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圈:依然火熱的明星真人秀背後

  設計圖片

  騰訊娛樂專稿(文/愛八卦 責編/陳四郎)

  這幾天關於明星片酬的談資又成了熱門話題,向來主打明星牌的綜藝節目自然也在討論之列。

  “感覺整個(綜藝)行業都在給明星打工!”某真人秀製片人一上來就向記者哭訴,現如今很多投資方、冠名商對節目的第一評估要素都是明星——短短几年,明星的片酬佔真人秀節目製作成本的比例甚至已經從40%飆升到了75%。

  有人將明星視為綜藝節目取勝的萬金油,也有人認為這是行業的魔咒,但實際上,明星和綜藝節目之間的關係又豈止是一個數字那麼簡單:你以為“天價”片酬真的都能落入明星口袋?你覺得節目組花了錢和時間邀請到了明星,就算真正搞定了他們?圖樣圖森破!這裏面狗血故事多着呢,且聽本期《貴圈》慢慢分解……

  PART1 明星片酬狂漲,可以佔到節目製作成本一大半

  “我的項目,現在第一標準不是追逐現象級綜藝,而是將明星片酬比例壓在50%以內。”綜藝製片人李欣告訴記者——這一句話,或許只有圈內人才能體會其中的酸楚。

  關於“漫咖啡PPT神獸”的段子依舊在上演着,綜藝圈的朋友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還是:如何做到不把錢砸在明星片酬上。

  真人秀明星片酬一年高過一年,價碼神獸榜一年一換

  明星片酬以及其在綜藝節目製作費中佔比一漲再漲,這點從前兩年騰訊娛樂出品的娛樂白皮書中已有明確體現。2014年,明星片酬佔節目總製作費的比例,還是能夠控制在50%以內的。其中,天價綜藝最典型的例子無疑是投資2.1億的《造夢者》,除了姜文一人拿走4500萬片酬,姚晨、劉嘉玲均給了北京衞視總監徐韜面子開出了友情價。

  根據騰訊娛樂2014年白皮書顯示,明星的天價綜藝片酬現象已突顯

  2015年,“小鮮肉”搶佔綜藝市場,張藝興、鹿晗、馬天宇、井柏然、陳偉霆成為真人秀新寵,《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觀看)、《奔跑吧兄弟》(在線觀看)等熱門綜藝,已然站在製作成本不足總成本一半的懸崖邊,甚至有“按天計算”的明星片酬報價單出現:超級奶爸L450萬/天,極限幫成員S300萬/天,一線女星F甚至按分鐘收費,6萬/分鐘……某明星經紀人跟記者笑侃:“拿不到1.5億投資的製作團隊就別跟我談。”

  2015年的騰訊娛樂白皮書中,“小鮮肉”在綜藝節目中的崛起被納入其中

  2016年,明星貧富差距逐漸拉開,在綜藝節目明星片酬居高不下的大環境下出現了幾大梯隊:第一梯隊包括既有人氣也有實力、話題回報率也高的圈內實力大牌,如范冰冰、周杰倫,擁有龐大粉絲羣的當紅小鮮肉,如鹿晗、王凱,因為今年奧運年再加上自身話題性的劉翔也躋身其中。第二梯隊則是娛樂圈“不老之身”,他們圈內地位高、對綜藝節目要求也高,人氣和話題同第一梯隊不相上下。第三、四梯隊是經常出現在各大綜藝節目中、綜藝效果好、觀眾緣佳的明星,價格也相對低,可謂性價比很高。

  根據媒體公開資料得出的2016年綜藝節目明星身價的大致梯隊區分

  明星被分三六九等,梯隊不同價碼不同

  明星片酬的標準到底是什麼?憑什麼張嘴就可以報價幾千萬,他們報的價格市場會認可嗎?其實作為節目製片方他們也有自己的標準。

  親子節目藝統總監高娟告訴記者,她手裏有一個非常詳細的娛樂圈藝人名單,上面不僅有梯隊排行,還有藝人類型、粉絲黏度等系統分類,“我會將明星分成很多部分,上過真人秀和沒有上過真人秀的,適合夫妻情感類以及親子類的,還有挑戰類、音樂類、導師類、喜劇類、小鮮肉、老臘肉等。”


  分類不同、梯隊不同,價格自然也就不同,“咖位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標準,請來姜文、葛優、劉德華一定就是梯隊塔尖,但這些藝人不一定有錢就能找來,在節目創意過關的情況下,花錢請來一個絕對一線,至少在冠名和投資上佔了先機,”高娟表示。

  高娟接着説道:“綜藝首秀也是一個高價標準,趙雅芝、林青霞、姜文、馮小剛等這類明星的首秀是片酬的最高點,除了砸錢還要看節目類型、氣質是否同藝人匹配。”

