想中隨便地翻滾、跳躍。當然前提是你得翻滾跳躍得足夠精彩,他都會容納。”這次拍攝《金剛川》,張譯覺得每天都充滿了新鮮感, “每天我都有不停的再創作的空間,甚至可以提供無數套方案給管虎導演來選擇。 ”
除了自己演好戲,張譯這一次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按照管虎導演的要求,去給劇組中的年輕演員們講戲。一開始,他只是簡單完成任務,但講着講着,他就投入了,“我就會夾帶私貨,除了導演讓我傳達的內容外,還會把自己對他這場戲的一些想法和理解去跟年輕的同行朋友們聊。”這讓他想起自己年輕拍戲時,一些老演員收工後親身指導他演戲的情景,“是我除在上學階段外,長本事最好的一段時間。”他想把這種“傳幫帶”的優秀傳統繼承下去,“反過來,我在跟他們聊的時候,對自己也是一次表演上的覆盤”。
文/北京晚報記者 王金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