  “綜藝首秀”是明星高價片酬的一個因素

  當紅辣子雞也是真人秀哄搶對象之一,但他們的片酬波段並不穩定,“去年可能15萬,一夜走紅能飆到50萬,但持久性不強,多上幾檔真人秀價值被分流,片酬價格也會迴流。”

  還有一種明星價格偏高的原因就是極限行為,“讓明星(在節目裏)做一些不擅長的事,或者接受一些頗具挑戰的項目,明星的報價也會高些,比如當年張柏芝上跳水節目一期七位數起價,放在當年已經屬於天價了,而同年她上了一檔親子節目片酬就低很多。”

  特殊時段、特殊背景也會影響藝人的片酬,譬如今年是奧運年,體育明星的片酬隨之水漲船高。《極速前進》的工作人員Z就告訴記者:“劉翔片酬的確會比節目其他藝人高些,他不僅符合奧運的主題,再加上離婚事件後的綜藝首秀,我們也覺得他的報價算合理。”

  趕上今年的奧運熱度,再加上自身話題,劉翔在今年綜藝市場脱穎而出

  這幾千萬都能落進明星口袋?未必!

  以上説了如此多明星在一檔節目收錢收到手軟的例子,but,所有的真金白銀都能被明星拿到手裏嗎?知情人顧先生告訴記者,“熱錢湧入,明星片酬虛高,導致行業出現很多亂象,出現很多中間商,片酬摻水的情況數不勝數。”

  前些天王寶強離婚大戰剛爆發時,有網友翻出其前經紀人宋喆私自為王寶強推掉《奔跑吧兄弟》而接了《真正男子漢》,其實這樣的現象並不稀奇。顧先生表示:“演員拿片酬、無論是一集還是打包價,經紀人都從中按比例提成,這是合同中看得見的明賬。但很多項目其實都有兩份不同合同、不同賬目。我遇到過經紀人先從節目組抽了10%,然後再跟藝人説‘這個案子有中間商,我們要給提成’,再減去10%,剩下80%還要跟經紀公司分成,剩下藝人再跟經紀人進行比例分成。”

  經紀人為明星選擇上什麼節目,中間有不同抽成的講究

  製片人X先生也向記者透露:“除了經紀人,明星上一檔節目,還有很多中間商,譬如某衞視高管把自己熟識的藝人介紹給某平台的節目,中間至少要抽走10-15%,私下跟經紀人分5-10%,這種領導硬塞進來的藝人也不是少數,價格又高還不能得罪。”

  這類藝人吃啞巴虧的現象也是五花八門:某二線衞視做了一檔偏公益的真人秀,該節目導演向記者爆料,“我們請了一個真正的一線大咖,跟經紀人談的打包價,按照真人秀的價格標準簽訂。但是總共只需要拍攝兩天——我們將鏡頭平均分配到12期節目中,從最後的成片看,該大咖也是全程跟隨。後來其經紀人要求我們在片場不允許跟該明星説是在拍真人秀,要説是公益活動。”也就是説,其實藝人只收了公益項目一部分費用,而經紀人卻收了節目真人秀的片酬。

  PART2 邀請明星有門道:並不是有錢就可以

  綜藝節目邀請明星,雖然不砸大價錢很難請得來,但有錢也不是唯一的辦法,要拿下理想中的明星人選,從“誰去邀”到“怎麼邀”中間都有很多門道……和八卦。

  秘訣一:有一個經紀公司做後盾比有十個藝人統籌強

  還記得前幾天,陳冠希一怒衝冠為紅顏,因女友未能上東方衞視《我們的新衣》而在微博怒罵林志玲的狗血事件?這中間不能忽視的環節,其實是節目藝人統籌中間的失誤。

  據記者調查,當下各大衞視除了湖南、東方、浙江等一線電視台有自己的藝人統籌外,80%沒有藝人統籌團隊,“好的藝人統籌不僅需要有藝人資源,還要會“碼”明星名單,這不是看起來那麼容易的事情,成功的綜藝節目一定有一個非常成熟的藝統隊伍。”綜藝節目製片人李欣告訴記者。

  業內知情人W先生也告訴記者,這幾年節目組都有直接同經紀公司合作的習慣,“《奔跑吧兄弟》和華誼簽署的戰略合作,而鄧超、李晨、陳赫、鄭愷、Angelababy都是華誼的簽約藝人;《歡樂喜劇人》也是有德雲社這一後盾——郭德綱、小嶽嶽、于謙、郭麒麟輪着上節目;而《極限挑戰》有鑫寶源的投資才極力請來了孫紅雷、黃磊兩位。”

  同樣,北京衞視《跨界歌王》也有鑫寶源這個背後的操盤手,而該節目由趙寶剛的太太丁芯(鑫寶源總經理)親自來“碼名單”:劉濤、王子文、姚笛、王凱、巴圖、李光潔全都是丁芯的關係户。

  《跨界歌王》的明星陣容,不乏投資方、製作公司的“關係户”

  秘訣二:深度瞭解藝人,知其“命門”投其所好

  某節目藝統總監王瑩告訴記者,節目組前期邀請藝人的範圍基本要在所需藝人數量的3倍以上,以現在一檔節目6到7位的明星陣容來算,前期至少要與20多位藝人接觸溝通,“邀請藝人不能一廂情願,要讓藝人在節目中可以完成或摸爬滾打或吃苦耐勞等各種挑戰,你必須非常瞭解每一位明星。”

  節目組在邀請明星時要對每一位人選進行深度瞭解

  據記者瞭解,丁芯在《跨界歌王》的研討會上曾透露,她的優勢就是“深度瞭解”藝人,“如果不懂得如何投其所好,不知道明星的命門,砸再多錢請來的明星都會出現問題。”節目策劃人冷先生告訴記者。

  丁芯在《跨界歌王》錄製期間還擔任了藝人們“心靈導師”的角色:劉濤當晚表現不好,她會立即去安慰,“親愛的,你今天真的唱得特別好,我都哭了”;姚笛心裏壓力大,她幾乎場場陪伴;還有之所以會給巴圖選《當你老了》,也是因為丁芯太瞭解巴圖和宋丹丹的母子情。

  日月星光傳媒創始人易驊透露她在《非凡搭檔》邀請藝人之前就會做大量工作,“當工作人員提供了第一批藝人名單之後,我便會熟讀他們所有的資料,當敲定藝人團隊後,我都親自進行溝通。”

  PART3 好不容易請來了,錄製過程中還得小心伺候

  前面説了那麼多,節目組為了邀請到合適的明星,拼盡全力砸錢又花心思。但是,這並不代表錄製過程會是一帆風順的。記者通過暗訪多檔綜藝節目錄制現場發現,明星們有太多奇葩的要求,節目組必須隨時小心伺候,盡心安排。


  節目組在和明星相處中的“三不”原則

  製片人顧先生告訴記者,藝人在錄製節目的時候有很多雷區,如果節目組功課沒有做到,分分鐘會出現罷錄、耍大牌的狗血劇情。

  “明星上節目其實有三不原則:1、有矛盾的藝人不能同上一檔節目,譬如最近的林志玲和秦舒培、葉青和姚笛,都不能同時邀請。2、單飛的團體前隊友最好不要同時出現,張藝興、吳亦凡、鹿晗、黃子韜他們私下是要求不能同框的。3、前女友、前男友、三角戀一定要弄清楚,譬如不會有人安排Angelababy跟阿Sa同框,所以阿Sa沒有上過《跑男》(在線觀看)。”

  顧先生也笑稱:“在邀請明星過程中,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可以瞭解到藝人的有什麼特殊癖好,比如某台灣藝人要求不脱襪子,説他這輩子就沒有在鏡頭前脱過襪子,所以你非要他下水玩遊戲肯定不行。再例如,某教父級香港藝人,錄節目中間他都要吃東西,而且一定要先買回來,不然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節目錄制過程中工作人員會發現明星的一些“怪癖”:比如不脱襪子

  前方高能!撕開有些明星的“雙重人格”面具

  藝人統籌子晨談到明星在真人秀錄製過程中的奇葩事情,不禁吐槽:“最忍受不了的就是藝人雙面性格。譬如某L姓主持人在錄節目前對台本,只要看到台本有關於採訪嘉賓稍微‘污’一些的詞語,當場就摔台本説‘錄不了,這太影響我的形象,我也不允許自己出現在這樣的節目中。”

  子晨無奈地説:“12期節目啊,合同簽了的,100多萬收了的,臨時就耍脾氣不錄了,好説歹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於上台了,結果所有人都傻眼了——除了不按台本主持,L主持人污起來簡直不要不要的,導致很多東西都用不了,只能剪了。”

  同樣關於在節目中“污”的事情,Z姓女星天天在微博中曬幸福,節目中裝清純,可是在對台本時卻很嫌棄:“你們這個台本太小兒科,一點不污嘛,不污怎麼有話題,誰會看啊。”子晨搖頭:“你可以腦補下當時工作人員頭頂的黑線。”

  一條新聞稿引發的“血案”

  明星動不動用“罷錄”來威脅節目組,已經讓人見怪不怪了,理由也是各式各樣——其中,有不少明星熱衷於讓節目組刪新聞稿。

  最為著名的自然是紅透半邊天的W姓歌手,有記者在錄製現場拍到其女兒就順手出了一個小新聞,也小提了下他當時的女友,結果當然是其威脅節目組,“刪稿子,不刪罷錄”。不久後,因為在節目中唱歌高音部分沒唱好,他要求重唱,這一細節被記者寫進稿子中,結果又是“刪稿子,我是不會犯錯的”。

  在某夫妻節目中,記者也不小心寫了某星爸L姓男星當年不紅不紫的尷尬,L姓男星覺得被侮辱了,同樣用罷錄的方式威脅節目組。

  某台灣男星,平時看起來温文爾雅,最近也要參加一檔談話節目,誰知道他看到其新聞稿打趣他和原搭檔同來內地發展卻不一起合作,也是要求該談話節目去找媒體刪稿子,“不刪,次日的節目不錄了。”

  節目組要無限度滿足藝人的虛榮心

  比起罷錄,一些明星“折磨”工作人員的行徑更為可怕。某節目藝人統籌向記者爆料,“某H姓女星由於爸爸是某單位的領導,她本來就是節目空降來的關係户,因為我們是一個户外節目,需要爬山還要和動物一起錄製,早跟她溝通了,讓她多帶長褲,然而為了露出那白晃晃的美腿,她偏偏全部穿短褲。更奇葩的是,第一天錄製時褲子弄髒了,不想半夜她給工作人員打電話讓節目組去找乾洗店。當時工作人員只能解釋説環境比較艱苦,附近不可能有乾洗店,她説:‘好,那你幫我水洗,然後給我熨幹。’”

  某些女明星的大小姐脾氣也是讓節目組工作人無力吐槽,“某D姓香港女歌手每一次錄節目一定要自己選搭檔,並且,她一旦發現自己的節目反響不好,就會要求節目組去跟平台方申請,要求在同平台的另一檔更火的節目中露臉才能平衡。”

  在音樂節目錄制時,一些歌手會在選曲目、選搭檔上面“刁難”工作人員

  另一個選秀走紅的J姓女歌手,量級不大要求卻很多,比如上節目時她只唱自己的歌,絕對不唱別人的。據知情人透露,她的原話是:“給再多錢也沒用。”

  PART4 總局發文抑制明星片酬的背後:制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

  明星上綜藝節目拿高片酬,同時又不時“折磨”工作人員,讓業內人紛紛吐槽“全民都在給明星打工”。最近總局發文要堅決抑制明星片酬,有人拍手叫好:“是時候挫挫藝人的鋭氣了。”騰訊娛樂也走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對於總局下達的這個指示,他們也有自己的看法。

  想要擺脱明星片酬虛高的魔咒,總局的下文是否真的具有實際意義,業內人士湘人李認為,“起碼在輿論上是有意義的,給行業和明星們敲了警鐘,也會促進電視圈綜藝圈對‘鉅富’領域的立法管控。”

  不過評論人彭侃卻認為,總局並沒有下達具體細則和條例,對於行業的制約作用是有限的,“很容易最終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但湘人李卻堅持自己的觀點,他説:“這起碼是一個姿態,當然從具體的管控措施而言,都是輿論先行,措施後到。”

  綜藝製作人W先生也坦言,總局的這個政令執行起來的確是有難度,“現在很多製作公司、經紀公司都是雙份合同,枱面上一份,枱面下一份。沒辦法,這是市場決定的,有些東西不能政策一刀切的。”

  W先生表示:“想要降片酬,應該回到‘為什麼片酬會高’的話題,現在喊着‘片酬虛高’的人就是當初把明星片酬炒起來的人,當年那麼多熱錢湧入,資本進來後他們不用製作體系來衡量明星價格,只使用資本市場來衡量明星價格,用明星來抬高廣告和冠名價,才造成了明星價格水漲船高,市場上熱錢的温度降不下去,藝人的片酬也不好降下去。”

  總結陳詞:

  俗話説:“請神容易送神難”,綜藝真人秀市場這些年來粗放式的“燒錢砸明星”暴露出來的各種弊端,已經顯而易見了——不然也不會有以上那麼多奇葩案例。

  然而除了發發牢騷,整個行業的確沒有找到最合適的解決辦法。正如業內人士所言,資本市場的問題沒有解決,明星高片酬其實很難控制。但願像湘人李説的那樣,明星上綜藝節目前前後後的各種亂象,可以得到“輿論先行,措施後到”的管控,而非最終淪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尷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660 字。

轉載請註明: 貴圈:依然火熱的明星真人秀背後 - 楠木軒